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鹳雀楼更上一层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9 09: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中国的四大名楼,只有鹳雀楼身处北方,其余3座都分布在长江流域。头上顶着“名楼”光环,鹳雀楼的命运却似红颜薄命。

据记载,鹳雀楼初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彼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镇守蒲州,建此楼,因有鹳雀栖息而得名。其后700余年间,文人骚客们登楼望高,频频留下佳句佳文,最脍炙人口的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了。如今,新建的鹳雀楼一进大门,迎面便是王之涣的这首诗。登上最高一层,王之涣手持书卷、望河而吟的铜像昂然伫立,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来。北方多战事,黄河岸边的山西更是游牧民族与汉族长期以来的分水岭。以写边塞诗闻名的王之涣为人慷慨豪迈,登上鹳雀楼时,目及之处,遥望塞外边地,黄河两岸一望无际的秀丽风景和中条、太华的巍巍气势,让这位“常击剑悲歌”的诗人心中定是风云翻涌,才能写下如此开阔的诗句。

鹳雀楼成就了王之涣,王之涣也成就了鹳雀楼。

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攻陷中原时,这座给诗人们以无限灵感的高楼也毁于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城池的战火兵乱中,仅存故址。

历史上,身处江南的那3座名楼也都因战争或火灾毁坏过,屡毁屡建,屡建屡毁。翻开岳阳楼的历史,便可看到重修此楼的记载从宋以后就没有中断过。相比之下,鹳雀楼显得落寞了许多。自元初毁于战火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方才见到复建鹳雀楼的官方记录以及复建方案。不过,使这座写满诗歌的名楼空余落寞的原因并非是人们的遗忘,却是那日夜不息向东流的一弯黄河水。

滔滔黄河自此东流,从来不迁就人们的意愿和足迹。它仿佛一匹狂奔桀骜的野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全凭自己一时任性:高兴了,便缓缓地流着;愤怒了,便吼声如雷地狂泻而下。于是,频繁地改道成了这条河的固定把戏。浑浊的河水淹没了两岸曾经有过的沃野,也淹没了岸边的鹳雀楼。明代以后,想要在故址上复建此楼,已是旧迹难觅,无力回天。崔颢在黄鹤楼上曾写下过“此地空余黄鹤楼”,至少高楼尚在,而这座“欲穷千里目”的鹳雀楼只剩下了“此地再无鹳雀楼”的遗憾。

永济复建的鹳雀楼已经离黄河很远,登上最高一层,可见燕雀之类的小鸟仍然栖息在楼上檐下。这些鸟儿盘桓在人们头顶,啁啾声清晰洪亮,高飞时,衬着楼外广阔的天地,伸展着一双翅膀,优美地滑翔在蓝天白云下,到黄河岸边去觅食,真有“高出尘世间”的一番豁达之感。见此情景,怕是没人会纠结这座复建的高楼是否建在原址上了,单是那些可爱的生灵们依然将楼当成家,依然维持着千百年来飞到黄河边觅食的习惯,就已让人释怀鹳雀楼的落寞了。毕竟,这座楼因鹳雀而得名,如今,它依然是它们的家,依然可登高凭栏,望见中华的大江大河。

黄河岸边的这些城与楼,见证着伟大文明的沧桑岁月。故城已废,名楼不再,太多历史沉淀在黄沙厚土里,汇聚成磅礴雄浑的滔滔黄河水,裹着泥沙,携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骄傲,日夜东流,永无止境。

孙婷/文  (《北海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7 04:48 , Processed in 0.09394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