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0 17: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教育周刊讨论工科教育问题已经看到两期了。最新的一期还没有看。这两期中,第一期讨论的是工科理科化的问题,第二期讨论的是工科教育的“指挥棒”的问题,这两个题目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工科理科化估计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自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后,综合性大学与工科等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就有了明显地区分。在院系调整以前,国内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也是综合性大学下面的一个学院。而为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院系调整基本学习了苏联高校设置的方式,开始设立专门的工科大学。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过去的八大学院,除了北京医学院之外,其他七所都是工科学院。这种专业性较强的高校的设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专门人才,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多工科院校开始要向综合性大学的路子上走。似乎在当时的某些学院的领导看来,工科似乎是不太能上台面的,而理科才代表着一个学校更高的水平。当然,要走综合性大学的路子,不仅需要有理科,而且需要有文科。

  这样,当时一些工科高校的专业与系的设置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改变。原来作为基础课教学的数学、化学与物理,渐渐都改成了专门的数学系、化学系与物理系。原来同样作为基础课教学的思想政治课,也开始向所谓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管理的方向转型。后来,几乎都跟商量好了似的,在各个学院都更名为大学之后,以上各类管理专业集中起来,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础课的外语教学也建立起来了外语系或者外语学院。

  这种向综合性大学转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工科教学。有的高校原来都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其中主要是金属加工的工厂。但校方认为这种工厂的存在与综合性大学的需要不相符合,最后只留下供学生进行金属加工实习的车间,而原来已经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工厂就不复存在了。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工科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的时候,找不到实习的场地。实习本来是要下到企业中去的。现在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如果学校自己有工厂,至少能缓解一些燃眉之急。现在连解决燃眉之急的地方都没有了,工科的学生的培养真的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

  或许在八九十年代,一些工科高校认为如果自己总是以工科作为学校的优势,似乎档次不是太高,而只有走向综合性大学,才是一条提升为高档次大学的路径。工科优势被淡化了,实际上也就是被削弱了。

  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之前的毕业实习很少能发生更直接的关系。在五六十年代,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做不好毕业实习,也不可能真的做好毕业设计。现在的毕业实习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无法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与训练,所以现在的毕业设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做成了毕业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科的特色已经被淡化了。

  这就涉及到工科教育的“指挥棒”问题。其实,这与工科教育部的理科化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因为理科化成为工科教育的一个指挥棒,所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接受论文写作的训练,似乎比掌握工程教育所需要的训练更为重要。缺少工科教育的训练,主要是缺少在生产一线中所需要掌握的本专业所需要的与生产相关的操作技能,缺乏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设计的技能。这些技能是论文写作训练中无法得到的。

  这实际上是工科教育中的一种很大的浪费。学生和教师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读了那么多的书,上了那么多的课,但学生们却没有能够掌握本专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这些技能主要是图纸设计与工艺设计。这样的学生一旦走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很多技能还要从头学起,还要从头接受训练。这个时间的浪费实在太可惜了。

  或许有的高校认为,只有高水平的论文,才能证明我培养学生的水平很高,是高水平的人才。至于生产一线中所需要的工程师,那就只是普通的工程人才,算不上高水平的人才。不知道这些高校的领导是怎么想问题的。脱离生产实践的人才,如果只是了解理论方面的情况,那么他们要想再向上提高,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没有实践的基础,没有实践的浸润,其理论水平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之后,再来进行理论的训练与提高,则更有可能得到向上的提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在上这更高一层楼之前,要打下前面已经走过多少层楼的基础。凭空是无法走上更高一层楼的。这就是工程实践与理论提高的辩证法。

  在工科教育的本科阶段,良好而且适合的实习场地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工科院校,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缺少这样的实习场地。现在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生产任务较为繁重,而且接待学生实习又要承担着学生们在实习过程的生产安全,责任很大,所以很多企业都不太愿意接待工科学生到企业实习。只有那么以生产软件为主的企业,对于生产安全的要求不那么特别严格,这些企业才有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因为软件的设计,生产环境相对安全,而且学生做出的软件,有可能从中能够选出企业所需要的较为优秀的产品,能给企业还来更好的效益。

  而其他进行实体产品生产的企业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不那么好处理。任何机械的操作,都存在着安全方面的风险。而工科学生下到企业生产一线之前,没有接受过安全生产的教育。即使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在短时间内所收到的效果很可能也非常有限。这可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个是各个工科高校还是需要建立与自身专业有着紧密关系的校办工厂,至少也需要有一个工种齐全的车间,以为学生实习之用。另一个就是相关企业,需要与工科高校联手,建立工科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这个实习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工科教育要想向前大踏步的发展,是无法想象的。

  工科教学现在的课程设置,可能也需要较大的调整。理论方面的课程当然是必要的,但对于工科教育来说,实践方面的课程更重要。因此工科教学的课程设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实践方向倾斜。理论方面的课程,无论是课程种类,还是课时长度,需要适当缩减。而实践方面的课程,其种类与课时应当适度增加。

  工科教学,还可以适度从企业中选拔某些有着优秀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到高校进行教学和技术演示。这对工科学生可以带来形象化的教学效果。现在有不少企业都有一批优秀的高级技术工人,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大国工匠。这些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那是一种浪费,会带来很大的遗憾。邀请这些优秀的技术工人进入高校给学生们上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最新的生产技术,以及高超的操作技能,而且也能够加强学生们与企业工人阶级之间的感情,能够带来另一种思想教育的效果。

  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因为我们的工科教育还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对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必要重视工科教育。大家都来为我们的工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各自的贡献。


胡懋仁 /文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18:28 , Processed in 0.06654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