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河津市西磑村大数据助推大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7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家门口服务线上客户

image.png
直播村里网红小馆

image.png
全方位展示村容村貌

记者 王露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在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数字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村的治理模式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治理主体不足、效能低下等传统难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捅破了“窗户纸”

2023年11月4日,西磑村村民薛正祥在该村便民餐厅给儿子办了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

“为啥说简单?因为菜品由一条龙服务队承办,全村一个标准,干净卫生,口味家常;为啥说‘隆重’,因为该有的仪式一样也没少。”薛正祥高兴地说,婚礼办得满意,就提到该村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

西磑村有个风俗,谁家有人结婚,除了婚礼当天要摆宴席,婚礼筹备的过程中还要请客吃饭,少则十余桌,多则20余桌,按照村里每桌“六碟八碗”的习俗,最少要花1万余元。

2023年2月13日,村里在微信小程序上开通了“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村民薛效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村民说事”上发出了更改宴席习俗的建议。该村党支部书记薛民看到后,立即安排展开线上商议,请村民“对村里的红事发表意见”,受到热烈响应。

“红事不请人,白事维持现状。”“应简办,不能无程序,主要人员、总管、厨师不能少。”“议事不请客”……

9天后,平台上发布了村里的决议:“经表决,为减轻村民负担,村民家过红事前议事不摆宴席,不大操大办,事主只邀请总管、礼房、服务队负责人等主要人员(不超过5人),议事不设宴摆席,只上茶点水果。”隔天,此议事纳进了西磑村的《村规民约》,还制定了便民餐厅的管理制度。

“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大伙儿也都照办。其实大家也不想这么做,但谁家都不愿意破这个例。“薛民说,要是在线下,可能真就没人说这个事了。

立起了“城门木”

开了这条“先河”,平台上就热闹起来了:“家中水表破裂不会处理,请求帮助。”“家门口不少老年人下棋,棋少人多,能不能再添两副?”“村中厕所墙裂开了,请查看一下。”……

薛民表示,依托“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村民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从此以后,西磑村把村务公开、环境卫生、邻里纠纷、村规民约等村级事务都搬到了网上。把村务晒到网上,事件处置全流程公开透明,让村民更放心、更安心。不管大事还是小事,或者一些不好说的事,只要提出来,就有人回复办理,并将办理结果文图上传平台。

尽管如此,薛民觉得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很多服务还可以做得更细致、更周到。经过多方探访学习,西磑村积极探索了“积分+”新模式。

村里设有党员网格化管理机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将全村划分为4个二级网格片,每个网格片下设6个三级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网格员专职负责,24个网格员对全村993户2200名常住人口进行日常管理,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网格员为线条、村民积极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小积分”管好“大队伍”,西磑村建立了“积分+网格”的模式,并制订了相应的规则:“村民义务参加全村卫生打扫,每参加一次加1分。”“村民参与村里文艺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的加15分。”“要盖公章的村民需要找网格员申请,网格员审核后由片长、书记审核。审核完毕后直接网上签章,线下到副主任处盖章,省时省力。给正确使用公章的网格员加1分。”……

这些积分不仅对家庭选评村里星级家庭有帮助,还能在村里指定的超市兑换商品。

“积分+”的模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政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微治理”大能量,初步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新路径。

托起了“半边天”

“我买的这个手机,怎么盒子上的序列号和手机上的序列号不一样呢?”在西磑村的电商工作室里,坐在电脑前的张莎看到网上购物平台有顾客咨询,立即进行回复。

2023年,27岁的张莎结婚后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同年10月,她在村里找到一份线上客服的工作,上班骑车只要几分钟,朝八晚四的工作时间,这对张莎来说,是一份既能兼顾家庭,又十分体面的工作。

“现在不含提成,每月基本工资是2500元。以前在外地做文职,除去房租和吃饭,攒下来的和现在差不多。”张莎对这份工作有很大的信心:“如果干得好,工资也能达到三四千元。”

西磑村2022年人均纯收入两万元。但主要依靠青壮年男子进厂务工或外出创业。妇女大多没事可干,渴望村集体组织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吃到了“数字管理乡村”的红利,薛民把视线转向了数字经济。张莎的这份工作,就是西磑村为了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增收,引进的电商工作项目。工作地点设在村委会,办公设备由博迈公司提供,可解决该村及附近村50名年轻妇女的就业问题。

“咱们村还有许多身怀剪纸、花馍、根雕、荷包制作技艺的老手艺人。同时,现有的便民餐厅有空闲房间,水、电、气等设施完善,我们把它改造成了食品加工车间、手工艺加工车间,动员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规模化制作手工制品。”薛民说,这解决了村里大龄妇女增收的问题。

在西磑村公共服务中心,韩二荣在抖音平台做直播:“我们的馒头是村里的老手艺人纯手工制作,电视画面连接的就是村里的馒头车间,大家可以看到做馒头的全过程……”

为更好地助农惠农,去年,西磑村大力拓展产品销售新渠道,借助网络,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助力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发往千家万户。

“目前我们有一个电商工作室,解决了50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第二个电商工作室马上就要启动,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将提供300个就业岗位。”薛民说,背靠数字经济这棵大树,他对西磑的未来更有信心。

摄影 记者 张国平 王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7:32 , Processed in 0.06478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