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千年沧桑绛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5 16: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绛县东华山晋文公像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物和结晶体,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应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

始建成因

绛县山水相宜,人杰地灵,史称“绛地”。专家考证,新石器时期,绛县一带人口稠密,曾为晋南统辖中心。西周早期,这里为晋国核心区域,因当时出现“县”的建制,也被史学家称之为“天下第一县”。

春秋中期,晋献公将晋国都城从古曲沃(今闻喜县)迁移到车厢城(今古绛镇南城村),命为绛,历献、惠、怀、文、襄、灵、成、景8位国君。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今侯马市)命为新绛,称原晋都为故绛。从此,绛县被世人称为故绛,一直沿袭至今。

正是由于绛县的古老,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绛县名列其中。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把绛县赐给异姓功臣周勃,食邑8180户,封为“绛侯”。

《绛县志》载:“西魏大统五年(539),绛县治所(县城所在地)在浍交川(今大交镇大郡村),历时26年。”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至唐武德元年(618),在124年中,晋国中期都城车厢城成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5个历史时期绛县的治所(县城所在地)。

李渊、李世民父子经多年努力,推翻隋朝统治,于唐武德元年(618),建立起唐王朝。

就在那一年,唐王朝委派的地方官员看到,旧县城偏居涑水河以南,交通不便,建设太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便把绛县县城由车厢城迁移到现址。从此,绛县县城历唐、宋、金、元、明、清,至今穿越了1400多年的沧桑岁月,比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的平遥古城还要早700多年,是目前山西省最古老的县城之一。

历史变化

清光绪《绛县志》城池篇载:“县城,唐武德元年自车厢城移建筑城,周五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一丈,门三,东曰镇峰、南曰绛阳、西曰泰安,各有楼。宋、金、元因之。”

城墙即是县城的标志,又是确保全城安全的军事防御设施。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竭尽全力,精心维护。清光绪《绛县志》城池篇记载,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至清同治六年(1867)在两个朝代418年间,县城城墙、城门、城楼、城池等先后曾有过22次重建、重修、增修和维修,主要原因是地震、战争和自然损坏。其中,有明嘉靖六年(1527)和清顺治十六年(1659)的两次大地震,有清顺治六年(1649)的战争。绛县的县城之所以历经千年风雨而巍然屹立,都是一代又一代绛县人精心呵护、竭力经营的结果。

直至抗日战争前夕,绛县县城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据介绍,绛县县城城墙巍峨壮观,四面濠池又宽又深,固若金汤,其样式和平遥古城的古城墙基本相同,东、西、南各有城门,北面曾经有过城门,出于安全考虑和风水因素被堵。三座城门上各建有三间城楼,其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用木粗壮,高大雄伟。下层四周设回廊,上层四周均为木制隔扇,站在城楼上,城外的一切可一览无余,守城兵士一年四季居住其间。四个城角各有一座方形两层角楼,城墙上面铺有城砖,非常平整,外沿筑有一人多高的城垛口,每几个垛口间设有墩台。据考证,全城共设有墩台17个,上面筑有敌楼,亦称窝铺,窝铺为方形双层建筑,面积约6平方米,上层四面墙壁上开有瞭望孔,便于兵士瞭望敌情。

元大德三年(1299),随着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不断发展,原有的县城无法适应需要,城中王姓兄弟8人在九龙沟东面始建东关,开通了与城内东街连接的东西走向长约300米的中心大街,向南北方扩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条民巷,成为绛县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0多年的人口繁衍和经济发展,王姓后裔人才辈出,枝繁叶茂,至明嘉靖年间,任四川巡抚王洋致仕后,又复加高四周土筑城墙,重修东关东城门楼。此城门洞分内外双层门扉,城顶建城楼,城楼面阔三间,为重檐歇山顶,巍峨壮观。东关东城门名曰光华门,外门匾额为“光照华峰”,内门匾额为“绛派并源”。至此,东关除四周城墙略逊外,其占地面积、街巷、人口、庙宇等均于老城相差无几。两座城池像两个亲兄弟一样,牵手并肩屹立在天地之间。从此,人们称建在九龙脊上的老城为龙城,把后建的新城东关称之为凤城,一龙一凤紧紧依偎,共沐风雨。至今,县城仍以沟为界,称老城为城内,称后建新城为东关,现各为城内村和东关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旧县城里有县署衙、仪门楼、四明楼、文庙、关帝庙、财神庙、先农坛、社稷坛、老君庙等几十座庙宇;有京货、日杂、花行、典当、粮油、木器、铁货、饭店、旅社等近百家店铺;街道上矗立着为彪炳历取功名的成功人士所修的牌坊。

值得一提的是,明中期,先辈们把出自陈村峪的带溪水引入县城,使全城“千余室靡不盆盈瓮溢,家给人足,民大称利”,剩余的水则顺着明渠“周灌街市,以布按司,儒学、泮池、坊厢之间,尔家我室,无不有渠”。其主要的渠水流到文庙的泮池里,泮池里清波荡漾,粉莲盛开,彩鱼畅游,学子们苦读之余,流连其畔,尽阅佳景,心旷神怡。此水从泮池流出,经过街巷,流出南门。由于有了水,全城街道家户纷纷栽植树木和蔬菜、花卉,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所以当时的绛县也被人称为“锦城花县”。

1938年农历六月初十,是绛县历史上一个最为黑暗的日子,日寇的铁蹄踏进古绛大地,多次出动飞机对县城进行轰炸,炸毁多处民居,令许多无辜百姓失去生命。接着,他们又占领绛县城,霸占了县城内最好的院落,把县城周围的庙宇、民居等建筑全部烧毁和拆除,使绛县这座千年古城遭受到再也无法复原的毁灭性摧残。

华丽蝶变

1949年后,饱经沧桑的绛县县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从一片废墟中重新崛起,开始了裂变式的扩张与发展。

起步阶段。自1947年6月县城解放至20世纪80年代初,老城的主要街道重修、拓宽、硬化;商业、工商、物资、外贸等纷纷建起,还兴建了中小学校、图书馆、体育场、电影院、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此外,城中新安装了供水、用电、通信等公用设施,组建了粮油、外贸、物资、石油、饮食服务等经营机构和商业网点,新建了机械厂、针织厂、棉织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基本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城市格局。

发展阶段。自1984年至1992年,整个县城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树木吐露新芽,一条条街道不断延伸,形成了“三道大街通西东、二个广场居中央,八条宽路贯南北,楼房高耸树满城”的崭新面貌,绛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卫生红旗县城。

腾飞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绛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绛县县城建设规划》,对县城振兴大街等主要街道进行拓宽;新开了倗国路等多条新街道;修建多处住宅小区;新修起横贯全城东西的厢城大街和涑水大道。2020年7月29日,绛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人类历史是在延续中发展的,在绛县城发展历程中,我们先辈曾经创造过奇迹,我们这一代正在创造着奇迹,我们的后代也一定会创造出我们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奇迹,使绛县城变得更加美丽。



笔流/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9:32 , Processed in 0.066661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