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禹都安邑与盐湖渊源考(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3 09: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大禹 (资料图)

□乔兆坤/文

夏王朝的常都究竟在哪里?记载先秦帝王都城的《世本·居篇》说:“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此后史籍及学界对此遂有三派:(一)阳城派。其根据是“夏禹都阳城”及上世纪中后期在河南登封县告城镇王城岗发掘出的龙山文化晚期城址。故今之学界多持此说。就连学校教科书也因此而修改。(二)安邑(夏县禹王城)派。《括地志》云:“居阳城为禹避商均时,非都之也。”意思是说,阳城为夏禹的临时行宫,并非国之常都。但此派认为,夏之都邑尽管屡迁,但从未出晋南范围,尤其是夏县境内的安邑(今禹王城),盖为禹夏常都。《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也都肯定了这一说法,王钟翰等史学家亦持此说。(三)晋阳(安邑)派。《左传·哀公六年》引《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杜预注:“唐虞及夏皆都冀方。”今本《竹书纪年》:“元年丙子,帝﹙尧﹚即位,居冀……元年巳未,帝﹙舜﹚即位,居冀……元年壬子,帝﹙禹﹚即位,居冀……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归藏·启筮书》:“昔者夏后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璇台于水之阳。”《史记》载“徐广曰:‘尧都晋阳也。’”据“璇台之享”可知冀方即晋阳。又据《国语·晋语》:冀郤同祖及郤犨称苦成叔子。《晋书·地理志》《太康地道记》:“虞旧都安邑鸣条地带。”《韵海大全·地部》:“夏县禹王城为大禹旧都,安邑县为‘禹营安邑即此’。”即“禹作宫室”之常都。故《安邑县志·沿革考》记载:“安邑旧为尧舜都,后为夏禹都。”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定的地理教科书即采此说,并一直沿袭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因材就利

《管子》曰:“凡立国都,因天材,就地利。”安邑为“禹营常都”的首要条件,就是由于“紧靠盐池,因天材,就地利。”的缘故。盐池最早称盬。《山海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郭璞注曰:“盐贩之泽即盐池也,在今河东猗氏县,或无‘贩’字。”柳宗元说:“猗氏之盐,晋宝之大者也。人之赖之与谷同。化若神造,非人力之功也。”这就是说“盐池东据安邑,西依解州,南抵中条山,北临涑水河,天然生成,为中原之大宝。”景山即荆山,又名雷首山、中条山,富藏铜、铁、金矿。盐池之滨,涑水河畔,温湿多雨,营原抱隰,盛产稷麦、蚕桑和牛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古代农牧邦国最为优越的立都所在。

殷盈浩穰

《汉官仪》曰:“绝高曰京,十亿曰兆,欲令帝都殷盈也。”《汉书·张尚传》曰:“京兆典京师长安,浩穰于三辅。浩,大也;穰,盛也。言人众之多也。”意思是说,国都必须设立在人口聚居、财富集中的地方。盐湖安邑濒临上池(今安邑水库,乃一淡水湖),富甲天下,当然具备这一条件。《左传·成公六年》载:“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国利民乐。”郇、瑕都在今临猗县境,皆紧靠盐池和盬(苦)城(今安邑古又名苦城)。《尚书大传》云:“(舜)贩于顿丘,迁于负夏。”顿丘,殆猗顿之北原,或即(舜)作什器之“寿丘”。寿者,峨嵋也,寿丘即峨嵋岭也。“负夏”即夏县之南盬城安邑也。“负”,背靠之意。如《仪礼·士丧礼》之“祝负墉”,《仪礼·士虞礼》之“负依南面”,《尔雅·释丘》之“丘背有丘为负丘”,《释名》之“负,背也,置项背也”,《礼·明堂位》之“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战国策》之“齐(国)西有强赵,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等,故知“负夏”即今之安邑,舜时已经成为一个交易集会的“殷盈浩穰”之地。当时盬盐大概已经成为中原交易的固定等价物,谁拥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货币和财富,故天下诸侯士民皆趋之若鹜。

建首善 居枢机

《史记·儒林传序》曰:“教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意思是说,国都所在,必须是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曰:“﹙安邑)城南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经巫咸山北。”薄山即中条山,巫咸山又名灵山。“盖神巫所游,故山得其名矣。”可见此地乃是卜筮和中医、天文学的发达之区,是华夏文明的传播中心。娥皇和女英是尧的两个部落,其族徽当是蚕蛾与花瓣,即由太华山东进的“华族”。帝“舜”亦属“花草”族类。以鱼龙为族徽的鲧禹族则是首戴蓍草为笄簪,足跳跛足舞以娱神的“夏”族。其祖同为炎黄,社会组织和文明程度都遥遥领先别的地区,故称“华夏”。九州之枢机称“中国”,又称“神州”,当与巫咸集团十卜九验的神妙预测有关;华夏、神州和中国又称“赤县”和“紫县”,又当与盐池密切相关。《水经注》卷六载:“(盐池)紫色澄亭,浑而不流,水中食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

沈括《梦溪笔谈》亦云:“解州盐池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所谓“紫县”“赤县”者,盖天子直辖之州县,即盐池周围之近畿也。《梁书·元帝纪》:“土圭测景(影),仙人承露,斯盖九州之赤县,六合之枢机。”正是把当时的建康(今南京)比作古代巫咸山下、盐湖池畔的安邑。“土圭测景,仙人承露”继承了巫咸山下的《夏小正》而更加辉煌、领先。可见,巫咸山和盐水湖就像一座丰碑和一面明镜,无可辩驳地见证了“禹营安邑”这个“首善之区”。

龙兴虎视之地

《后汉书·班固传》说:“(咸阳)横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意思是说,国之所都,必籍王气,关隘山河,龙盘虎踞,据之可夺取天下,驾御九州。稽之盐池安邑,固为五帝三王争夺之地,当为夏之常都。

《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乃修兵振艺……教熊罴貔貅豹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志。”又“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可见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黄帝族与炎帝族的两次决战,而阪泉与涿鹿,晋《太康地道记》《魏土地记》《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皆云在今运城市安邑蚩尤城(今蚩尤村或从善村)南。黄帝臣风后神庙在今解州社东村,其冢在今永济市风陵渡口。这两次决战实质上是争夺盐池及中条山铜矿的控制权,即中央邦国的统治权。盐池南岸的蚩尤城,正是炎帝族的邦邑。它与盐池北岸后来的“安邑”隔池相对,颇具“龙兴于池而虎视天下”的地望。此后,以刻花草纹之玉为冠饰的颛顼、帝舜部落,又与鱼龙纹纪官的共工(鲧)、帝尧部落展开了同样的“争帝”大战。《列子·汤问》载:“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共工,有学者认为即鲧也,舜殛之羽山。《楚辞·天问》曾怀疑他不是因治水无功而是因“争为帝”被流放。古本《竹书纪年》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荀子》《韩非予》亦有同样说法。也许,所谓“尧舜禅让”,实在是不得已而举行的君权神授仪式。

两大集团争夺帝位及其都邑的传说,各家史籍虽各执一词,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皆以盐池为中心彼此消长进退。例如不周山,《山海经·西次三经》曰:“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匝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这段话意思是说,(不周山)北望中条山,南临中岳嵩山,东望荥阳之泽,其岸有桃林之塞。所触不周之山,分明是指大阳(今平陆)黄河中的砥柱山﹙俗称三门山)!共工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神话证明了一个事实:颛顼族及其后裔从此统治了盐池并迫使共工﹙鲧)与尧子丹朱部族退至河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1:25 , Processed in 0.06966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