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张永和:京戏班主的厚道家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1 19: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民初,京戏班名伶要想多挣钱,就是参加官僚大贾家的堂会。像程长庚这样的大角,唱三场堂会戏,拿个二三百两银子是没有问题的。但程长庚定了个班规:演堂会戏,要去就整个班社去,谁也不能一个人独去。这一规定首先包括他自己,而且严格执行。也就是说,要富大家富,不能一人独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程长庚还曾坚定拒绝请他一个人参加的都察院的堂会,哪怕用铁链把他锁在柱子上也不改初衷。有钱不挣,为什么?就是维护班规的严肃性。所以三庆班才能长寿,存在了107年。程长庚唱了一辈子戏,最后仅仅留下一所西城区百顺胡同的平房,他的高贵品质永远被人赞扬。

当时京戏班都是拿戏份,唱一场戏,拿一场钱,开始都是固定的。伶人不管上座多少,风险都是班主担着。在大清朝,一逢帝后死了的“国丧”,便停止娱乐27个月,戏班就唱不了戏。这大伙儿的生活,都要班主来开销,扛不住的一些班社就纷纷倒闭,而只有像三庆、四喜这样的大班儿,在程长庚、梅巧玲等班主竭尽全力的维持下,才能扛下来。如程长庚参加后来每一场的“说白清唱”,挣了钱,他一分钱不拿来维持同仁的生活。梅巧玲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向他的好友时小福借钱。那位也不含糊,居然卖了房借钱给班主,把大家的吃喝解决了。所以这两个人都被人称为“侠伶”。也正因为此,梅巧玲当了十几年的四喜班大班主,最后只留下北京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一所小平房。梅家数代人都继承了祖辈的厚道家风。

(《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5-8-5 09:29 , Processed in 0.1486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