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六十多年前,三门峡库区移民及永乐宫搬迁的几点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0 1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多年前的三门峡大坝蓄水搬迁如果有一个纪念馆,那将是丰富多彩的。这段久远历史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流淌着。
揭取下来的壁画被小心抬出大殿(资料图片).jpg
1957年4月,举世瞩目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因工程建设需要,水库库区河南、陕西、山西的部分居民要迁离家乡,到新的地方定居。这一搬迁持续了两三年时间,其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当时我居住在芮城晓里村,我的三哥直接参与了永乐宫的搬迁工作,因此三门峡大坝蓄水搬迁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记忆。



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摇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河流域的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然而,历史上黄河流域一旦发生灾害,破坏性极强,附近居民损失惨重。因此国家必须彻底治理黄河水患,使黄河永远不泛滥、不决口、不改道,确保黄河下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治黄河的第一期工程,就是要在三门峡修建一座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水利设施。

由于黄河泥沙沉淀,施工难度大,当时这项在三门峡修建一座变害为利,集防洪、发电、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设施备受争议,但当时国家还是批准了这项工程的建设。

要迁移的地方地域广阔,涉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别的情况不太了解,当时我们居住的晓里村紧靠黄河,它是一个有5000多口人的大村集镇,有前梁家巷、后梁家巷、任家巷、崔家巷、牛家巷等二十个生产队分布。搬迁涉及汉渡、阳城、杜庄等三乡镇。搬迁中,有的整体搬迁,有的要分巷搬迁,有的投亲靠友,当时晓里村牛家人多,用了晓里村原名,还有的用了春晓村名。我们前梁家巷搬迁到任家庄,叫任家庄新村,一同搬迁的还有郝家崖。这样一来,过去一个村变成三个村,一块地分为三片区。

那时搬迁,工作很好做,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群众刚从旧社会走过来,受过苦难,对党怀有一种朴素的群众感情,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利益的,党决定的事,大家都不含糊,一个字“走”,各家各户便开始了这项浩大的搬迁工程。

搬迁不是说走就走的简单事。运城人故土难离,他们不像山东人、河南人四海为家看得开,而是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活受罪”,离开他们长期赖以生存的故村老宅,意味着割舍掉他们骨子里对土地的深厚情谊,与先辈的天然联系。当时,我曾看到爷爷在晚上偷偷地抹泪,我问他:“爷爷,你哪里不舒服?”爷爷慌忙应道:“没有。只是心里憋得慌。”我知道爷爷不想离开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居。

那时候的我觉得故居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家里最值钱的也就是自行车、缝纫机、生产农具、锅瓢碗筷,值不了几个钱,一担挑,走人。

当时我们只有十几岁,也想不了那么多。我们的小学要搬迁到十多里外的东任村,那时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只能靠人拉肩扛。当时,上学的孩子们也被派上场,扛着椽、抬着瓦,一路走走歇歇,打打闹闹,嘴里哼着小调。这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经过三年多的移民搬迁工作,国家逐步确定了移民开发的方针。不是说让移民搬出去就完事了,而是要确保他们在新家园扎稳脚跟,要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安康幸福。

但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

先说居住条件。原来在旧居的晓里村,尽管有的条件不太好,但房屋还算宽敞。我们搬迁到任家庄后,一家人只有一间半房屋。房屋面积极小,一家人挤在一个炕上,房里加上炕、炉火、案板,就没有多少活动空间了。屋里不像现在,水泥面上还能再铺上地板砖。第三年,我们家还发生了件趣事。有一天,我哥在房间走动,脚踩下去就听到空洞洞的声音,接着猛一踩,出现一个大坑,只见一窝赤红的老鼠吱吱地叫,十分瘆人。

再说吃饭。我们搬迁到任家庄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吃饭就在大食堂,一天只有不到一斤的糠代菜,家里头的锅灶只是摆设。一天三顿饭就听打钟声,每顿饭一个玉米馍,一碗汤,没油少盐缺肉,一天吃不饱肚子,肚子整天饿得咕咕叫,就这还要上地干活。但大多数群众没有怨言,他们对党和国家予以了充分理解。

全村只有一口井,几十米深,挑水遇到人多,还得排队等待。冬天井周边结一层冰,不小心就滑倒,人掉进井里的事也曾发生过。家里只有老人、妇女的人家,吃水困难重重,必须招呼年轻小伙帮忙去挑水。

三看周边环境。我们住的新村四面空旷。有一次一位村民夜里出来,遇到一匹狼,那头狼两眼放着绿光,直勾勾地盯着村民。多亏那位村民提前设防,手里提着一根棍,大喊一声:“有狼!”那狼听后,不紧不慢地扭身走了。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村里经常听到狼叫,看到狼出没。当时有一句歇后语:“狗怕弯(腰),狼怕圈。”后来我们这一带就在后院围墙上,扎上一个个圆圈,以防狼出没。



当时,响应国家搬迁政策的还有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山西南端、黄河北岸的元代建筑——永乐宫。

1959年,永乐宫要搬迁,我三哥梁景文在河南学了几年木工刚回到家,便被选中参与永乐宫工地迁建工作,有幸在永乐宫迁建中作出了一些贡献。

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建筑的搬迁还相对容易实现,但壁画的揭取当时在我国无先例可循。梁景文没有参与壁画揭取,但与其打过交道。一次,他要返回永乐宫建设工地,看到拉壁画的车正往县城走,想搭个顺风车。他说明了原委,车夫就是不让他坐,说:“壁画珍贵,路上不能颠一下,你坐上就增加了分量,不行。”于是他就陪拉壁画的车走到永乐宫。这一次,他学会了对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

永乐宫有四座大殿,分别为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大殿建筑风格各有千秋。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高达三米以上,盘绕曲折,姿态绮丽。四角安琉璃烧造的力士,神态威猛。有一幅称作“朝元图”的壁画,是其中的精品,被称为国宝。

如果说壁画搬迁是国内首创,那么其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也创下国内许多第一。整个建筑都有详细的图纸、编号,用木条木块搭建,没有一处使用铁钉,建筑时一环套一环,不容任何错误。一次,梁景文在三清殿某处进行搭建时,对着图纸,总感到别扭,整整一天他都在琢磨,其他工人怕影响进度,催他赶紧动工,可是梁景文坚持己见,最后请示了总监,才发现是图纸号码标错,这才避免了一次事故发生。他表现出来的睿智和敬业,还让他受到了领导表扬。

1964年,在永乐宫迁建任务完成后,只有我哥梁景文和其他两名工人被选拔到省文物古建所,正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之后他又参加了省内应县木塔等多处古建维修工作,二十多岁便成了顶尖的八级木匠。

20世纪70年代,由于家庭原因,他想调回永济农药厂。20世纪80年代,永济要修建普救寺,县上派人到省文管所要人才,所长柴泽俊说:“你们县就有一位高手,在农药厂,叫梁景文。”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又参加了云丘山、万固寺、尧王台等景区的建设。如今八十多岁的他,还活跃在文物建筑一线。

梁 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23:34 , Processed in 0.06722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