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新绛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6 11: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杨建义 卫世新/报道

金秋时节晒“丰”景,“特优”亮相笑声甜。

在新绛县农民丰收节展台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令人应接不暇,“特优”产品成批次涌现,新产品、新技术、新器械横空出世,为推进乡村振兴加注了科技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只是工作动态的浮标,却能反映出农业强劲发展的态势。新绛县一产增加值达18.5亿元,在运城市排名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47元,增速7.6%;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了中部地区小县城农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科技唱大戏 拎稳“米袋子”

新绛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已形成“粮菜果药畜”五大产业格局,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该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狠抓育用良种、“一喷三防”等工作,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的,筑牢农业生产根基。

中秋时节,在三泉镇白村种粮大户宫勤虎的120亩玉米地里,粗壮的玉米秆上挂着硕大的玉米棒子,丰收在望。“今年我种植的玉米品种有冠玉911、联创808、联创939,由于品种好,管理到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现在预计亩产900公斤,亩收入能达到2600元!”宫勤虎高兴地说。

粮食要丰收,良种是关键。新绛县建设了2.5万亩优质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繁育、新技术应用基地,开展了优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色防控等优质粮食增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全力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新绛县共培育了珍粮粮食、泰丰种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引进推广“马兰1号”“良星68”等120余个优质品种。该县的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产示范田亩产小麦达735.6公斤,创全市水地小麦新纪录,该合作社与山西农业大学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尧麦30”顺利通过省级审定,在全省小麦主产区进行推广示范。他们还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运城市小麦良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全省最大的小麦良繁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粮食实现稳产增收。据悉,该县粮食播种面积67.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总产量始终保持在2.4亿公斤左右。

今年5月,全省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推进会在新绛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新绛县的“一喷三防”做法,并在全省粮食主产区全面推广。

9月初,龙兴镇娄庄村的玉米田里,5架植保无人机穿梭于农田上空进行“一喷多促”喷施作业。短短几分钟,就为几百亩玉米送去“营养液”,同时扫除了秋收时刻频发的病虫害。新绛县组织60架植保无人机,以每天3万亩左右的作业面积全力推进。利用1周时间,对全县19万亩的玉米大豆进行集中连片“一喷多促”统防统治。

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精准防治的前提。近年来,该县迭代升级监测设备,加密布设监测站点,构建村级监测网络。目前,全县共布设高空诱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自动虫情测报灯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共72台、性诱杀监测220套。病虫监测网络覆盖全县9个乡镇69个监测点,平均每两个村就有一个监测站点。监测人员有专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员工、家庭农场负责人等,共计百余人。在小麦穗期、玉米灌浆初期、大豆结荚鼓粒期等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精准选择防控措施,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统防统治作业。同时,搭建无人机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保障统防统治作业质量。一年来,该县利用监管平台,实施无人机统防统治作业55万亩,出动无人机210余架,为适期科学防治起到了决定作用,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目前,该县的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率达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已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5%以上。

设施再升级

丰富“菜篮子”

新绛县作为全省最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蔬菜占地面积10万亩,播种面积15万亩,年产蔬菜7亿公斤,产值20亿元,形成了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叶菜、莲菜等六大各具特色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西葫芦育种示范推广”入选2023年国家特色育种联合攻关项目。

走进古交镇中苏村,只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圣女果、菠菜、黄瓜等长势喜人,菜农们三五成群正忙活着施肥、浇水,一派繁忙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樊彩俊指着成串的小西红柿兴奋地说:“自去年小棚改大棚后,我的5个新型温室全部种‘串收圣女果’,一茬就收回全部投资近百万元,真是太高兴了。”

新绛蔬菜横贯周边省市,进军大城市超市,抢占三四线城乡的菜市场。随着时间的流逝,第四、五代大棚由于基础设施老化,空间密度狭小,给生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蔬菜产量质量难以提升,导致种植效益下降,规模优势难以发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今年,新绛县委、县政府提出用两年时间完成5856栋老旧小蔬菜日光温室提升改造任务,全力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提高设施农业宜机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攻坚中,县委、县政府采取抓大不放小、以大促进小的思路,把重点放在古交镇中苏村,三泉镇北熟汾村、孝陵庄村,泉掌镇南张村,北张镇北张村等五个集中连片园区上,用规模效益动员并吸引零散菜农进行小棚改大棚。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工程进度,掌握资金需求,现场授信放贷,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各镇党委政府协调土地调剂,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该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张镇村的蔬菜生产园区总占地面积822亩,可建92栋超大棚。去年他们投资1100余万元率先建成52栋超大棚,年生产优质西红柿、黄瓜等蔬菜1130余吨,年产值达800万元。今年,该村又投资800余万元铺开了40栋超大棚的建设。

县蔬菜发展中心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搞整齐划一的单维度推进,倡导“八仙过海”的各显神通,并将一些乡镇的成熟做法整理出来,供大家借鉴。他们推广的三泉镇统一申报、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配套的“六统一”模式,给各乡镇改造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打开了思路。

据县蔬菜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完成后,将新吸纳5000名农民就业,新增蔬菜产量3万吨,新增收入2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800元以上。

品质赢市场

做靓“果盘子”

新绛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以“控规模、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强链条”为重点,推动油桃产业走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绛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油桃生产基地,油桃种植面积7万亩,产值7亿元,其中设施油桃面积达1.5万亩。该县通过积极培育引进“中油18号”“中油27号”等15个新品种,建成3个标准化出口基地,推动油桃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全市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年出口优质油桃在1万吨以上。

在新绛县第十届桃花观光节交流会上,慕名而来的8家出口企业与万安镇的多家农民果品专业合作社签订油桃出口合同,合同金额达1亿元。

万安油桃种植有着30多年的历史,一度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市场的饱和、病虫害加剧、品种更换滞慢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卖桃难、低价抢客户等现象,曾经蒸蒸日上的产业逐步萎缩。特别是农民分散经营势单力薄,难以规避风险,无法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

难点就是发力点。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万安果农崔振虎创建了万安仙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万安仙”商标,以集体的力量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为油桃产业二次振兴注入了活力。经过发展,现在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120多户,油桃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1800亩。

合作社派人先后到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及种植油桃的先进地区取经学习,经反复比较,决定把“中油4号”“中油6号”“中油8号”“红芙蓉”等新品种作为更新换代的主打品种,引导社员进行品种更新。为推动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合作社除了派出社里的10名技术员现场指导外,还聘请运城农学院的贾生平教授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屈文贵、张邦虎等果树栽培专家为技术顾问,常年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实践对比、现场说法,引导社员由大田种向大棚种转变,抢占市场先机,打好价格空位差,提高种植效益,油桃亩收益由原来5000元飙升到现在的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8000多元提高2万多元。

通过万安仙油桃合作社的孵化和引导,全镇油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万亩扩展到3.6万多亩,品种由原来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种植模式由原来的露天种植发展到现在1万亩设施大棚种植,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让老基地重新焕发新生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1 21:02 , Processed in 0.07220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