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豁达直言的张嘉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7 13: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分”在哲学上叫度。安分,就是做人做事要把握恰如其分的限度,限度之内是“本分”,超出限度成“非分”。正所谓“凡事勿过度”,人生在世,说话办事不出格破规,社会才能和睦安定。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人劝唐代开元名相张嘉贞买田地住宅,他说,我居宰相高位,担忧什么饥寒?如果犯了法,即使有田地住宅,也没什么用。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财富并非多多益善,反可能成为惹事生灾的**。如果既想做官又想发财,与齐人之女“欲东家食而西家宿”无异。权力染上了铜臭味,就是最大的从政风险。自古当官发财两条道,想戴官帽就别想鼓腰包,同时追两只兔子将会一无所获。

做人安分,贵在安“心”。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心不越轨,才会行不出格。“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为官做人切不可私心过重、贪慕虚荣,适度方显气度,安分才得安生。

张嘉贞是山西运城临猗人,家庭条件不好,他还没长大,父母就去世了,家里留下的,只有一个弟弟,要想出人头地,改变家族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张嘉贞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河东贤才

事实上,他的确很努力。公元685年,20岁的张嘉贞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进入政府系统,担任平乡县尉。县尉就是县令以下的二把手,管理治安的事情。平乡的位置,大概在河北的中南部,靠近邯郸,离巨鹿很近。唐朝的平乡远没有现在富裕,民风彪悍,张嘉贞负责治安管理,是个苦差事。有一次村民闹暴动,因为没处理好,张嘉贞的官丢了,被赶出了士族阶层,回家继续当农民。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取了功名,现在一切又将重新开始,除了别人的闲言碎语,等待他的,还有弟弟一双渴望的眼睛。

武则天长安年间,侍御史张循宪作为采访使巡查河东郡时遇到了难题,一时难以决断,陷入了苦恼之中。冥思苦想数日之后,张循宪决定找一个智囊,便问当地一名小吏:“你们当地有没有贤才,给我推荐推荐!”小吏随即推荐了张嘉贞。正是这次推荐,为张嘉贞的一生赢得了关键的转机。

张循宪马上召见了张嘉贞,并把自己的难题和盘托出。令张循宪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困扰他很久的难题,在张嘉贞这里全部迎刃而解,他的眼睛顿时亮了。处理完积压已久的难题,张循宪说:“要不你帮我起草一份奏疏吧,我上奏给皇帝。”不一会儿的工夫,张嘉贞就写完了奏疏的草稿。张循宪接过一看,再次称奇,这份奏疏文采飞扬,有理有据,自己写了这么多年奏疏,还是达不到眼前这份奏疏的水平。张循宪就此将张嘉贞记到了心里,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向陛下推荐你!”张嘉贞闻言,有些怀疑,没敢当真,而张循宪却当真了。

重返仕途

不久,武则天看到了张循宪的奏疏,深深为张循宪的“能力”所折服,当即召见。到了武则天那里,张循宪说了实话:“这不是臣的功劳,而是张嘉贞的功劳,此人非常有能力,臣愿意将自己的官职让给他,恳请陛下成全。”武则天非常重视选拔贤才,听张循宪如此推崇张嘉贞,便来了兴致:“朕难道没有一个合适的官职给有才华的人吗?”她的意思很明显:只要张嘉贞确实有才,用不着张循宪相让,武则天自会有重用。

来到了武则天面前,张嘉贞看到了隔着帘子的武则天,改变张嘉贞命运的“面试”随即展开。一番对话之后,仪表堂堂、谈吐得当的张嘉贞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就在这时,张嘉贞显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本事:敢跟皇帝提条件。张嘉贞说:“臣一介草民,今天得以跟陛下在内殿对话,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然而与陛下近在咫尺,却如隔云雾,恐怕君臣之道还没有完全达到。”张嘉贞这是得寸进尺,他想让武则天去掉帘子,面对面与她对话。武则天居然同意他的说法,可见,这一天她心情很好。帘子撤去之后,张嘉贞再次向武则天行了大礼,并且抬头看着武则天,君臣二人有了第一次真正面对面地交流。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极其有效的沟通,张嘉贞就此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他本人当场被委任为监察御史,连推荐他的张循宪也由侍御史升任为了司勋郎中。

如此一来,在家赋闲近20年的张嘉贞重返仕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从监察御史干起,很快便升迁至兵部员外郎。在兵部员外郎任上,张嘉贞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别人束手无策的问题到了他手上,都被轻松破解。在他上任之前,办公室文件积压成堆,他上任之后,积压文件彻底消失,所有文件都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执行。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官职也不断提升。由兵部员外郎升任中书舍人,再从中书舍人到梁州都督、秦州都督,再到并州长史。在并州长史任上,张嘉贞执法严格,部下甚是惧怕。其实张嘉贞也是没有办法,并州身处唐朝北面,属帝国北边的门户,生死攸关,不严格执法还真不行。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张嘉贞严格管理的风格很快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正巧,张嘉贞回长安汇报工作,君臣二人有了一番对话。这次对话,张嘉贞延续了自己与皇帝的谈话风格,敢跟皇帝当面提要求。李隆基问张嘉贞:“卿还有要求?”张嘉贞马上请求皇帝为弟弟张嘉佑安排一个职位。正是因为张嘉贞豁达直言的性情,李隆基很是喜欢,所以痛快地答应了。随后,张嘉佑便由鄯州别驾升任忻州刺史,不仅升了官,而且任职辖区还跟哥哥相邻,这是李隆基给张嘉贞的莫大恩宠。按照唐朝惯例,兄弟一般不能在相邻的州为官,以防兄弟联手。而李隆基为张嘉贞破了这个惯例,因为他实在是太欣赏这个人了。

拜相轶事

不久,张嘉贞向李隆基建议,设立天兵军,用来管理内附的突厥人。李隆基随即同意,同时任命张嘉贞为新成立的天兵军大使。于是,张嘉贞就在太原城中设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名字就叫天兵军,里面驻扎大量的士兵,以防内附的突厥人将来叛乱,防患于未然。此时,张嘉贞只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建议设立天兵军,他没想到,正是这个天兵军,成为他仕途上的一块重要基石。开元六年,天兵军这块基石开始发挥作用。一开始是反作用。这一年,天兵军大使张嘉贞进京汇报工作,一封针对他的检举信同期抵达。检举信上说:张嘉贞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期间,生活奢侈,举上狂妄,贪赃枉法而且图谋不轨。如果检举信所说属实,张嘉贞就会被当场拿下。然而,经过调查,检举信指控的内容都不存在,这下张嘉贞解脱了,检举人麻烦了,盛怒之下的李隆基准备将检举人斩首。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按理说跟张嘉贞已经没有关系了,但他并不这样认为,他还反过头来为检举人求情:“国家的重兵利器都在北边,今天检举我的人因为检举不当而被处死,臣担心会就此堵塞言路,令陛下无法知道天下的事情,所以我建议陛下将此人特别赦免。”张嘉贞的这句话,将检举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李隆基的进一步信任。从此,李隆基就下定了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用这个人当宰相。

张嘉贞听到这一信息后,不像其他斯文大臣那样拜舞恳辞,而是表现出一种急不可待的心情。他告诉玄宗,贞观时期的马周起于民间,幸遇太宗皇帝,使他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令人惋惜的是不到50岁他就去世了。他还向玄宗表示,自己已是50多岁的人了,如果陛下要用他为宰相的话,要抓紧时间,因为岁月不饶人,再晚他将因衰老而无能为力。玄宗也是个用贤爱才的皇帝,对张嘉贞这种自荐自求为相的做法并未加以责怪,他安慰张嘉贞说:“卿先回到地方任职,有机会我再召你入朝。”开元八年,玄宗还真的记起了这位豁达的地方官,但一时又记不起他的名字。当晚他就对身边的中书侍郎说:“我曾记得在北方有一个姓张的大将,其节操风采过人,你替我想一想,他叫什么名字。”中书侍郎也一时没有想起来。但巧的是皇帝夜里拿起的第一份奏表就出自张嘉贞之手,这才使他忆起了张嘉贞的名字。于是,皇帝立即委以张嘉贞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重任,不久又迁为中书令。直臣遇上明主,终于由地方踏上朝堂,在相位效力三年。

不立田园

张嘉贞的一生可以说是走了一条典型的抛物线,前20年用在了读书上,考取功名;中间20年,用在了生活上,只要活下去就行;后面的20年,用在了官场上,小心翼翼地爬到了顶点,再跌下来,所幸没有跌到谷底。

身居高位,最怕的就是迷失自我。张嘉贞的可贵之处就是始终保持了清明的态度,虽然官至宰相,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面对他人的劝说,他答道:“我当宰相,只要没有死,就不用担心饥寒。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士大夫常常喜欢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我才不干这种蠢事!”他的见解和做法使闻者无不叹服,直到他去世的十余年之后,他的儿子张延赏仍然是平民百姓。

张嘉贞的性格除了豁达直言外,还带有点野性的味道,有时他嬉笑怒骂无所顾忌。他本来就与张说不和,后来又被张说借故挤出朝廷,因此对张说耿耿于怀。他曾愤愤不平地说:“中书省本来有两位长官,都可担任宰相,张说为什么要逼迫我离开朝廷呢?”一年以后,他担任了户部尚书、益州长史。

开元十一年,因其弟张嘉祐贪赃被告发而受到牵连,张嘉贞被罢相,后来出任幽州刺史。从此,他一直在地方上任职,再未进入朝廷,开元十七年病卒,终年64岁。(





image.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9:01 , Processed in 0.06748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