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美国学术打假“老虎苍蝇”都不放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 17: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京都大学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研究所学术造假丑闻近日曝光后,舆论哗然。其实,学术造假历来有之,且不限于某一国。美国科研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在学术自律方面也获得公认,然而美国学术造假案例也是层出不穷。渴望在学术界声名鹊起、抱有侥幸心理和获取科研经费等,都是导致学术造假的诱因;而名声扫地、经费来源断绝甚至锒铛入狱,亦是学术不端者的下场。

    据美国媒体报道,2006年美国的一起论文撤销事件竟牵扯出一起博士学术论文造假事件。2006年3月至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化学教授因与同事无法重现实验结论,而撤销了6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顺藤摸瓜”,于2010年10月发布通告,指控该化学教授实验室昔日的一位博士生存在多项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发表的博士论文存在数据造假和剽窃行为。据此,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处罚该博士生自2010年起5年内不得获得美国政府提供的任何经费支持,并禁止其参加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有关的任何咨询工作。

    另外一起学术造假事件则因处罚严厉而轰动一时。200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前助理生物医学教授韩东杓所在的研究小组宣布发现兔子体内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发现堪称“石破天惊”,获得了美国卫生研究院1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然而到了2013年,剧情出现反转。另外一个实验室证明,韩东杓实验中使用的兔子血清中所含的抗体为人类抗体。爱荷华州立大学马上展开调查,确认这位旅美韩裔科学家将人体免疫球蛋白G注入兔子血清,伪造实验数据。韩东杓因此被校方辞退。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禁止其在3年内接受联邦基金资助。然而事情并未结束,2014年,韩东杓因伪造科研数据和提交不实报告以获取政府资助等重罪被起诉,最终获刑57个月并处罚金720万美元,出狱后还要接受3年的监视。

    在美国,除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不端也是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著名宪法学教授却伯被爆出,在其1985年出版的著作《上帝拯救这个尊崇的法院》中,有几处借用了政治学家亨利·亚伯拉罕1974年的名著《大法官与总统》的文字。事实上,却伯的这篇著作只是针对普通读者的通俗文章,并非学术文章,所以未在文章中标有脚注和尾注,只是在背景文献中提及亚伯拉罕教授的那部著作。即便如此,却伯的这个疏忽仍被旁人抓住把柄,成为攻击对象。却伯后来痛定思痛,向亚伯拉罕教授和学术界公开致歉。哈佛大学也未护短,成立调查委员会处理,发表报告认为却伯违反学术伦理。

    无独有偶。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名政治学系的研究生迈克尔·拉科被爆出,其在2014年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的论文《当接触改变思想,一种传播同性恋平等权的表达方式》数据造假,而该论文的合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知名政治学教授唐纳德·格林。据媒体报道,拉科的论文曾引发轰动,并一度引领学术研究方向。但拉科并未如其论文所言,是花钱雇人拿着调查样本去选民家里做实验,而只是找来一份早已存在的数据,伪造成调查结果。事情被曝光后,事先并不知情的格林教授无地自容,诚恳道歉,主动撤回了论文,称未想到数据会造假。

    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对学术不端给出的定义是,在申请从事或评估研究中,或在研究成果报告中,所发生的假冒、篡改或剽窃行为。一般而言,美国学术机构和行政部门对于学术不端的处罚相当严厉。根据美国法律,对于任何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大学在收到剽窃举报后,负有法定义务调查处理,如拒不处理或纵容包庇,***经审查认定后,有权停止拨发经费,日后不再受理项目申请。学术不端者除了会被警告、降级、撤职和解除合约外,还会面临取消教授资格、基金会和学术期刊对其“敬而远之”、一定期限内被禁止申请项目和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等惩处。

    美国还专门设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置,并在调查处理、披露信息和保护举报人权益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11年,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针对学术不端,推出了一部名为《实验室:避免学术不端》的互动影片。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观众可以化身为影片中的主角,在遇到诸多科研诚信问题时,做出自己的选择。根据不同的选择,影片会设置不同的情节。观众可以扮演的角色包括大学生、博士后、导师和大学行政人员,借此设身处地体会不同角色在面对学术不端事件时的心路历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17 , Processed in 0.06324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