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2 17: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津市清涧办事处有个康家庄,康家庄以康姓而立村。据村里人介绍,早年村中康姓最多曾有四五百户,光绪三年遭灾后一部分迁往陕西黄龙县康家岭,一部分迁往河南巩县康店镇。

现在全村康姓人家只有十多户。至于康姓人家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旧有的祠堂和家谱都已毁失,无从稽考。

当地人只知道过去祠堂里祖爷桌上供奉的祖先画像头戴官帽,传言唐朝时候当过兵部侍郎。

种种迹象表明,这里的康姓与隋唐之交时一件大事有关。

  《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隋大业十三年五月)甲戌,遣刘文静使于突厥始毕可汗,令率兵相应。”“八月辛巳,高祖引师趣霍邑,斩宋老生,平霍邑。丙戌,进下临汾郡及绛郡。癸巳,至龙门。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说的是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派府司马刘文静与突厥联络,希望得到支援。始毕可汗令特勤康稍利率兵五百员,马二千匹,与李渊义军会师于绛州龙门。关于这段历史,除《高祖本纪》外,《唐书》中的《刘文静传》《突厥传》,以及《资治通鉴》等均有提及,而以《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较详。

“康稍利”是什么人?

史书中称他为“特勤康稍利”或“柱国康稍利”。

“特勤”“柱国”都是突厥大将军的衔称。《新唐书·突厥传》说:“其别部典兵者曰设,子弟曰特勤,大臣曰叶护……凡二十八等,皆世其官而无员限。”据此,康稍利应是突厥始毕可汗的王子或皇弟。但事情恰有例外。

据著名民族史专家韩儒林先生研究,“(突厥)称特勤号除可汗宗族外,异姓亦得为之。康稍利之任特勤,当系异姓任该职之例。”(《历史研究》彭建英《东突厥汗国属部的突厥化——以粟特人为中心的考察》)康稍利原本是康居人,属粟特部。

隋唐之际,粟特诸部曾为突厥所节制,逐渐突厥化,但仍有自己的部落。康稍利受到始毕可汗的信任,被破例任命为“特勤”,担任大将军职务,享受宗室待遇,而他所带领的五百部卒仍然是粟特人。

那么,康稍利率领骑兵、马匹来到龙门,会在哪里落脚呢?应该就在康家庄一带。

康家庄村西古称“放马滩”,附近还有个“詹家庄”,古代这里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河津县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詹太师在此放过马,两地因此而得名。既然如此,这里也应该是同一时期康稍利及突厥骑兵在龙门落脚首选之地。这一点也恰与《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相吻合。《起居注》说:“癸巳,(李渊)至于龙门县。刘文静、康稍利等来自北蕃。突厥五百人,马二千匹从稍利等至。帝喜其兵少而来迟,籍之以关陇,……

于往县西南宴见稍利,并与县内道俗叙旧极欢。”当时李渊的大帐驻扎在今僧楼乡李家堡,而康家庄正位于其西南方。这样,将“放马滩”“县西南”“康家庄”以及“四五百人”等说法综合起来观照,康稍利率领骑兵在这一带落脚基本可以得到证实。后来康部随李渊大军参加反隋,为大唐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因如此,次年突厥骨咄禄特勤来朝,“帝(李渊)宴太极殿,为奏九部乐,并升御座”(《旧唐书·高祖本纪》),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康稍利当然也被封了很大的官,村人说祠堂供奉的祖先在唐朝做过兵部侍郎,说的应该就是康稍利本人。

关于康稍利入唐后的行止,史书上没有更多的记载。但从《起居注》来看,康稍利早期仰慕中原文化,归化李唐,情发于衷,心向往之,由来已久。这在他此前带马队来太原互市交易时已有突出表现。

《起居注》说:“丙申,突厥柱国康稍利等并马而至,舍之于城东兴国玄坛。稍利见老君尊容,皆拜。”“丁酉,帝引康稍利等礼见于晋阳宫东门之侧舍,受始毕所送书信。帝为恭貌,厚加飨贿。稍利等大悦,退相谓曰:‘唐公见我蕃人尚能屈意,……

敬人者,人皆敬爱。天下敬爱,必为人主。’从此以后,帝每见,稍利等愈加敬畏,不失蕃臣之礼。其马千匹唯市好者,而取其半。”说的是,康稍利率领马队来到太原,下榻于兴国玄坛(书中又称“兴国寺”),首先在那里拜祭了李氏宗祖老子。后受到李渊的礼遇,为之深深感动,钦慕之情溢于言表。在交易中,不但挑选好马卖给李渊部队,而且只收一半的钱。这应当就是康稍利积极归化中原的思想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康家庄村西还有一座造型精美的“镇风塔”,是全国著名的五大回音塔之一。镇风塔所在寺院名字就叫“兴国寺”,恰与当年康稍利初抵太原,下榻并拜谒李唐宗祖老君之道观“兴国玄坛”名字相同。村里人传言寺与塔始建于唐代。由此可以想见的是,康稍利部族在当地落户后,在村里也仿照太原建起了一个“兴国玄坛”,专门敬奉老子(后来改称“兴国寺”)。足见康氏家族忠于李唐始终不渝,也进一步坐实了这里是康稍利部属所居不误。

康家庄人员外迁去向,亦颇值得关注。清末光绪三年晋南遭特大灾荒,人们纷纷外出逃生。康家庄的人,一支投奔陕西黄龙县康家岭,一支投奔了河南巩县康家店。为什么投向这两个有“康”字的地方?一种很大的可能是:两地过去与康家庄就有渊源关系。史料记载,黄龙县有“明时徙民垦荒”的历史(见阎崇年主编《中国市县大辞典》),巩县的康家则相传是“明洪武七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过去的”。两地都有“明初移民”的大背景,说明早期的康家岭、康家店人极有可能都是明初从河津康家庄迁去的。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到了清末遭灾,这里的人才又分赴两地投奔族人去谋生。

粟特人“善商贾”,长于理财,河南的康家经过明清两代几百年的经营,成为中原巨富,被誉为“活财神”,或许与此有关。因此,这里康氏族源的确认,也为河南康家经营成功找到一个历史性的依据。

历史上的山西,一直是汉民族与西北各族人民进行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地区,许多考古发现都证实了这一点。河津康家庄的故事再次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民族融合的佳话。而屈指算来,这支粟特人来龙门定居,到去年八月已经整整1400年了。(王雪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5:10 , Processed in 0.061725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