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捞铁牛》的牛,到底有多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1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蒲津渡遗址博物馆,4尊铁牛排成两排,面向黄河,怒目圆睁,侧耳聆听,前腿蹬,后腿蹲,好像在进行拔河比赛……

千年时光流转,铁牛几经沉浮,每次“面世”都备受瞩目。宋朝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因写进小学课文而家喻户晓。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牛是镇水神兽。这几尊铁牛“生”来就被寄予守护黄河安澜的美好愿望。

永济市蒲州故城遗址西门外不远处是蒲津渡遗址。这个著名的黄河古渡口历史悠久,曾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意义。唐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倾全国之力,派人铸造铁牛为地锚,修建坚固的浮桥,改“竹缆连舟”为“铁索连舟”。

一时间能工巧匠汇聚于此,热火朝天地铸造以铁牛为代表的铁器群。他们以黄蜡雕塑造型,将澄泥涂于蜡模外,用火烘烤,待泥模烘干后蜡液排出,再堵住排出口,灌入洪流般火热的铁水,当铁水凝固后打碎泥范,铁牛顺利成型。

专家测算,这4尊铁牛每尊重达45吨至75吨不等。这批铁器群为低硫低硅灰口铁,是木炭冶铸的产物。当时唐朝生铁产量已很丰富,因此有条件用在工程上做浮桥地锚。

“这是一项国家工程,无论铸造技术还是雕塑艺术,都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曾负责铁牛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刘永生说。

仔细观察,大铁牛头戴漂亮头饰,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牛角形似犀牛角,长尾甩在背上,牛气袭人,铁骨铮铮。4尊铁牛相似中有不同,写实里蕴含夸张成分。

“铁牛选用的是我们当地晋南大黄牛的造型,看上去憨厚朴实,又有雄浑厚重的气势。”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尉会萍说。

除了“帅气”,铁牛造型还是美与力的联姻。

在每尊铁牛底板下方,有和牛身相连的6根长铁柱。它们向前倾斜,牢牢扎入地下,使地面上的铁牛可以承受来自浮桥的水平拉力。

专家们考证,在对蒲津浮桥不断维护下,黄河两岸8尊铁牛连续“工作”了约500年,直到蒲津浮桥被金元战火毁掉,它们才卸下肩头重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黄河逐渐向西改道,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铁牛也渐渐没入泥沙。从此,民间流传着有关黄河大铁牛的各种美丽传说。

永济市博物馆原馆长樊旺林坚信铁牛的存在。他深入黄河滩涂探查、到民间走访,1988年开始正式寻找铁牛。一年多后,黄河东岸的4尊铁牛,连同铁人、铁山、铁柱等面世,樊旺林百感交集,流下激动的热泪。由于临近黄河,空气潮湿,地下渗水不断,出土后的铁器腐蚀严重,锈迹斑斑。黄河西岸的4尊铁牛仍埋在泥沙里,没有被发掘。

黄河大铁牛的发现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两次考古发掘,人们将铁器群在发掘原址上提升了12.2米进行保护展示。“考古发掘印证了宋代怀丙和尚捞铁牛,重建蒲津桥的真实性。”刘永生说。

如今,卸下重担的铁牛们依然膘肥体壮,一幅“沧桑未改牛脾气,进退还凭铁骨头”的气势。中国桥梁专家唐寰澄认为,唐开元铁牛是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无价之宝。

(王学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7:27 , Processed in 0.06308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