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司马光——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8 09: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戒奢戒侈司马光(资料图)

    司马光(公元1019年~公元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运城市夏县)人。

    司马光于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不仅勤于著述,功绩卓著,而且其清廉爱民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体恤民情

    在盐湖区三路里一带延续着“九碗三行”的待客之道。相传,这种办法始自于北宋,就是司马光创造出来的。

    一次,北宋名相司马光从夏县出发微服私访,走到三路里一家姓刘的农夫家时,见刘氏满脸愁容,便问:“为什么愁眉不展?”刘氏说:“我们这里,常年干旱,靠天吃饭。儿子好不容易说下个媳妇,想办酒席却没钱买肉,又想不出一个既体面又少花钱的办法,因此发愁!”司马光沉思片刻说:“我给你想个办法:利用咱当地的特产,用豆腐、白菜、萝卜办个豆腐席,就是豆腐熬白菜、豆腐熬萝卜、油炸豆腐熬萝卜白菜,一样三碗,九碗三行。八仙桌三面坐人,一面上菜,既能夹上热气腾腾的热菜,又不失主家的体面,你看好吗?早饭嘛,来一碗‘浆饭’,就是用面粉擀成面条;再揉一些面团,把面团中的淀粉揉出来,剩下的就是面筋,放在锅里一搅,既像鸡蛋又像肉,口感还很好;再把豌豆煮熟研碎,放入小茴香、花椒面等调料,人们喝了,又热又香又美,保你满意。”

    刘氏一听,大喜,便按照司马光的办法照做,果然,村民们吃了,都觉得“妙不可言”。群众感恩司马光体恤民情,为民解难,司马光却说:“食君之禄,为君之臣,理应为国效忠,为民尽力。我不能为了当官,忘了国家忧患,忘了百姓疾苦。”

薄棺葬母

    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爱钱财。

    仁宗时,施行高薪养廉制度,朝廷对司马光有不少赏赐,但他分文不取。如嘉祐八年三月,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元丰七年十二月,神宗降诏奖谕司马光,“赏与银、绢、衣和马”等。哲宗即位后,垂帘的宣仁太后也没少赐他钱物。但史料记载,这几次赏赐,司马光都没有要。仅有的一次,英宗将仁宗价值百余万的遗物颁赐群臣,司马光获得近千缗,他左手进右手出,将全部所得都交给谏院做公使钱了。

    司马光一生不喜华丽奢靡。为官四十余载,位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但他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除了薪俸之外,从不收取分外之财。司马光的宅第简陋,仅可遮蔽风雨。由于夏日酷热难当,司马光便在家中挖地丈余,以砖砌成地室以避暑,这与宣徽使王拱辰的豪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被洛阳百姓戏称为“王家钻天,司马入地”。更为可贵的是,司马光不仅自己以俭养德,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独子司马康。一篇《训俭示康》,言之谆谆。

    薄棺安葬母亲、典当薄田葬妻就是两个很好的例证。

    司马光从小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他的启蒙老师就是母亲聂氏。一次,他和一群小伙伴在庭院玩耍,一个伙伴不慎掉进大水缸里。其他的孩子吓得慌忙逃走,而司马光却搬起一块石头砸破水缸救人。有一次,司马光想吃青核桃,却剥不开皮。姐姐试了试,也剥不开。女仆见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剥了下来。姐姐回来问他,皮是谁剥下来的?司马光说是自己剥的。在场的母亲看得一清二楚,便教育儿子:“谁剥开了核桃皮是一件小事,可撒谎却是一件大事。一个人即使才能盖世,但品德残缺,一生也将无用武之地!”

    在母亲的教诲下,司马光德才超众,通贯古今,十九岁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宰相,他之所以能一生为人、为文、为官都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母亲聂氏功不可没。

    母亲离世后,司马光用薄棺安葬母亲,棺内仅放一床旧被,前来吊唁的皇帝和大臣无不慨叹!

    司马光的妻子与他结婚44年,感情和睦,相敬如宾。妻子去世后,娘家人想把葬礼办得体面些。司马光掩面叹曰:我何尝不想如此,只是手头没有钱啊!别人不信。他只得把收支账簿拿出来让大家看。无奈,司马光只好把家里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为妻子办了丧事。

以俭为美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周公的《诫伯约书》、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历代家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俭”。对节俭的崇尚,首推司马光家族,其祖孙三代皆以俭为美,并将节俭作为家风世代传承。

    司马光从小不喜欢金银华服,“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身居高位后,依旧“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认为“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即可,“勿求多余”。

    北宋中期,奢靡之风渐起。司马光却写家书教导后辈力戒奢靡,谨身节用。司马光在他的《训俭示康》中训导其子司马康要学习春秋季文子、宋代张知白的节俭之道,要以西晋何曾、石崇因奢侈而败家丧身的教训为戒,牢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仅自身厉行节俭,还将这种家风传承给后人。他在《训子孙》中指出“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对于物质不要追求过多,否则会成为牵累,甚至招致祸患。在《温公家范》中,司马光告诫天下的父母,给子孙留过多财产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要教会子孙“以德以礼”“以廉以俭”,廉洁俭朴的优良品德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司马康养成了清廉节俭的品性。《宋史》记载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俭约修身的家训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司马家族后人仍恪守《训俭示康》的教诲,涵养良好家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7:58 , Processed in 0.06935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