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篆刻] 浅谈邓石如的篆刻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5 15: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以下是正文:
DSC0006.jpg
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生于清乾隆八年四月,卒于嘉庆十年十月。因避讳清仁宗遂以字行,改字为顽伯,以石如为名,又因居皖公山下,故号完白、完白山人、完白山民,又取幼年坎柴、钓鱼的家乡地名,自号龙山樵长、凤水鱼长、古浣子、叔华等。众所周知,邓石如在艺术上拥有辉煌成就。曹文敏称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其隶书书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推之为“集清人之大成。”王灼曾有诗云:“完白山人云水踪,一枝偶借佛寮东。昆刀镂玉蟾肪白,汉簋调脂虎魄红。书溯冰、斯穷籀、颉,刻兼蛇鸟杂虫鱼。山房铁砚留予记,更似相寻泊短篷。”他还被公认为清朝第一篆隶名家。他的篆刻在明清流行的“歙派”“浙派”之外,独树一帜。
一、邓石如篆刻风格的形成
(一)明末清初,随着文彭、何震印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印坛没有了绝对的权威,篆刻家们自由发挥,标新立异,流派纷呈。丁敬的浙派已经基本形成,但只限于杭州一带。邓石如便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邓石如的篆刻初承家学,其父便擅刻石,由于家境窘穷,所以以篆刻来糊口,受地域条件的局限,他只能从当时影响安徽一带印风的何震、苏宣、程邃等篆刻家入手学习。因此,邓石如早期的篆刻所学杂芜,没有固定的风格。如:
“惜抱轩翰墨”一印,线条猛利、生辣雄健,多呈锯牙,不假修饰,略显琐碎,可以明显看出是仿何震印风而作。
“春江社”印篆法非常精致,线条完整光洁,章法工稳又不显呆板,与汪关《春水船》一印,可谓是同出一辙。
DSC0007.jpg
除此之外,还有“从来好镜遍人间”、“梦古”、“金榜之印”,都是摹仿不同人的风格所作。,由此可以看出邓石如早期的篆刻并没有明确的追求,尚处于探索学习的阶段。
(二)邓石如自17岁开始刻印糊口,游走南北,其风格还没有确定,但他在乡中颇具名气,并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他此时的创作与实践为其印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邓石如40岁以后,印章艺术上出现了转变性的飞跃,为寿春书院学生刻印时,得遇书法鉴赏名家梁山献,获得称誉。梁山献将其举荐到江宁梅镠家,他遍观梅镠所藏金石善拓,篆志临习,寒暑无间,客梅氏八年,书艺大成。梅镠曾说:“留六阅月,刀篆既造古人之堂,其摹秦相唐监书,复有一日千里之效”。此后邓石如遍游各山,寻觅古迹,以书刻自给。到京师,刘墉将邓石如延为宾客。当时大多数的篆刻家都是由篆刻写篆书,受浙派“印外求印”的影响,难以表现出篆书的气度和气势。邓石如在这个时期基本确立了他的篆刻风格,朱文借鉴梁山献之法,主要得力于他的篆书和宋元人印;白文借鉴程邃,主要得力于他的隶书和汉印。邓石如将篆书融会到篆刻当中,参入汉碑额篆,吸收《祀三公山碑》和《禅国山碑》的流动姿态,又将汉印之笔引入到书法中,使其篆书含有隶书的体势,所以其书法和篆刻都别开生面,既追求了传统,有进行了创新。故魏稼孙评他的书法篆刻为:“其书由印入,印由书出”。
邓石如在朱文印和白文印上充分展示出了他的造诣:
(1)邓石如的朱文印创作有其独有的风格,因为他的篆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用之于篆刻,使他的印作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沉着痛快的笔势。他的朱文印,讲究呼应挪让、穿插承接,又字字分开、相对独立,很好的代表了其朱文印的风格。如:
“一日之迹”印线条十分流畅,“一、日”二字分开距离较大,“之、迹”二字的距离紧密,整体上四个字做到了呼应挪让。
“家在龙山风水”主要突出印章中单个字的体现,“家、龙、凤”三个字笔画较多,但字内笔画空间叫小。“在、山、水”三个字笔画较少,字内笔画间距较大。每个字结构严谨,充分展现了他篆书的深厚功底。
“白门倦游阁外史章”印是邓石如后期所作,印中六个字穿插承接,线条间紧密连接,流动自然并且非常有力度,使整个印章看起来十分完整。充分说明他的篆刻已经十分成熟。
DSC0008.jpg
(2)邓石如还尝试方圆结合的印风,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的吸取了汉封泥印的意趣。如:
“宣城梅氏”印中,“宣、城”二字方笔较多,“梅、氏”二字均用圆笔,字与字之间穿插避让,使得整个印章并不显得矛盾。
“完白山人”一印,“完”与“人”字采用的是圆笔,“白”与“山”二字用方笔,四个字穿插开来,使方圆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并将“山、人”二字之间的距离加大,将“完、白”二字之间的距离紧密。使整个印章呈现出不同的感觉。
这些印作,表现了他在篆法上方圆兼施、布局互用等方面的思考,体现出了邓石如朱文印创作的独特之处。
DSC0009.jpg
(3)邓石如的白文印主要有两种类型:小篆白文印和隶书笔意的白文印。他的小篆白文印与他的圆笔朱文印印风相统一。他的隶笔白文印都是借助其高超的的隶书所作出的样式。邓石如的白文印的创作使其篆刻美学观得以很好的体现,也使他书法上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如: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是邓石如小篆白文印的代表,用笔饱满酣畅。小篆结体十分完美。以较为自由的运刀手法表现线条,走刀如笔、转运轻浅,章法上安排也非常合理。
“邓氏完白”印充分展现了邓石如隶书在白文篆刻中的运用。表现出他对饱满和浑厚的追求。
“拈花微笑对酒当歌”印多用直笔并趋于率性,运刀十分的生辣,章法上的布局拙扑。整体看上去展现出简劲茂朴的风格。
“觉非庵主”一印,参用小篆,每个字都很精致,用到十分灵活,章法的布置也恰到好处,整体看上去清新秀丽。
DSC00010.jpg
邓石如这种创造精神使篆刻艺术的参考范围和知识领域得到拓宽,从而为后来赵之谦将北魏书法、汉画、造像融入篆刻提供了范例。
二、邓石如的篆刻思想
(一)邓石如篆刻思想形成的外在因素
众所周知,篆刻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随着朝代的变迁,篆刻也经历过兴盛与衰落,随着金石学的勃兴、碑派审美思想的出现,清代的篆刻成为篆刻史上又一次的高峰。清朝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文化冲击着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所要求的重视个体、强调自我、解放思想的这些观点为篆刻家提供了新的视野。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邓石如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融古汇今。既继承了古人的优良传统,又不为成法所囿,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其书法很好的贯通于篆刻中。可谓是:“出新意于法度,不践古人”。邓石如的篆刻启蒙和兴趣得益于家学渊源,后来他又深入研究古法。他的朱文印广泛临习宋元人印,而白文印则出自汉印。他自己曾说“刻印白文用汉,朱文必用宋”。
(二)邓石如篆刻思想形成的内在因素
邓石如篆刻思想的形成首先源于邓石如一生布衣,出身贫寒,少年时靠采樵、贩饼为生。艰苦的生活磨砺出了他的刻苦、坚毅、豪放。他毕生负笈远游各行省,饱览大好河山,在游览中陶养了他的广阔的情怀。邓石如中年时代教书,生活清贫,这更磨砺了他坚毅、刻苦的性格,使得他拥有广泛的生活基础,培养出了高雅的性情。他为自己改字为顽伯,就是为了表示他“人如顽石,一尘不染”。因此,从邓石如的个性和经历来看,他对遍游北塞的何震、志在在复国的程邃等人印风的偏爱和效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邓石如不断受到名师高人的指点和公卿名士的帮助。对邓石如产生重要影响的首先是梁巇,梁巇为当时还只是刻印糊口的邓石如指明了发展方向,将邓石如引向了艺术道路。36岁时邓石如遇到程易畴,帮助他定位了风格,在师友们的指导和提示下,邓石如不断的求学深造,逐渐使其认清了整个印坛的风貌。他在篆刻眼界上的逐渐提高,使得他愈来愈不能满意当时诸多印家既有的成就,于是经过长期的反复探求,他自觉的扬长避短,逐步运用三代以及秦汉的金石文字于篆刻上,建立起了适合自己的篆刻风格。
再次,当时的浙派已经形成并且流传开来,但邓石如丝毫没有受到浙派的影响。邓石如首先对明代末期何震、苏宣、程邃的印风进行学习并进行不断的实践,之后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篆法带入了篆刻中,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改变了当时浙派只重刀法来强调印章金石味的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讲求笔意,追求线条丰富变化与内在韵律的新风尚。正是在邓石如不断的探索、创新中,使邓石如形成了他的篆刻审美思想,形成了他不同与同时代人的艺术品位。我们从他的篆刻作品中便能体会的出他的美学思想:
“铁钩锁”边款云:“两峰子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作印亦用此三字。”铁钩锁是指邓石如篆刻上独有的方法,包括刀法‘使铁如毫’,章法‘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字法‘圆转遒劲’。将邓石如的“铁钩锁”与“刚健婀娜”联系起来,便是线条要像铁一样的刚劲坚实,笔法要圆转遒劲。章法要疏密相生,浑成一体。
DSC00011.jpg
“意与古会”这枚章是邓石如圆笔朱文章的代表作,从整个印看来邓石如强调了它的整体性,从字法来看它的线条十分有力度并且很流畅,从此不难看出邓石如篆书基础,从章法上说邓石如充分利用了篆书字形的圆势使“意”、“与“二字行穿插,使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又加大“古”、“会”二字,字内的笔画间的间距,从而造成了这枚章的整体感。这枚印章不仅表现了邓石如朱文印的特点,更是邓石如一生书刻的总结,他的书刻实践活动从这枚印章中得到了印证。邓石如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意与古会”。这枚章体现了邓石如入古出新、融古求变的篆刻思想。
“两地青溪”印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十分紧密,但却加大了字内笔画之间的距离。使整个印看起来非常的完整。
“丹徒布衣”一印,“丹”与“衣”字看起来笔画紧收,“徒”与“布”字笔画相对放开,使四个字造成了错位。
“逸兴遄飞”印一眼看上去就会发现四个字的线条基本上都连接起来,充分展现了他篆书的精妙,使人感觉到气韵的流畅。
这些印章都充分体现出了邓石如的篆刻美学观。他正是以这些观点为目标,所以他的作品不论在线条上,章法上还是气韵上都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也正是由于邓石如成熟的书法篆刻审美意识才使得他能将书法与篆刻相结合,融会贯通,达到最后的统一,开拓出了篆刻艺术的新局面。
邓石如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成就首先来源于他不同与别人的生活经历:贫寒的出身、客游的经历、朋友的资助,这都使邓石如养成了独立的人格,也决定了邓石如人生艺术的高品位。更重要是他对艺术的不断追求,通过他师法百家,刻苦钻研的实践创新,“以书入印”,将书法篆刻融会贯通,使他取得了前人少见的艺术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邓石如的篆刻,不仅达到了一流的水准,并开一代之风气,为后人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做了典范。邓氏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胡澍、黄士陵、吴昌硕等清朝晚期篆刻家的影响更为深刻。邓石如在篆刻上的创新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把篆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2:31 , Processed in 0.08944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