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裴军:与戏剧一路走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9 1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剧之于我,可谓欲说还休,而又一言难尽……



我从小就浸泡在“戏窝子”里,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逢年过节、古会集市,或是谁家遇上红白事,要么村里的戏剧爱好者聚在一起演出一场家戏,要么请县一级的专业戏班到村里热闹助兴。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少,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手机,除了一年半载的一场电影之外,就只有戏剧了。戏剧成了人们少有的、重要的娱乐方式,为看一场戏跑几十里山路是常有的事。

记得村里一位长者曾对我讲:以前,先生对于逃学的学生总是严惩不贷,但有个例外,就是去看戏。对此我没有考证,但觉得有一定道理。戏剧曾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起过很大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人们常常称戏剧为“高台劝化”的原因。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我所说的戏剧,主要是指晋南的蒲剧、眉户,其次是秦腔、豫剧、碗碗腔。20世纪80年代初,家里买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我如获至宝,父亲将每周播放戏剧的时间专门列出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以便准时收听。父亲听,我也听,碰上下地干活,还要将收音机带到地里。如果哪一天戏剧节目因故取消,真的会失落好一阵子。放学后或假期,在七沟八梁的黄土地里行走或劳动时,总会猛然间听见不远处有人吼上几句蒲剧,虽然有些荒腔走板,但飘入耳际,犹如春风拂面,那份亲切、那份舒坦,着实让人陶醉沉迷。

大学时,我们宿舍有一台录音机,一有空我就会播放一段蒲剧或眉户。每当此时,舍友就会戏称“运城之音”又开始了,而我全然不顾,就这样让他们在“运城之音”中煎熬了几年。我把省出的零花钱大都用来买了磁带,一些经典唱段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凡是蒲剧、眉户,只要听一句就知道这是什么戏,哪个演员唱的。我甚至能记住一本一本的唱词,很多唱段都能哼唱下来。

刚上班那会儿,手头一有了钱,就购置了VCD,凡是市场上能买到的蒲剧、眉户的光碟,我几乎全买了,一部一部反复欣赏。后来又涉猎到秦腔、豫剧、京剧、黄梅戏……特别是一些经典剧目和新编剧目。经典剧目是几个剧种对比着看,同剧种的名段对比着看不同的名家;新编戏主要是看的编导手法、排演技巧。那个阶段,我对戏剧近乎痴迷,只要剧院里有戏,不管刮风下雨,不怕路远夜深,我都要去看。市里每年的戏剧调演,我就像小时候过年一样欣喜。中央电视台的《空中剧院》、河南卫视的《梨园春》、陕西卫视的《秦之声》,特别是运城电视台的《蒲乡红》,成了必看节目。



从看戏到写戏,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年运城地区戏剧调演,我同样一场不落地观看了各县剧团的参赛剧目。剧目有新编的、有移植的,大部分都是我没看过的,巧妙的戏剧结构、曲折的戏剧冲突、新颖的排演手法,让我大开眼界,不知怎么忽然就冒出了写戏的冲动。可编戏、写戏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什么也不懂,更可笑的是我连剧本长啥样都没见过,想找个剧本参考也没找下。我就通过VCD反复看,一句一句地整理出一个剧本,严格地讲,充其量算个字幕。后来根据自己对舞台表演的理解又加上了说明性文字,勉强凑成了一个“剧本”。当时想通过订阅戏剧杂志来学写剧本,也曾经订过好几种戏剧杂志,一直到2003年才订到了《剧本》,能够按真正的剧本学习写“戏”了。

我写的第一部剧作是《巡盐御史》,反复斟酌推敲后,觉得能拿出来让人品评指正了,但又不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只得托文友戈米找到万荣的一位老师看了看,反馈回来的意见是:戏里的情节要表演出来,而不是让演员叙述出来。根据意见,我将剧作又进行了大幅修改。后来有幸结识了河东戏剧界名人王思恭先生,就请王老师对我的剧本进行加工提升。经过王老师逐字逐句修改、手把手指导,《巡盐御史》终得以面世。正好当时省里征集廉政剧作,我便贸然投稿。过了很长时间,接到一位省城的专家电话,他说《巡盐御史》剧本很成功,这个电话对我的鼓励很大。之后,我又写了《大秦长歌》《大清御史》等十余部剧作,每一部都由王思恭先生修改把关。

我想着重说一下《大清御史》。2016年4月1日,《山西日报》刊登了清代御史梁中靖“一锤砸七印”的故事,我看后深受启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题材,可以写一部戏。当天就查阅了有关梁中靖的资料,并开始构思。那几天,我为这事搅得坐卧不宁。4月4日清明节,回村为母亲上坟之后,早早返了城,从中午一点一直写到晚上十一点半,用完了两只签字笔、一本稿纸,几乎是一口气完成了《大清御史》的初稿,经过几次修改,呈请王思恭先生把关。王老师看后说:“不错!这个戏排出来一定好看!”2017年年底,该剧由晋中市榆次晋剧团排演,果然如王老师所说的那样,演出得到广大戏迷的一致喜欢,先后两次在晋中市各县巡演,2018年参加全省戏剧调演,2019年又代表山西省赴京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地方戏调演”。



戏剧创作把我从繁俗的社会生活中“拯救”出来,让我充实,伴我成长,给我欢乐,使我欣喜,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

这些年,我对戏剧创作情有独钟,几乎放弃了杂文、随笔、小说等文体的写作,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研读史实和戏剧创作上。就这样,我在闹市中离群索居,累并快乐着,用行动诠释自己“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充分满足个人爱好”的初心。在这爱好的“引诱”下,我已学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硬生生逼自己养成了“黎明即起”的习惯。每天早早到办公室读书、写作,也不失为一种惬意。自己创作的都是一些主旋律题材,主角都是些“人之楷模”,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对自己精神的洗礼,胸怀、眼界也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开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难缠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带入自己的创作。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还原他们的心路历程,自己也就释然了,甚至还有意外收获……就这样,我越陷越深,不可救药地在戏剧创作道路上愈行愈远。

一路走来,不知不觉竟然忝列剧作家行列。截至目前,已创作了近二十部剧作,还有小戏、小品、戏歌、微电影若干,其中《巡盐御史》《大清御史》《梁轨治水》《烽火翟家庄》《全家福》《贤相裴度》《淘金案》《红白喜事》《大爱无疆》先后被搬上了晋剧、蒲剧舞台;改编的《十五的月亮》《西厢记》也被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二团排演。去年与女儿合著出版了剧作选《巡盐御史》(收录剧作11部),现在又准备出版第二部剧作选《忠义长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诸多专家、老师的厚爱与培养,各位领导、同事的理解与支持,更离不开家人、亲友的无私奉献与鼎力相助,在此深表谢忱!

我会不负众望,一路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5 21:12 , Processed in 0.069059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