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创办者杜德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6 16: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称他“馆长”,因为他是“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的创办者,且一直坚持对群众免费开放。

有人称他“社长”,因为他创办了“科技兴农小报”,半月出版一期,免费送给群众。

有人称他“校长”,因为他是中小学一级教师,且教学成绩一直居全镇第一名,多次获全市前三名,被评为运城市最佳校长;成立“农民夜校”,培训农民3.8万多人次,累计回复全国各地农民朋友咨询信件2000多件。

而他,却把另一个名字看得更重——党员。

他叫杜德建,是永济市卿头中心校退休教师,今年“七一”前夕,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7年7月1日,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更加坚定了我办图书馆的信念和决心,我坚信图书馆在党的关怀下定能乘风破浪向前方。”20多年来,每每回想起那一天,他仍然十分激动。

爱书·藏书

杜德建的学生时代,大多在“文革”中度过。但自幼喜欢学习的他,几乎每天泡在书报中,《红色社员报》《运城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那时的最爱。

教室窗上被日头晒得发黄的报纸、路边巷头被风儿扯烂的报纸、废品收购站被人们卖掉的报纸,都是他心里的“宝贝”。他将这些报纸剪贴装订,珍藏至今。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农民身上的生产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侍弄责任田的庄稼仿佛比照护孩子还要尽心。但不懂科学又使农民们备受熬煎:错用农药、滥施化肥、庄稼被烧干枯死……面对这种现象,杜德建珍藏的“宝贝”让村民们看到了光芒。

——开辟试验田。从1993年开始,他先后探索总结出辣椒、油葵等作物高产稳产的经验,现身说法带动村民致富。永济市科协曾在杜德建的试验田召开现场会,授予他“科普明星”称号。

——成立“庄稼医院”。村民张文军的棉田出现了枝叶枯萎现象,杜德建实地察看,确定是误用了卫生药“杀虫霜”,建议喷施“赤霉素”,使枯黄的叶片很快变绿。

买书·建馆

吃了“种地凭经验,丰收靠老天”亏的庄稼人,看到了“知识就是财富”的曙光,有的人出于好奇,上他家来看书读报,但觉得内容不够刺激,看不了几页就火烧屁股似的走了。很快,风言冷语来了,什么“庄稼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书本哪有那么神”、什么“咱是一名农民,少了你的图书馆,我照样种田”……但杜德建没有泄气。

杜德建把报纸送到群众家里,给大伙讲科技的威力;深入田间地头,告诉群众不懂科学的危害。渐渐地,冷落的书屋热闹了起来,由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不大的宅院和小小的书屋几乎每天都挤满了人,成为农民的“致富智囊室”“丰收设计室”。

为了丰富藏书内容,杜德建先后40余次上北京、到太原、去西安、跑郑州买书。一年暑假,他去石家庄购书,晚上睡在火车站广场。他把书包枕在头下,包带套在脖子上睡着了。谁知醒后书包不见了,他一下子惊呆了。他实在不甘心空手而归,便在郊区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搬运工。时值“三夏”,号称“北方火炉”的石家庄气温高达38℃,他一连干了11天,用汗水换回了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图书。

书多了,就得有放书的地方。当时杜德建的家境并不富裕,祖辈留下的房屋勉强够家人居住。他将准备结婚用的新房腾出来作书屋,家人住在老房里,厨房设在屋檐台阶上。没有书架就砖垒板搭,把全家仅有的一张方桌、四条长凳搬来充当书桌。

1981年1月1日,他的图书馆在艰难中诞生了。从那时起,他坚持每年自费订阅2000多元报刊,全国各地的农民报、青年报、科技报,几乎全部被他囊括。1990年后,报刊价格一路上扬,他忍痛割爱减少了部分,但仍坚持订阅《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等58种报纸及《半月读》《农业技术》等13种杂志。现图书馆共有报纸968种,各类图书3.3万册,报刊图书总价值达30万元,家中9间房子,6间被书报占满,并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中央新闻媒体称他的图书馆为“中国第一家家庭图书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受“家庭图书馆”的熏陶,全村乃至全镇农民的政治和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赌博等现象逐年减少,兴起勤劳致富、学用科技、文明礼貌、小康幸福之风。

初心·奋进

杜德建的父亲是老党员、老支书,临终时,最丢心不下的是图书馆。“我死后你别设宴待客,省下的钱用来买书订报。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把图书馆办下去。”父亲的遗愿鼓舞着他、激励着他、催促着他。

杜德建创办了张坊村“农民夜校”并兼任校长,不间断地举办农技培训。在山西省首创“家庭、农校、社会”三结合的农民学习网络。40年来,他举办培训700多次,受训者达3.8万多人次。

为了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农科知识兴趣,杜德建组织大家查资料、找答案,每次竞赛他的家乡获奖人数最多。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兴农知识大赛”“全国青年农科知识大赛”一等奖。

现在,杜德建的图书馆,从卿头镇到永济市再到周边县(区)都有人前来借书,一如“漂流瓶”似的在外流动的图书达2000余本。分别在运城财经学院和永济旅游职业学校工作的儿子杜晓波、儿媳王军苹,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优势,经常带上图书馆里的书,组织同学们进行朗诵、座谈,让大家谈体会写感受,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0年来,杜德建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科技传播活动先进个人”;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十大公德人物”等。1998年,他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接见,亲切称誉他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2015年,他的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最美家庭”;2016年,被中宣部、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他作为全国农村青年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作为全国农村教师的唯一代表赴京参加了“中国杰出青年理论研讨班”。2019年10月1日,受邀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典。2020年6月,被评为运城撤区设市2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是教师队伍中唯一获此殊荣者。

面对光环,杜德建不骄不躁,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并决心创办“红色教育基地”,为家乡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文/史峰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08:17 , Processed in 0.06252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