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中国在河津的重要标识(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6 2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罗乐

    6、儒学文化。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一个将儒学文化传播到黄河流域的是孔学高足卜子夏。他在河津“西河设教”长达55年,不仅继承发展了儒学文化,而且培养了魏文侯、李悝、吴起、田子方、段木干、禽滑厘、公羊高等一大批治世英才。其后司马迁、王通、薛瑄等将儒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儒文化的核心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先哲们的传播发扬,河津最早受益,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河津人“以德治家、以德治市”的理念和“急公好义、与德为邻”的高风,都得益于儒文化的熏陶。

    7、艺术文化。河津艺术文化内容丰富,五彩缤纷。戏剧、绘画、雕塑、书法、剪纸、刺绣、琉璃、社火、干板腔、小曲等艺术门类,各具特色。其中蒲剧历史悠久,元明时期广为流行,清代逐渐兴盛。干板腔源于北山农民上山背炭、砍柴时的口头创作,类似快板而又比快板幽默,类似韵文而又比韵文通俗,是河津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是河津的特色文化品牌,它与僧楼转灯都跻身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民俗文化。河津民情淳厚,俗尚勤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俱佳的有仪礼文化、庙会文化、婚俗文化、节俗文化、饮食文化、消费文化、服饰文化、家居文化、交际文化等等。这些来自群众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邃,生动反映了群众的仪礼、信仰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商贸、节令等风俗习惯和良风美德。以饮食文化为例,河津的面条、油酥饼驰名河东,樊村的全羊、胡卜闻名遐迩。河津的庙会文化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诸如九龙庙的“三月三、九月九”庙会,高禖庙的“三一八、九一八”庙会,大禹庙的春秋两季庙会等,堪称民俗文化荟萃的群众文化活动。庙会历史悠久,辐射面广泛,不但融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和商业活动为一体,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和文化交流,而且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在民俗文化系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入千家万户的敬老之风。

    邑人自古以孝敬父母为美德,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孝悌典范。八十年代后,中央倡导精神文明,市乡成立老年协会,敬老养亲蔚成风气,孝子孝媳层出不穷,成为龙门文化艺苑中的奇葩。

    9、旅游文化。河津旅游文化的源头,当追溯到禹凿龙门之后大禹庙的建成。相传大禹庙为汉代所建,其时庙宇恢弘,景观壮丽,为全国七祠八庙之首。大禹庙建成后,使龙门天堑锦上添花,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游客。历代不少帝王将相、迁客骚人,旅河东,必到河津,到河津,必游龙门。著名诗人王绩,史学家司马光,文学家欧阳修,理学家薛瑄,著名学者顾炎武等文人墨客,都在龙门留下了不朽的诗联和文章,薛瑄的一篇《游龙门记》,为河津古代的旅游文化作了生动的总结。

    六、精神标识

    禹凿龙门,既是古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结晶,也是新文化——龙门文化的开端。仰韶文化也叫彩陶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龙山文化也叫黑陶文化,约为公元前2800—前2300年,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都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给当时的河津先民提供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也给劳动者铸造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龙门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河津先民五千多年的狩猎农耕、谋生立业,特别是禹凿龙门以来战胜灾害、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造就了具有河津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人文精神,这就是:“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河津人品格,“粗犷豪放,耿直纯厚”的河津人特质,“爱国亲民,不屈不挠”的河津人气节,“吃苦耐劳,敬业廉洁”的河津人情操,“急公好义,重文习武”的河津人浩气,“和谐友善,诚信孝悌”的河津人美德。

    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植根于河津先民的思想观念、举止行为之中,五千多年来经过口口相传,代代传承,逐渐升华为具有古中国精神标识的河津人文精神,概括讲,就是:耿直秉义、好胜争先、重文习武、和谐奉献。

    耿直秉义。河津人性格直爽,行侠仗义,为国家、为民族、为贫民、为朋友,敢于慷慨解囊,两肋插刀。明代创修的《河津县志》称“县境水深土厚,俗尚勤朴”,元代王思诚在《河津县总图记》中评价说“其民质直好义”。自夏朝以来,先民赈灾济荒、扶危解困、急公秉义之举不胜枚举。明清时期,河津先后出现任宽、任直“兄弟义民”和阮廷实、阮凌云 “父子义民”。当代河津企业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矢志不渝追求着精神富裕,涌现出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慷慨捐资兴学、打井修路、造福乡邻的仁人志士。

    好胜争先。河津人历来“争强好胜、勇为人先”,从开凿龙门到经邦治国,河津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生动事例俯拾皆是。由平民到将军的大唐虓将薛仁贵,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大唐社稷建立赫赫功勋;效法薛仁贵文韬武略,从贫民到将军的抗日民族英雄董其武,爱国亲民,义炳云天。他们是古今“争强好胜、勇为人先”河津人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河津人创先争优,英杰辈出,特别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兴企办厂风起云涌,优秀企业家人才济济。河津经济最好时占到运城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并曾荣膺三晋首富、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列。近年来,河津人民正在按照“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城乡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当运城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重文习武。河津文脉旺盛,源远流长。古有卜子夏西河设教、王通白牛溪设教、薛瑄南书院设教、李复亨北坡设教,涌现出郤缺、郤克“父子宰相”,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太史”,王通、王绩、王勃祖孙三代文豪,李华、李复亨“叔侄宰相”,赵三聘、赵用光与庞尚廉、庞褆“父子进士”。近年来,河津人传承历史文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创建第二高中、职业中学、图书大厦,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育质量提升,全市连续五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稳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尊师重教已在古耿大地蔚然成风。自春秋以来,河津先民为谋求生存,保家卫国,涌现出诸多爱国将士和革命先烈,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春秋晋国中军主帅宰相郤缺、大唐虓将薛仁贵、辛亥先驱姚以价、革命先烈邓国栋、爱国名将董其武等,他们以“文可兴国,武可定邦”的雄才大略,为河津人树立了光辉形象和精神标识。

    和谐奉献。河津先民历来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并且以团结友善、奉献社会、奉献祖国、奉献家乡为荣。河津人在继承先民这种高尚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注入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底牢固扎根,从而矗起了高昂的时代精神标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生态建设上,加强环境治理,取缔土小企业,大搞植树造林,完成通道绿化430公里,村庄绿化148个,企业绿化78个,植树造林24.5万亩,林木覆盖率27.6%。水利建设上,完成了汾河防洪一期、龙门集中供水、瓜峪河治理、北赵引黄、城乡集中供水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实施两轮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交通建设上,先后实施209国道改造、高禖庙旅游路、108、209国道互通立交桥、侯西铁路复线等工程,村村通油路,街巷硬化全覆盖。城市建设上,先后建成北城公园、西山公园、台头庙文化休闲广场等重点工程,新建九龙大街、汾滨街、万春街、耿都大道等一批城市街道,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4平方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200万平方米,城市人口增加到18.2万人,城镇化率增加到51.2%。同时大力实施民生民计保障工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河津是运城市的西北大门,河东雄关要津,她以诸多具有“古中国”标识的历史遗存向世人昭示:河津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根、最古的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始基因和明显标识,称之为“古中国”要地实至名归。                       (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2-4 01:38 , Processed in 0.06320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