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牡丹与梅花争百年国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4 16: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牡丹与梅花:百年国花之争

民国之后,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兴起,人们逐渐建立起对国旗、国徽、国歌等政治文明礼仪的认知。然而,被清廷封为国花的牡丹,却没能在新时代中延续这一尊贵地位。

20年代,鲁迅在杂文《论他妈的》中,不无揶揄地比附道:“假使或依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在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眼中,“国花牡丹”这一名头和旧学说、旧纲常等传统“国粹”同为帝制时代君国理念的产物,不以为意。那么,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人们是怎么看待“国花”的呢?

1915年版《辞源》中收录的“国花”词条阐释为:“一国特著之花,可以代表其国性者,如英之玫瑰,法之百合,日本之樱,皆是。”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在民初的观念里,国花须得是一国特产、并能代表其国家气质与民族性格,而并不一定是官方选择或政治意志的体现。譬如,日本皇室以菊为象征,皇室的菊纹徽亦常被用作国徽,则日本国花应是菊花,但在民众心理上,樱花才是国民性格与审美取向的体现,实际承担了国花的意义。

正如日本的菊樱之争,上世纪初的中华民族也在新旧理念的冲突中面临着国花选择之惑。

1929年,国民政府统一南北后,曾创议梅花为国花,未付表决,但此后民国官方习惯上把梅花视作国花,尤常出现在与战争流血相关联的情境中,比如,当时军队将领的肩章帽徽上以梅花为饰。

与牡丹一样,梅花也是自古以来饱经美誉的中华名葩。有意思的是,与古人咏梅时多赞其暗香浮动、孤傲高洁的隐士精神不同,在民国时期,梅花最被强调的是不畏严寒、风骨磊落的烈士精神。正因如此,使得梅花这一历来受文化精英族群偏爱的“名士之花”具有了更强的国民性。


抗战期间,国运艰难,凌霜傲雪的梅花成为中华儿女正气凛然、坚毅不屈的心魂象征,寄托着人们苦尽甘来、胜利报春的意愿。在严酷的历史考验中,梅花比其他花朵更能焕发出凝聚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虽无“国花”之名,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国花”之实。

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环境几经变革,国花却始终未有定论。一方面,自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梅花品质已成为国魂的化身,更受到领导人的特别喜爱;另一方面,作为千载以来人们心中富贵平安的不二象征,牡丹的民间地位无人可撼,俨然是国花的最佳之选。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于牡丹与梅花的地位依然争论不休,80年代、90年代,官方都曾组织过声势浩大的国花评选,在不同的场合和维度中,两种花各有胜负。



后来虽也有“一国两花”“一国四花”等调和性方案,但牡丹与梅花两派间的分歧却越来越难以统一,国花之位空缺至今。

牡丹与梅花之争,其实是两种精神气魄之间的较量。牡丹象征着对繁荣富强的追求,梅花象征着在历史考验中的坚守,两种花都曾伴随中华民族走过风风雨雨,以芳姿美质鼓励和抚慰国人的心灵。



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国花”意义的认知和选择也各有侧重,这背后反映的是大多数人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和评价当前的家国命运,而不仅仅是审美喜好的差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2:21 , Processed in 0.06197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