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稷山大佛寺—— 抒写千年沧桑的肃穆与辉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沿稷山县城大佛路行车不久,便遥遥可见一组古朴的楼阁式建筑隐现于阜盛人烟之中,那便是稷山有名的大佛寺。
千年守候.jpg
大佛寺创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或扩建,迄今已有880年历史。寺内有一尊大佛,由土和泥依崖而雕,十分罕见和珍贵。相对木佛、铜佛、石佛,土佛塑起来更难,但它历经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有多少故事,有多少传奇,令人不禁心生向往。

7月28日,记者一行走进大佛寺,探访这座藏有“天下第一土雕大佛”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稷山大佛寺。
栉风沐雨.jpg
宝相庄严的雕像

大佛寺又名“清凉院”,整座寺院布局规整,半藏于高崖绿荫间,难怪炎炎暑日如此清凉。

据大佛寺文物保护所副所长王全民介绍,得名“清凉”,一是其建于山崖之上,整体地势较高,且寺内树木蓊郁,故常常能给人带来清凉之感;二则取自佛教术语,佛家认为,倘若人们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即可心得清凉,无忧无烦恼。
红墙古韵.jpg
甫过寺院山门,便是108级石阶,亦象征108种烦恼,若拾级层层而上,走一步即寓意消解了一种忧愁。

临于高台上者乃是著名演员殿,殿前左右置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一响,便开启了稷山这座县城的一天。

王全民介绍,佛教中“晨钟暮鼓”并非一般所谓的早上撞钟、晚上击鼓,而是早晚这两个动作都要例行一次,只是顺序不同。清晨时先撞钟、后击鼓;黄昏时则需先击鼓、后撞钟,以便人们知晓时间,同时警醒众人。
步步登高.jpg
著名演员殿内两侧,分立着高大威武的四大著名演员: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著名演员,手拿宝剑的南方增长著名演员,手臂缠绕一条龙的西方广目著名演员,手握一把伞的北方多闻著名演员。四大著名演员手中所持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

待穿过著名演员殿,突兀间,巍峨的大雄宝殿即耸立在目前。据介绍,殿前悬挂的“大雄宝殿”匾额和一楼中门的楹联 “香烟烛影虔诚地,曙色灵光觉悟天”,皆由著名国学大师、稷山南阳村人姚奠中先生亲笔题写。

初见大佛,是立于大雄宝殿之外时。隔着香雾朝殿内窥去,朦朦胧胧仅可见其一只左膝。待移步至室内,抬头尽力望去,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才终于呈现在眼前。
巍峨庄严.jpg
据大佛寺讲解员杨凡介绍,大佛高20米,宽6.8米,头部泥塑,身体土雕,最初身着彩绘,但岁月沧桑,大部分浮漆现已尽皆剥落,成为如今这般模样。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佛腰身直挺,双膝微分,垂坐于大殿正中,神态十分安详。大佛的左手轻抚在膝上,右手上举,手掌朝前,除拇指与中指相捻外,其余各指皆自然舒散,呈“说法印”手状。细细看去,大佛头饰密集螺髻,高鼻深目,下颌饱满,双耳垂肩。整体肃穆端庄,观之即让人心生敬意。

佛前还放置了许多蒲团,以供信徒参拜。记者一行人在瞻仰佛容时,旁边不少游人在参拜,其中有一位略上年纪的大娘,口中念念有词,态度十分虔诚。

正殿两侧的配殿,分别是地藏王菩萨殿和观世音菩萨殿。据说,殿内现尚存有元代的地藏王群像十三尊和十六罗汉,均是难得的泥塑像精品。正殿下的东西两旁是文殊殿、普贤殿,其中的塑像庄严、肃穆,颇具神韵。

劝善规过的传说

参观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大佛寺曾于2004年5月遭雷击引发火灾,正殿基本被烧毁,现存的建筑大多为后期复建。

王全民手机中存有一张佛寺尚未复建的照片——只见寺庙一片空旷,大佛孤零零地暴露于野。

正因为黄土塑成,大佛才会在火灾中完好保存下来。这不单是幸运,还有来自古人科学设计的智慧。

如今,站在正殿前的台阶上,向下俯视,一半城市繁华、车来车往,一半山水清秀、绿意葱茏,眼前美景一览无余,我们的内心也激荡不已,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关于大佛寺,杨凡也讲了几则民间传说,其中一则是“佛手生花”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大佛寺的一个小和尚因不理佛事而被逐出山门,从此之后他便产生了愧疚之心,在外游历10多年后,决定再次回到大佛寺,希望重新皈依山门。但方丈却不愿意收留他,便随口托辞道:“要想佛祖宽恕,除非佛手生花。”至此,小和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佛寺。

但令人惊奇的是,在小和尚走后的第二天,方丈便看见大雄宝殿中,佛的右掌中竟然生出了一朵莲花,可为时已晚,小和尚早已云游在外,不见踪迹。方丈再回到殿内时,莲花也已枯萎。方丈因此抱憾终身,就特在圆寂前告诫徒弟,迷途知返,善莫大矣,即可佛手生花。这个故事也是告诫人们,只要一心向善,奇迹就可以发生,就像“佛手生花”。

还有关于“闯王”李自成挥师北上时在大佛寺抽签问卦得到的谶言,以及抗战时期日本兵炮轰寺院反被炸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是劝善之言,或是谶纬之说,都无不在凸显着这座寺院的神奇色彩,劝导世人行善事,做好人,不负人生百年。

走向新生的寺院

从正殿的东侧下一个陡坡,穿过羊肠小道,于树林掩映之中,一间长长的碑廊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这里陈列着有关大佛寺重修碑刻,以及稷山县出土的历代碑刻。这些碑刻最早可以追溯至元朝至正年间,通过这些碑刻,我们可了解这座大佛寺历尽沧桑的过往。

从元朝至正年间的《清凉院绘饰佛像记碑》可知,佛像本身是彩色的,并非现在看到的泥土色。当年,有一官员游览到此,看到稷山这一带山水秀美,寺院雄伟,可惜佛像没有纹饰,便带头倡议对佛像进行了彩绘。

“大殿中的佛不是释迦牟尼,而是弥勒佛。”据王全民介绍,其中最具文化价值的一块碑是元朝大德年间的《佛阁清凉院碑铭》,碑上的记载除了赞誉当时重修寺庙的盛景,也还原了一段历史,认定金朝时塑造的大佛是弥勒佛。

碑廊最西侧还有一方形大碑,是民国时期的记事乐捐碑,其上有一副联“但存一点轻财意,便是千秋重义人”,颇有深意。

这众多石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寺院的保护。

如今,历史已经远去,无论曾经怎样波飞浪卷,都已然平复,成为勒于碑石上的字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过去已然如此,明天呢?明天该去往何处?古老的大佛寺似乎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2014年,稷山县与北京灵光寺签署了《合作共建大佛文化园协议》,并且该项目于2016年正式开工,目前仍在建设中。

大佛文化园以大佛寺保护区为主板块,以稷山塔、千佛阁为主建设新区,同时打造东南亚风情区,融合各国佛教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大佛寺文物保护所所长韩红果介绍,未来将依托大佛文化园、国家板枣公园、稷山县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国保单位南阳法王庙、马村砖雕墓、稷山青龙寺、稷山稷王庙等,打造一条稷山沿黄游览线路。

穿越千年风雨,这座古老的大佛更加肃穆,踏着新时代的文化征程,一步步走向新的辉煌。

张建群 薛丽娟 实习生 杨应欣/文

卫行智/摄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4:29 , Processed in 0.06722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