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祝融的传说,融降于崇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9 16: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早记载祝融传说的历史文献,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郑语》,书中所载了周幽王时期的周朝史官史伯,在周幽王末年,和郑桓公的一段对话:“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此外,战国时赵国史学家撰写的,以记载从黄帝开始,到春秋战国时代,诸候国君和卿大夫承继关系及氏姓和族系的史书《世本》也对祝融的传说有记载。

《世本》记彭中说:“颛顼娶于胜渍氏之子,谓女禄,是牛老童。颛顼生僻。儒生卷章。卷章生黎。老童娶于根水氏,谓之骄福,产重及黎。老童生重黎及吴回,生陆终。”

据《竹书纪年》载:“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

《国语》亦云:“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史记·孙子吴起传》也记载:“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韦昭注:“融,祝融也。”

由此可见,祝融部落与夏王朝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夏王朝兴起之时,依附于夏族。

郭沫若先生在他编著的《中国史稿》第142面指出:“夏人的中心活动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没黄河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和其他的氏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而考古和相关文献资料也证实,夏朝的中心地区就在今天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颍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黄河北岸的山西南部汾水流域。

而文献记载中所记载的大禹的都城安邑,很可能就是近年来在山西运城夏县禹王城遗址。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开疆启土规模的扩大,夏朝后来将东面的疆土,一直扩展到了了河南东部的黄河下游地区,其势才也南及江汉以北,东近淮泗流域。

后来,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就是在这一区域发展兴盛起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7:07 , Processed in 0.06039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