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俗说“稷山四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9 09: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继红/文

稷山自古就是粮棉之乡,有句俗语佐证:“稷山不丰,河东不宁。”得天独厚的“天下粮仓”资源,使稷山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无论是面点还是菜肴,均能体现浓厚的稷山特色。特别是与“稷山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相生相伴的俗语,俯拾皆是,广为流传。



“麻花饼子掉渣渣,不愿朝里做驸马。”这句俗语道出“稷山四宝”中麻花、饼子的与众不同。到稷山不品尝麻花、饼子,就不算到过稷山。无论是滴水成冰的严冬,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稷山人餐桌上都有香酥味美的麻花、饼子。大街小巷的羊汤店,齐刷刷备有新鲜的麻花、饼子。随之应运而生的俗语不胜枚举:“麻花饼子就根葱,家底再厚也吃穷”“羊汤煮麻花,海参味也差”“麻花泡馍,好吃没死活”。

腊月二十三献灶王爷,若没筹办下糖瓜,就拿麻花祭拜,口中念叨“麻花献灶爷,上天说好话。保佑咱平安,天天献麻花”。过年品尝麻花,常说“麻花一咬财运开,麻花一吃鸿运来”“常年吃麻花,福气转咱家”“麻花下酒,越吃越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麻花娘家转”。

稷山流传着“二月二,咬蝎尾”的习俗。“咬蝎尾”,并不是真的去咬蝎子的尾巴,而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大人小孩手里都拿着根麻花,咬去麻花的两头,俗称“咬蝎尾”。据说,在这天咬了“蝎尾”,可保一年不被蝎子蜇。

在乡下,你会遇见老爷爷、老奶奶搂着小孙子说:“后稷故里麻花香,人人见了口水长。男娃吃了长成龙,女娃吃了变成凤。”还有流传的老话:“玫瑰香,桂花香,不如稷山麻花香。”

稷山饼子可以是朱门豪贵竞逐口腹之大欲,也能是庶民百姓寻常充肠之滋味,名士饕客可以作赋歌咏,贩夫走卒亦可大快朵颐。这也应了那句俗语“羊角葱紫皮蒜,就个饼子活神仙”。

打饼子的师傅常告诫学徒“打铁看火色,打饼子靠火候”,非名师高手,难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火中求财”,是打饼子师傅多年火中淬炼出的俗语。打饼子还有句俗话:“学会打饼子,先看三年火,再和三年面,入门得十年。”好饼子背后,浸透着一代代打饼子师傅的老道技艺。

饼子的俗语还真不少,“三十里的馍四十里的火烧,十里的包子饿断腰”“回炉的饼子,不香甜”“拾麦打饼子,白拣又干赚”“枕着饼子挨饿,懒死了”“吃饼子掉芝麻,免不了的事”“镜子里的饼子,不能吃”“三分钱的饼子,大不到哪儿”“你摊油,我摊面,咱俩合伙打火烧。你吃得多我吃得少,咱俩打得不得了”。

训诫那些不孝儿孙时,有人会说:“麻雀麻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买饼子,夹白糖,媳妇媳妇你先尝。”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着“日头出,落西山,抗日英雄打东洋。做的饼子烧的汤,一口饼子一口汤,抗日队伍吃得香,大家一起来帮忙,为的是咱打胜仗”。这些俗语,有的说理、有的规劝、有的揭示,从稷山饼子中对稷山人文领悟可见一斑。



据考证,把野鸡驯成家鸡、又把家鸡培养成蛋鸡的发源地,就在稷山。稷山蛋鸡现存栏量达1650万只,连续17年稳坐山西省蛋鸡养殖第一名,跻身全国十强前三名。

早先稷山人过年,门上对联贴罢,须在鸡窝旁贴“六畜兴旺”“鸡鸣天下”等一尺长的红纸条幅。困难年代,老百姓有口头禅:“鸡是盐罐子,猪是钱串子。”腊八节吃腊八饭时,稷山百姓一定会犒劳鸡儿同吃腊八饭,俗语说“鸡吃了腊八饭,扭过勾子就下蛋”。

稷山还有一段挺有意思的俗语:“老大装病不吃饭,他妈赶紧炒鸡蛋;听见风匣啪啪响,老二爬上窗户看;老三把馍掰两半,老四挡着门口站;老五急得胡乱窜,老六提来大茅罐;老七扑去拿铁锨,老八干脆连锅端;老九故意一声喊,老十抡起半截砖……”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家庭闹剧,想想生活中常碰见的一些事,这不正是一幅自我对照的世相图吗?

鸡蛋俗语还有“偷个鸡蛋吃不饱,一个臭名背到老”“鸡蛋不打破,酿菜做不成”“杀鸡取金蛋”“鸡蛋碰碌碡”“鸡蛋还没孵,先别数小鸡”“多喂虫子多下蛋”“鸡肥不生蛋”“黑鸡生的是白蛋”等。一枚小小的鸡蛋,承接着后稷故里古老的风俗人文,也正因为这些俗语,才让人们在某一个细微的瞬间,想起走过的艰辛,想起美好的未来。



稷山四宝之一的板枣之所以被世人推崇为枣中之王,主要就因为它独特的品质。祖祖辈辈流传的一些俗语,也生动反映了枣农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智慧。如“枣栽三步一棵,五步一行”“枣树发芽,正种芝麻”“今秋落叶早,来年枣儿少”“枣红就怕连阴雨”“生芽麦子烂枣年”“五月旱尽枣成串”“一年翻地两遍,板枣结成蒜瓣”“发芽稍晚落叶早,适宜粮食种间套”“寒露一到,割谷打枣”“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尤其是枣地的枣粮间作技术,俗语说:“上打枣,下收田,埝埝种的豆儿满,一年三料样样全。”在稷山,年景好了就说“六谷丰登”,因为板枣是“铁杆庄稼”,也算一谷。

稷山板枣还有一神奇之处,从年轻枣树上摘的枣,一过来年春季每斤干枣变成九两;而从千年板枣树上摘的枣,经晾干贮藏,每斤干枣则会变成一斤一两,真可谓人间佳果,不减反增。

千年板枣在稷山人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人常说“吃了稷山枣,百病都跑了”“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红枣每日啖,不用郎中看”“枣核解板,没一句(锯)”“枣核解板,薄板(比喻小气)”。

但凡婚嫁、庆寿、添丁、过节等喜庆时节,总少不了用板枣来添喜助兴,素有“无枣不成席”的俗语。生小孩儿的产妇,要喝板枣和小米熬煮的“月子汤”,老话说“若要奶水好,米汤加红枣”。儿婚女嫁拜祖祭宗,要用板枣和花生、桂圆、莲子摆成供盘,寓意“早生贵子”。

新媳妇入洞房前,家人要将板枣垫在炕席下面四个角,象征一对新人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新人边踩边说“今年我们来踩炕,明年添个状元郎。大红枣儿炕上撒,早生贵子全家发”“对对核桃对对枣,对对儿女满院跑。麻花饼子香脆的,夫妻到老一辈子”。

老早人们说的是:“对对鸡蛋对对枣,对对儿女满院跑。要小子要能写会算的,穿长衫栽顶子;要女子要眉眼俊俏的,石榴牡丹能剪的。火烧麻花香脆的,夫妻到老一辈的。”

新婚之日,稷山还有一风俗是一对新人要吃板枣,众人看着新人吃着甜蜜的枣儿,在一旁说:“吃个枣,引个小(小孩),过了年,就会跑。吃个枣,白头老;吃个枣,一辈好。同吃一个枣,富贵享到老。”这是枣乡人家婚俗的写照,句句俗语把对新人的浓浓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全力打造“稷山四宝”品牌的新时代,也流传不少新的俗语:“稷山麻花,扭转乾坤”“稷山饼子,打得火热”“稷山鸡蛋,淡定人生”“稷山板枣,枣知千年”“玫瑰香,桂花香,不如稷山麻花香。金黄饼子酥又脆,油而不腻还养胃。鸡蛋圆滑两头尖,营养大的没有边。大红板枣有千年,吃上一个甜三天”。

有段描述小两口甜蜜小日子的俗语,囊括了“稷山四宝”。它是这样说的:“小两口子脸对脸,桌上摆个红枣碗。油酥麻花脆又香,一掰两节就根葱。小车一开跑得快,带上媳妇去赶集。吃碗凉粉不解馋,来个饼子夹鸡蛋。板枣吃得甜又黏,喝碗醪糟冲鸡蛋。”

勤劳智慧的后稷儿女,将历史的传承、自然的馈赠和发展的智慧融为一体,演绎出属于“稷山四宝”新的俗语,加大了推介力度,让“稷山四宝”走向更加宽广的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1 22:42 , Processed in 0.06884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