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杨金贵:稷山的魅力(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9 11: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特的美食

稷山是片美食沃土,在这里长出来的美食,任别的地方怎样复制,终究做不出那种韵味来。稷山美食的独特、奇妙,不仅在于它能撩逗人的嘴瘾,而且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它可以让人饱而生饥,它可以让人垂涎三尺,它可以让人乐而去烦,它可以让人兴而奋起……

麻花要数稷山美食中传统悠久的一种,稷山人普遍叫它“扭股”。有人说它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稷山翟店镇西位村有一个在宫廷做饭的御厨,为了讨皇上喜欢,每天生着法儿变换食品花样。他在面中拌上香油、鸡蛋、芝麻等,把面搓成股儿,两股扭在一起,然后放入滚油锅炸制。后来这位御厨年老还乡,便把制“扭股”的技艺传到当地民间,于是稷山家家户户都学会了煮“扭股”。再后来,扭股由两股变成了三股,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不仅好看,而且好吃,人们便赋予扭股一个有感情色彩的别名——麻花。由此,麻花便四面八方传开来,而稷山村里人还一直叫着它的小名“扭股”,如同叫孩子的小名“狗娃”“狗蛋”一样反而亲切。

稷山麻花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可信的,但创始时间应该远远早于清朝。据传早在千年前的隋开皇年间,稷山翟店老街就有一黄姓人开的“品香斋”麻花店。其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色泽金黄油亮,味道酥香脆爽,每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唐开元初年,稷山人裴耀卿仼长安令,后调任京兆尹,直至升为尚书右丞相。他把稷山麻花介绍到朝中,使之成为宫廷佳品。元时监察御史姚天福,常对家乡麻花赞不绝口,曾力荐元世祖忽必烈品尝。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岳父马永图曾任稷山县令,常带麻花让纪晓岚品尝,纪晓岚不仅细细品味,而且撰文称颂,并把麻花介绍给乾隆皇帝。其实,稷山麻花的雏形出现远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公元542年,东魏的高欢政权两次攻打西魏的宇文泰,开战之地就是位于稷山的玉壁城。两次战争均以高欢失败而终,七万将士葬身战祸之中。“战骨只留荒冢土,萧萧落水尽悲声”。此后,这里野兽出没,毒蝎横行,凡中毒者,十有半亡。人们为诅咒毒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家家户户便把和好的面打成长条,扭作蝎子尾巴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以图平安吉祥。这一风俗至今在稷山一带仍然流行。

稷山麻花色泽金黄、油润透亮,长短齐整、粗细圆通,吃起来脆而不硬,香而不腻,酥而不松,余香绕齿,回味无穷,既红于乡野,又名于庙堂。除却稷山麻花选材考究、配料精当、工艺严细之外,更重要的是稷山人讲信守德,用心做事,用情务业。驰名海内外的稷山麻花代表“赵氏四味坊”,前身即为“盛德享”。该字号德传后世,德育后人,六代人共守一个信念:做良心麻花,做品牌麻花!他们每做一根麻花,都要经过18道工序。在稷山,像“赵氏四味坊”这样做品质、做品牌的麻花坊还有很多,如“邓氏麻花”“杨氏麻花”“峰娃麻花”……它们虽各有特色,但都能嚼出稷山麻花的魂味儿。

美食其实也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味觉上的思念。一个人无论在外闯荡多少年,但对故乡的味道仍然是刻骨铭心的。每每说到稷山饼子,我就想到小时候翟店街上的香味儿。尽管那时街上打饼子的只有一两家,但那种麦香味儿、芝麻味儿和乏炭火烤出来的炭香味儿奇妙无比,香溢一街,直让人心旌摇动、涎水涌喉。以致后来在运城多年,不管店铺门头“稷山饼子”牌子挂得有多大,只要我从门前走过,便能分出“李逵”和“李鬼”来。

真正的稷山饼子不是靠铁鏊子烙出来的,而是先将发酵后的起面饼放在生铁鏊子上不停转动,慢火燠之。待面饼充分膨胀,能支起身子时,便放到高温的炉膛中,经过不断翻腾,慢慢用火烤成焦黄色即可出炉。稷山人管饼子叫,火烧,火烧,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控,既要让炉膛高热,又要使火力均匀,饼面饼脊都要烤制到位,这样吃起来才会外焦里嫩、入口生香。

稷山饼子用料和工艺都特别讲究。面粉是精选的优质小麦粉,筋道而又酥软。用油是带有稷山独特味儿的上好棉籽油,色黄而香味纯浓。芝麻、小茴香等辅料,都是纯正的带有后稷烙印的农产精品。用炭最好是乏炭或蓝炭,不仅上火匀称,而且饼子炭香味儿浓。当然,现在很多人都用成了电或燃气。饼子制作要经和、发、揉、搓、揪、擀、烤等十多道程序。真正打饼子的把式,最后都修炼得满身艺术细胞。尺把长的枣木擀杖,在他们手里既可舞出花儿来,又可敲出调儿来,就连他们翻取饼子的拍手声,也不完全是为了消除火烫感,而成了一种独特的打击乐。擀杖的调儿和击掌的声儿,成了吸引顾客的招牌,常常让顾客看得入迷,有人甚至为了看打饼师傅的特有表演而去买饼子……

稷山饼子历史从何而起,难以确证。但有一个传说,说朱元璋流落稷山时,曾品尝稷山翟店火烧,鲜香满口,回味无穷,念念不忘。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立即派人到稷山挑选烤饼师傅,到宫中做“火烧”。有一天早上,老朱正在吃火烧,闻报刘伯温求见,心想刘伯温每每料事如神,这次不妨再试他一次,便将火烧放入盘中,用碗盖好。刘伯温礼毕坐定,老朱便问:“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下何物?”刘伯温装作掐指一算,答曰:“半似日兮半见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看来,乃火烧也。”其实,朱元璋虽然把刚出炉的火烧用碗盖着,但那奇妙的饼香弥漫得满屋皆是,刘伯温早已闻到。

“晚饭吃什么?”稷山的朋友问我们。“那就吃饼子呗!再来一碗瓤菜汤。”

一天的奔波,已是饥肠辘辘,那天晚餐的饼子确实吃出了超常的美感和快意,瓤菜汤也喝出了稀有的鲜香味儿。

稷山瓤菜,早在清末就已驰名河东。在稷山,不论城镇还是农村,只要有各种喜宴,瓤菜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没有瓤菜,似乎宴席就不够品位。

做瓤菜也是很有讲究的,碎肉不能用刀切,也不能用机碎,而是硬用菜刀背把鸡内脊肉砸成浆状,直到把肉里的白筋一道道抽干净。鸡蛋要分开蛋黄和蛋清,蛋清用来拌肉,蛋黄用来摊蛋饼。瓤菜可以做成菜卷形,也可做成饼状块。肉浆中可加入少量木耳丝、海参丝、发菜等食材,以提升其品位,但绝不可加入淀粉等物。瓤菜笼蒸是个细致活,水温气量一定要掌握好,温高气大了容易使瓤菜稀软变黏,温低气小了又会使瓤菜流散变形。吃瓤菜实际上吃的是一道功夫,一种文化,一种潜心做事的精神!

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板枣。这只是一种代表性的宣传。稷山特有的美食很多很多,卷子烩豆腐、花肉汤、鱿鱼汤、砂火锅、热锅子、椒叶大油馍、油酥煊子……数不胜数,哪一样美食都是有故事的,都带有农耕文化的基因和现代文明的气色,都蕴涵着稷山人既执着坚守又善于创新的精神特质……

璀璨的艺术

生活中到处都有艺术,一支歌,一首诗,一曲舞,一幅画,甚至一句话,都可表现出艺术。而高雅的,纯粹的,真正上水平的艺术,则是人智慧的彰显、知识的表达、情感的凝聚、生命的张扬。生发于稷山的许多艺术留存和艺术业态,都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强烈的感染力和超然的生命华彩,斑斓多姿,璀璨夺目。

晋南寺观壁画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教艺术品,是探索中国壁画发展史的重要宝藏。而稷山兴化寺壁画则是我国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面貌、风俗风尚尽在壁画之中,对研究社会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兴化寺就在我们小宁村,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起,说寺里的壁画如真人一样,看上去会动。由于这里的壁画传神,老乡们都叫它“神话寺”。可惜在战乱年代,日本侵略者把壁画切成块偷运到了日本。当然这是我们村老人们的说法。据专家调查证实,兴化寺壁画《过去七佛佛会图》失而复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弥勒佛佛会图》被外国人拿走了,现藏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还有四小块壁画,现藏于稷山县博物馆。兴化寺壁画工艺精湛,线条奇美,色彩绚丽,人物生动,真乃神笔画成。

稷山青龙寺壁画,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水陆画,用笔劲健有力,线条圆润飘逸,结构疏朗明快,构图奇妙严谨,虚实层次分明,布局错落有致,人物刻画细腻,造型生动优美,设色浓淡纯净,画面生动空灵,意境清新高远,既有“曹衣出水”之感,又有“吴带当风”之韵,堪称元代佛寺寺画的代表作。有美术专家评说:敦煌壁画举世无双,而永乐宫壁画笔法要比敦煌娴熟。稷山青龙寺壁画作者朱好古则是永乐宫画师的师傅,足见稷山青龙寺壁画的艺术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深层的文化基因、久远的文化血脉、充沛的文化活力和奇妙的艺术表达。运城物华天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26项,在全国地级市中遥居前列。而神奇稷山就有5项国家级非遗。这既是稷山传统文明的结晶,又是稷山艺术创新的硕果,更是稷山未来发展的财富。“足踩高跷身被甲,威武雄兽传天下。”这是对稷山阳城村高跷走兽的赞誉。这种独特的高跷表演形式,起源于古老的祭祀活动,除了惊艳的造型和表演之外,其寓意为驱邪避妖,战胜灾难。表演时由两个表演者组成兽头、兽身一组连体高跷,按照曲牌节拍作骑兽状,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在全国独一无二。走兽造型奇特,花样繁多,有貅狼、独角兽、麒麟、大象等。每种走兽都演绎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倒悬甩打步步高,花鼓飞舞上云霄”是对稷山高台花鼓的写照。稷山花鼓历史悠久、花样频出,有平地花鼓、高台花鼓、倒悬花鼓、十二生肖花鼓等。“绕城四处走,皆有花鼓声”就是对稷山节庆时花鼓盛况的描述。小时候我也打过花鼓,还编唱过花鼓曲,担当过主打锣手,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高台花鼓集音乐、舞蹈、武术、杂技、戏曲、民俗于一体,具有“高、奇、险、绝”的艺术特点,鼓点优美,鼓舞欢畅,鼓调激昂,既怀农耕文化祭祀祈福的人文情感,又带民俗文化欢乐庆贺的娱乐功能,上奥运,进央视,到香港,赴马来西亚……所到之处,赞誉如潮,堪称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捶揲錾刻精细活,流光溢彩佳品多。”稷山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恪守“金银有价,诚信无价”的古训,在品质和工艺上精益求精。“金银虽贵,不敢少丝毫;工艺虽繁,不能减半分”,每件作品都要过15道关,融造型、雕刻、镶嵌等手段,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缀珠嵌钿贴云母,五光七宝相玲珑。”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中国古代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完善、发展着中国漆器装饰艺术,一件件设计精妙、做工考究的精品走向四方,拥抱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运城故事和稷山故事……

戏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稷山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稷山宋金古墓的发掘,不仅展现了800多年前当地居民的生活图景,而且揭示了当时戏曲的发展盛况,把中国古代戏剧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成为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的一个有力物证,也奠定了稷山作为“戏剧之乡”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戏剧舞台大放异彩,运城斩获了6个梅花奖,其中的吉有芳和贾菊兰为稷山人赢得了殊荣。

稷山的古建艺术虽然不多,但艺术魅力毫不逊色。稷王庙有“三绝”——精湛的石雕、精美的琉璃、精妙的木刻,都让游人惊叹不已。最独特的当数正殿前檐下四根浮雕蟠龙柱,中间两根尤为醒目,一条为火龙,朱雀穿越,烈焰升腾,一条为水龙,鱼跃龙飞,浪卷涛涌,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文化,气势磅礴,令人震撼。稷山的大佛寺坐北面南,依崖而建,始建于金皇统二年,现为仿元建筑。土彩大佛下部为土雕,上身为泥塑,全国罕见。大佛通高14.68米,脚踩莲花,头饰螺髻,深目高鼻,两耳垂肩,唇角微扬,端庄祥和,衣纹流畅,褶皱有致,慈祥中不失威严。此土佛形体之高大,质地之独特,雕工之精美,堪与四川乐山大佛相媲美。

走出大佛寺,便是稷山新修建的大佛寺广场,思路之超前,设计之宏伟,布局之严谨,业态之丰富,令人感赞和敬佩。新落成的稷山塔、观景楼、景观桥错落有致,浅色原石的古式桥栏,红檐绿瓦的亭台楼阁,葱茏苍翠的奇树异草,争鲜斗艳的各色花卉,把广场装扮得清雅大气、光彩宜人。整个广场盛大宽广、敦厚雄健,充分彰显出稷山人的博大胸怀、稷山人的包容品格、稷山人的宏伟志向……

稷山富有魅力,稷山魅力无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7:45 , Processed in 0.07826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