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万荣农民画家黄银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4 09: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家黄银龙作品.jpg

画家黄银龙作品1.jpg

画家黄银龙作品2.jpg

画家黄银龙作品3.jpg

画家黄银龙作品4.jpg

黄银龙向邻居介绍自己的画.jpg

张张画作含深情

8月28日,笔者在万荣县县城街边的一间门面房,见到了这位农民书画爱好者黄银龙。门面外没有牌子,十分低调。这里便是黄银龙的工作室,也是他平时生活的地方,前面是茶室和画室,可以邀请好友一起品茶、作画,后面是卧室,他几乎每晚都在这里休息。

走进工作室,两旁墙上挂着画,有田间的南瓜、花旁的老鼠……满满都是乡村的回忆。

见到记者,黄银龙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自己这几个月的心血——29幅画作。就在前一夜,他一张张地把画铺好、熨好,认真地收了起来。

“村长打钟”“调工牌”“田间撒粪”“前耙后耱”“犁耕沃野”“摇耧播种”“锄麦除草”“集体割麦”“铁脚牛车”“马车载麦”“学生拾麦”等,一幅幅作品翔实刻画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小麦从播种到管理,再从收割到打碾成粮的各个环节,情节丰富、场景生动。

画中弯腰割麦的人、麦场拉碾的牛、田地拉犁的马等被勾画得栩栩如生,还有人们手中挥动的镰刀、锄头、木杈,麦场边的水瓮、手扶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等也都惟妙惟肖。

这一切,全都是黄银龙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回忆,一笔一笔构思,慢慢创作出来的。

1963年出生的黄银龙,50岁之前没有一点书画基础,至今,练习毛笔书法也只有六七年,画画也就是近两年的事。他说,过去,自己就是那种标准的万荣汉子,喜欢运动,热情好客,爱交友。

2018年的8月末,一位朋友带着漫画家李二保来黄银龙这里喝茶聊天。李二保在走之前,为黄银龙留了一幅漫画。漫画的水墨画法,还有表达的深刻思想,让黄银龙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他想着自己学书法也有5年了,漫画笔法相对简单,是不是也可以试着画一画,也算多门手艺,给生活多添点内容。

件件农事忆当年

黄银龙买书、笔、颜料,在网上看课程,研究怎么运笔、调色。从最初的胡乱涂鸦,到有意识临摹名人画作后,他开始琢磨怎么独立创作,画些什么。

他出门爱骑自行车,一路上看到什么,回来就画什么。他发现自己画的最多的就是乡村的人事景、田野的动植物。他是农民的儿子,自小在这块肥沃的黄土地上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后来,虽然黄银龙干土建、做印刷、开公司,慢慢远离了农村生活,但运城是农业大市,他毕竟是农民的儿子,关于农耕文化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

在街边的古物摊看到从前赶牛的鞭子,在北京潘家园找到原来马脖子上系的铃铛,这些他都要买回家收藏起来。他还自己打铁、修农具。黄银龙说,这些都会让他想起从前的日子。

那时的他正青春年少,没念几年书,早早就从学校出来在生产队做工。第一份工作便是饲养员,跟牛、骡、马同住一屋,跟大家一起挣工分。

社员们只要在家一听见钟声,就会全员出工,站在生产队的树下等候队长分工。队长拿着调工牌,给每个人细分工作。种麦得先平地,大家用平车一车车把粪散到地里,然后用铁锨一点点撒开。然后,赶着牛先耙后耱整地,再请好把式赶着牛犁地、摇耧,播上麦种。最后用石碾碾压,等麦子发芽。麦子长出来,除草、施肥要勤快,才能茁壮成长。

麦子成熟,村里的老人就开始看场,村口设岗,学生站岗,严防麦场失火。大家集体割麦,一个个镰刀飞舞,都是英雄好汉。铁脚牛车、胶皮轱辘马车派上了用场,一趟趟载麦子。学生被安排到田中拾麦穗,知道粒粒皆辛苦,穗穗颗粒都归仓。

盛夏天晴,大家一起摊场,晒上两天,就要碾麦了。“中午日头红又红,驾牛驾马碾麦场,哨竿指挥石碾转”,人们挥鞭驾牛拉着石碾子,一圈圈转。

碾完麦就要起场了,四股铁叉、推杈、拥板齐上阵各显其能,麦草麦粒都各自成堆。木锨、簸箕、高架筛、扇车轮流上场,保证麦粒干净无杂物。天晴的时候,晒好粮,进库。等交完公粮,就是各家各户分粮了。

以前的集体日子,黄银龙至今说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农民儿子不忘本

怎么把记忆中的美好,用画笔表现出来,黄银龙那几个月一直在思考。

第一个月,打草稿,把自己的回忆和感悟寄托在笔尖,昼夜构思。二稿,用了两个月,每一个场景如何布局,每个物件细节细细打磨。最后一遍定稿,有了前两次的基础,相对容易了些,只用了十多天工夫。

他花了3个多月时间,大胆创作、精心描绘,把心中的那份乡情、回忆中的那份丰收景象倾注在了画作中。

朋友们来了,看他沉浸在画中,也不敢多打扰,自己默默喝杯茶就走了。

现在,他终于完成了画作。朋友们便时常来坐坐,聊生活,聊农事。

那天,记者正在采访时,附近几个邻居也来了,有3个都是上了年纪的。黄银龙便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解释自己墙上的画,画的到底是什么。

因为有共同的记忆,大家聊起曾经种麦、收麦、碾麦的日子,滔滔不绝。

黄银龙不禁感慨,从以前的人工耕种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这种变迁不仅仅是时代在进步,也是因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说到兴起,旁边的大娘一脸笑意地看着黄银龙,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这娃,天天关在里面,原来是在干大事。这太有意义啦!现在的好多娃娃们都没见过这些场景。”

不经意间,黄银龙把农耕生活的场景,用他的画笔,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7:02 , Processed in 0.06564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