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抬头又见“抬头庙”_河津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6 18: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河津有很多庙,  真武庙、高媒庙、抬头庙、琉璃庙、觉城寺、古垛后土庙、樊村的明代舞台。老城有文庙、关帝庙等。   这些庙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较高的价值,只可惜一些毁于战乱之中,一些毁于老城迁徙当中,另外一些毁于“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等不合时宜的时代中。1964年老城迁到新城后,新城几乎无庙可谈,长长的街道,宽宽的马路两边清一色的“新式建筑”,就连城南“抬头庙”不知何时也被粮站圈住占去了,四周全成商店、门面,几座大殿成了粮站库房。

    什么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其实就是文化底蕴。当然,除了本身的硬件还要有历史啊、名人啊、特色习俗啊等等,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群众素质中,它是浸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那才是真正的底蕴。另外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源远流长,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一代又一代不停的传承,以至更加发扬光大,同样也是文化底蕴。外地人来到河津都听说有“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 “薛仁贵寒窑”等等故事便想看看,不看则罢,一看吓一跳,东西在那里?临近稷山县文管部门的朋友给我说: “河津除了九龙庙还有啥?”一听这话让人觉得脸红。司马迁是一位伟大历史学家,我们和韩城争了多少年,人家有“司马迁祠”,咱的在那里?王通、王绩、王勃、薛瑄等重量级人物也随着通化、里望划归万荣县成了人家了!可惜可叹!

     最近在街上走走,突然发现“抬头庙”已经开始复修,乐见“抬头庙”周围原有不伦不类的建筑一扫而光,“抬头庙”终于重见天日了!这是一件确实值得可庆可贺的事情。 一座城市要挖掘本土文化品牌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凸显出独特的本土文化,力争做到文物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计划地修复和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文物古迹工程,增加城市的文化含量。这些设施既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够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与文化水平,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深远意义……。

     抬头庙”位于新耿南大街与龙岗路结合处。始建于何时无法考证,但庙存碑文云“建于汉,盛于隋唐,历五代及宋元明……”。可见创修早矣。从现存建筑来看,庙建的基本构件为元,形制为明代。

     庙内碑文记载该庙总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九年(公元1473年)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有关抬头庙为何要叫“抬头庙”从庙存碑刻《重修台头庙记》来看,  “……庙以抬头名,以其形胜使然,故曰抬头。    其地在龙门旧城东一里许,台与平地约高丈余,宽方十亩,东西距三十七步,南北迤逦八十六步……”。所以,台头庙的“台”指高台,“头”指居首的位置,是曰“台头庙”。有人叫它“东岳庙”,也有人叫它“西岳庙”。称台头庙是“东岳庙”者,是因庙存碑文谓所祀之神“……中曰泰山,左曰后土圣母祠,右曰华岳神……” (《重修抬头后土庙记》,明成化四年立)。可见台头庙主祀神为“泰山”,因其居中,故有文称“东岳庙”。 而庙存的另一立于明成化九年的碑刻——《重修西岳庙兼饬众祠神碑》又曰:“……又建两廊,东有法王催(崔)府判官,土地祠西有子孙,关帅,龙、牛二王庙……”,可见当时只是重修台头庙中居右的西岳一庙,而并非对整个庙宇的重修,亦属正常。这样说,称台头庙是“西岳庙 ”,较称其为“东岳庙”更为不妥。不论是“东岳庙”还是“西岳庙”,亦或是“后土圣母祠 ”等等,都是台头庙里的 建筑之一。所以,台头庙是以祭“泰山神”的东岳庙为中心,其他西岳庙、后土圣母祠等为辅的综合神庙,而整体庙建应称作台头庙。(摘自董小明初识“台头庙”一文)

     抬头庙”原貌应该是棕红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蓝天碧水之中。这座古老的庙宇在吕梁山峦仰衬下,在弯弯汾水拥抱下像一颗美丽的珍珠镶嵌在古耿大地上,显得分外庄重肃穆。

     千百年来,     “抬头庙”是信徒们朝圣的地方,香烟缭绕,神旺庙灵。四村八舍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赶到这里,双手合十,叩头礼拜,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祈求神灵保佑,一直延续了不知道多少年。

    “抬头庙” 布局正殿九间,献殿三间,乐楼、午门五间,左右各有香亭一座,东西厢房三十余间。此外,还有山门三间,两边各挎一便门。 泰山庙(东岳庙)居正中东面阔进深近方形,重檐歇山顶,脊饰琉璃兽。殿内正中供奉东岳大帝塑像,即道教泰山神黄飞虎,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西岳庙偏西一点,是供奉西岳大帝华山神的庙宇。西岳大帝为五岳大帝之一,至于其来历,《古今图书集成·神异经》引《恒岳志》曰: “西岳华山。终华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羌。“西岳祭视三公者,以能兴云雨,产万物,通精气,有益于人。   其德体明,则有祯祥,荒淫臊秽,笃灾必阵。因渎祭地,岳以配天。” 正殿偏东是后土圣母祠。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是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华夏始祖女娲氏的处所。东厢供奉法王城皇,山神、土地、地藏菩萨、十殿阎君、十八层地狱。西厢供奉三霄娘娘、关羽、牛王、龙王、轩辕黄帝,山门外塑二金刚形同门神。至于这些解释比较繁杂就不一一赘说。总地来说“抬头庙”是体现以道教文化为主的庙宇。(根据韩晋贤“抬头庙会”一文改编)

    “抬头庙” 为“四村五社”所有。 “四村”是高家湾、米家湾、吴家关、米家关;“五社”是高家湾、卫家湾、米家湾、吴家关、米家关。米家湾独顶一社,其它四社联合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举办庙会。   (摘自韩晋贤“抬头庙会”一文)

     庙会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   那个时代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每年三月十八“抬头庙”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内容。

     庙会期间,五社与周围邻村过了“清明节” 就早作准备,筹钱、纳粮迎接“庙会” 。庙内主持一忙数天打扫庙宇、陈列执司、张灯结彩等等。农历三月十七日晩便开始唱戏,剧目有《二进宫》、《渭水河》。三月十八是最热闹的一天,男女士庶手端献盒在鼓乐声声、鞭炮齐呜的氛围中烧香敬神。 此时戏班子演出的剧目是《龙凤配》、《回荆州》。庙会一开,八方来拜,四方朝圣,虔诚上香。青烟袅袅,人声鼎沸。有拨花的,有还愿的。这是围绕“庙”和所祭之神而展开的活动,也是庙会的主题。从黎明到傍晚,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到庙会结束时,住持收献贡千余斤,所收贡品花样繁多,盘满钵溢。真可谓“官清衙役瘦,神灵庙祝肥” 。  (摘自韩晋贤“抬头庙会”一文)

     庙会当中,临时建成的饭馆、酒馆、茶馆一般在布棚、席棚中营业,也有设在露天的。庙会快到了,人们掐着指头计算日子,这时,空气里已经开始弥漫着庙会上那种特殊的喜气洋洋的味道。日子一到,不要谁督促,也不要谁提醒,男女老少一起兴致勃勃地奔去逛庙会。   庙会的时候,“抬头庙”就成了人山人海,几乎把它挤炸了。每个小货摊前都围满了人,挑拣货物,讨价还价,人声嘈杂。清风吹过,飘过一阵阵食物诱人的香味,人们寻着香味过去,凉粉 、羊汤、  胡卜、纸卷、 油疙瘩、河津小炒,所有小吃应有尽有,   处处都飘散着一股烹、炒、炸、煮的清香,使人垂涎三尺;处处是人们的笑睑,欢笑声荡漾在人群里。庙会其实不光只有卖吃的,日常用品,骡马牛羊,农用作器也不少,犹如一个大市场。许多逛庙会的人,未必信神,未必一定买东西,他们赶庙会的目的,就是凑热闹,就像今天城里人工作之余想娱乐一样。   旧时,乡间的人劳动之余也想歇歇,更何况,许多乡村比较闭塞,闭塞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庙会可以让人好好热闹,好好释放。

     1948年初,王震来到河津县,选定“抬头庙”为校址。抬走庙中一座座神像泥胎,腾出房子当教室,从此“抬头庙”便不是一座庙了。至于后来粮食局如何把它作为库房使用,说来话就更长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1:07 , Processed in 0.07279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