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李小鹏省长在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0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山西省委班子改组式调整以来,新的省委常委班子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五句话”总要求和总思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全面实施“六权治本”,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加快实施“革命兴煤”,大力推进煤炭“六型转变”,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全力推动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为新形势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有力举措和坚强保证,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四个方面加强投资,特别是强力推动十大领域投资和十大标志性工程,“六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4241亿元,年均增长21.7%。积极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美丽山西休闲游”等促进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7%。实施煤炭、煤层气、低热值煤发电3个“20条”和减轻企业负担“60条”,共为企业减负900多亿元。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九大难题,促进企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188.8亿元增加到12802.6亿元,年均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969.7亿元增加到1642.2亿元,年均增长11.1%,我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优势。大力改善交通条件,铁路新增营业里程1422公里,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025公里,吕梁机场、五台山机场、临汾机场建成通航。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全省供水量由60亿立方米提高到75亿立方米。不断完善电力设施,新增电力装机279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6966万千瓦。实施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管网等设施明显改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达到55%。完成新一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持续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9.3万户,易地搬迁特困群众44.5万人,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45.5万户。
    (三)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每年出台10项惠农政策,省级补贴资金2015年达到83亿元。粮食连续5年获得丰收,总产年均达到127亿公斤,比“十一五”增长25.2%。七大产业翻番工程深入实施,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8%。加快实施“革命兴煤”,大力推进“六型转变”,加快重组整合矿井改造,形成3个亿吨级、4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集团。主力火电企业80%以上实现煤电联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布局实施一批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3.2%。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
    (四)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超额完成下降16%的目标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7%。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省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率先启动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容量1566万千瓦,改造后排放水平达到或优于燃气发电机组。累计核准开工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4个,总装机2129万千瓦。坚持不懈推进造林绿化,5年营造林225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0万亩,全省地下水位连续8年持续回升。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提高。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1049所,改造农村幼儿园2738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在就读地参加中考、高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7435个,新增三级甲等医疗机构13所。省图书馆、科技馆、山西大剧院、山西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55.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7.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分别达到25828元、9454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7%、12.4%。大力推进扶贫开发,2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实施。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幅1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十二五”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一五”下降29.9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5年下降57.98%。大力实施“六六创安”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加快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以转型综改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改革。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率先全面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所有行政授权、运销票据、检查站点全部取消。积极推进煤炭行政审批和证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率先推行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两年来,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年均达到24.88万户,是改革前的1.29倍。大力推进金融振兴八方面工作,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98万亿元。上市企业达到37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33家。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六大任务,山西科技创新城全面开工建设,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5个研发机构入驻。28个煤基科技重大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与11个兄弟省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等正式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七)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正在形成弊革风清、干事创业新局面。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06件、政协提案362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6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全面推行“六权治本”,制定实施政府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十八大以来落实承接国务院取消、下放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375项,我省自行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441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4项,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07项。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部按期公布。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全省政务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狠刹“四风”,严惩腐败,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和交通、国土、煤炭等重点领域腐败案件受到严肃查处,一批不作为、慢作为的领导干部被问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这5年中经济下行压力最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最重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问题导向出实招,大刀阔斧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带头蹲点帮扶企业,工业降幅逐步收窄。我们目标导向抓倒逼,层层传导压力,狠抓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我们突出重点攻难点,强力推动“三个突破”,加快发展七大产业,全力稳定财政运行,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稳妥化解风险隐患。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明显增多,“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态势趋向有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个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提速度为基点,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新兴产业规模,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着力建设文化强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目标: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安全生产形势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文化建设呈现新局面。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建设实现稳步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推进创新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供给,围绕供给创优机制,提升改造老动能,培育发展新动力。实施“革命兴煤”“六型转变”,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做优做强能源产业,优化提升现代载能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破”。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二)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和晋商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三)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山西。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大五大流域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进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四)推进开放发展,着力培育合作共赢新优势。创新对外开放体制环境,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深化与中部省份和周边区域合作,推进“以煤会友”,加快开发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提升外贸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推进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实施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六)推进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法治山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和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约束性指标:
    包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主要污染物减排,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新增建设用地降幅,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市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按照国家要求设置,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关闭一批,推动行业重组整合一批,减量置换退出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置延缓一批,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促进能源产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推动现代载能产业绿色发展,坚持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构建南部、西部和中部三大铝工业产业集群。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煤机、煤层气、电力、煤化工等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特色食品、现代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精准帮扶企业,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二)充分发挥“三驾马车”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四个方面、十大领域投资和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大张客专、太原地铁2号线、长临高速、低热值煤发电、电力外送通道、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继续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活动。扩大住房、信息消费,发展教育培训消费,培育健康养老消费,鼓励绿色低碳消费。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壮大不锈钢、机械制造、通信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出口主导产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扩大服务贸易。加快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保税区等平台建设,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三)切实做好“三农”和脱贫工作。再出台10项新政策,新增补贴资金63.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全面完成大水网工程输水隧洞建设,同步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工程。大力发展杂粮、干鲜果、设施蔬菜、草牧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集体产权制度、国有林场、水权制度、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业水价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五个一批”工程。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提前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今年确保完成50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发挥“一核一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城镇组群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健全城镇化推进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实施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1.2万套,建成15万套。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7.6万户、农村地质灾害治理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管控,稳定房地产市场,鼓励房地产企业顺应市场规律,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五)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加大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力度。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保税区、文化产业园建设。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具有山西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强化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六)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00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引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医疗联合体建设运营模式,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就业培训,实施职业培训全覆盖计划。依法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适时适度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发放农民冬季取暖补贴并探索新办法。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动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相衔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山西”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强废旧家电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鼓励绿色出行,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加快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大土壤环境监测投入,开展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和污染土地修复治理试点。抓好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重点抓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建设。加快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监管、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考核问责等制度体系。
    (八)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快修订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责任追究。
    (九)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开放。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抓好转型综改区建设,制定实施转型综改“十三五”方案和2016年行动计划。实施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建成煤炭信息监管平台,研究推进煤炭价格形成机制、销售体制、交易方式和储备机制改革,推动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分类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工作,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我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33条措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实施省级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推动金控集团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农信社改革。推进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成立电力交易机构,建立完善电力交易机制,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范围,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推动现代载能企业配套建设自备电厂。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全力抓好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建设。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推进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非煤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环渤海,加强与周边及中部兄弟省份的交流合作,推动黄河金三角、长城金三角建设。面向全球推动“以煤会友”,发展国际友城关系。以“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为主题,打造太原论坛。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运行,构建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务公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稳步推进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工作,加强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2-12 07:28 , Processed in 0.06564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