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禹门口铁索桥架索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0 13: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黄河禹门口铁索桥建设始末》一文在《河津风采周末》刊登后,不少读者好奇询问,当年2400斤重的铁索是如何悬空而架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再次采访了当年建桥时的桥工队副队长吴贵喜,他详细讲述了当年架索方法和经过,解开当年的架索之谜。

  1948年下半年,西北野战军后勤运输部曾派遣罗成章(山西五台人)从壶口下游圪针滩铁索桥桥工班到禹门口实地考察,计划在此建设一座铁索桥。经考察,禹门口有石质平台,高出常水位约20米,横卧峪口东有连山平台,西有石岛,临河岩宽近140米。两岸岩石基础好,但河面宽,周边地形复杂,建桥难度极大。1949年3月,由西北野战军后勤运输部投资,正式派遣罗成章为队长,共十来人筹建禹门口铁索桥,筹备阶段,就着手研究确定了“飞线引绳、依细拉粗架索总体方案”。当时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用“手榴弹”(教练弹)带麻绳投掷过河,再用麻绳拉铁丝,铁丝拉铁索过河。而禹门口两岸岩石间距140米,人的投弹极限六七十米,此法不可行。禹门口上游的石门宽度50余米,因两岸到禹门口是山崖峭壁,道路崎岖(东岸1986年12月建成龙虎公路),麻绳由石门投掷具备条件,但将铁丝移至禹门口难度极大,此法也行不通。二是用船拖铁丝斜渡过黄河,少则铁丝长三四百米,若拖在河中变故难料。此法不太理想。三是利用禹门口北端(今东岸提水工程至西岸骆驼项北)的军用电话线(见河津市志记载)为拉绳,拉铁丝过河,此方案即方便又理想。经过研究,最后采用第三种方法架索过河。

  桥址选定在禹门口南端(现侯西线铁路桥址),1949年5月正式开工。桥工们首先在两岸各安装好6根固定铁索的木椿,再在6根木椿中间各凿深1米,直径20厘米的石穴,石穴内插入一根高2.5米的木柱,并能旋转,上端十字安装两根长2米长的木杆,称为分绳柱(相当土制卷扬机、倒链)。将4根300米的铁丝合成拉绳,木匠加工出30个装有滑轮的木制过索架。准备就绪后,分队长张庆通带领民工,在东岸临河的一根电话线上固定了2根200米长的铁丝,由西岸民工拉电话线过河。1根铁丝作为电话线,另一根铁丝经人工移至禹门口,固定在东西两岸的分绳柱上,架成一根飞线。
image.png
  架索开始后,由队长罗成章统一指挥,桥工队兵分两路,桥工队队长张三娃负责西岸、副队长吴贵喜负责东岸架索。从东岸开始将过索架打开,把过索架上端横木和拉绳头固定在飞线上,将拉绳放在架内的滑轮上,关闭过索架。由西岸引飞线前行10米时,再安装第二个过索架,依次类推将拉绳头拉到西岸,与飞线分离,连接在分绳柱上。东岸将拉绳固定在分绳柱上,再由东岸拉飞线返回,当过索架到达岸边时将过索架打开,把拉绳抛离过索架,卸下过索架,依次将过索架卸完,拉绳横跨禹门口东西两岸。由拉绳拉24根铁丝合成的铁索桥底索,方法如同飞线引拉绳过河。但由于底索一根重达2400斤,因而加大过索架密度,每5米一个,东岸将底索固定在木椿上,底索拉到西岸后,系在飞绳柱上,4人推转飞绳柱,底索拉紧后,固定在木椿柱上,即架成一根底索。当四根底索架成后,用方木间隔两米横向固定底索,即架成形如三梯并联的简易铁索桥。后续增加底索四根,加护栏索、压板索,14根铁索全部架成拆除分绳柱。又在桥底索和两侧护栏间安装了铁丝编织的安全护网,桥面铺设活动木板,于1950年初铁索桥正式通行使用。

张建荣 张峰/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0:28 , Processed in 0.06926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