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芮城)作家刘纪昌《扶贫纪事》出版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9 1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皇皇23万字,历时两年反复打磨,记录一段扶贫时光……日前,运城作家刘纪昌的长篇纪实文学《扶贫纪事》一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本书既是一部生动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了解认识农村问题的活教材。
刘纪昌近影.jpg
透过刘纪昌幽默、灵动又细腻的笔触,一段独特的记录精准扶贫岁月的纪实故事,缓缓在记者面前展开。扶贫的干部不少,写出纪实的并不多。那么,这本书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专访了作者刘纪昌。

主动请缨,来到扶贫第一线

“我是农民的儿子。”提起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刘纪昌脱口而出。

1963年出生于芮城风陵渡的刘纪昌
,平时便喜欢将自己的笔触对准农民、农村。如何创作出更具力度与深度的农村题材作品,是他内心的追求。

“精准扶贫”是一项“大工程”,要想真正彻底了解农村,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2015年,当运城市委号召机关干部下乡扶贫时,刘纪昌就主动向单位——运城市国际金融贷款项目发展中心请缨要求下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功。

2017年,市委要求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刘纪昌再次递交了前往扶贫第一线的申请。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来到了单位帮扶的夏县裴介镇大吕村驻村帮扶。

那年7月4日,刘纪昌刚进入大吕村,整洁的村容村貌扑面而来,还有文明的乡风,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着4000多口人的大吕村,共有25户、57名贫困人员。为了尽快了解情况,他一入村就开始走村入户,挨家挨户串门,可以说,村中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脚印。闲暇之余,他就在村里转转,和村民聊天。

渐渐地,人熟络了,村里的情况也摸透了。就连村里哪里有树、哪里有井,村民哪块地种什么,刘纪昌都了如指掌。从最初的帮扶工作队队员,到一年后的队长,他和工作队成员一起吃住在村,坚守岗位,带着一片赤诚之心和深情厚谊,同贫困户结成了知心朋友。

扎实驻村,乐做帮扶有心人

村里的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因病,有的因残,有的因意外事故,有的因年迈无劳力,有的因无技术……如何帮助这些村民渡过难关、顺利脱贫?刘纪昌和工作队的每一名成员一直在不断思索并实践着。

几年下来,刘纪昌和队员们积极完成帮扶工作,让贫困户享受党和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还为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修缮房屋、寻找外出务工机会、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打官司维护合法权益,为重病贫困户联系医院、解决医疗费用,为特殊贫困户捐款捐物……

逢年过节,他和单位的所有党员干部还会一起上门慰问,给贫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驻村期间,刘纪昌还常常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2017年12月17日,刘纪昌应邀为太原理工大学的老师作了《我在乡下搞扶贫》的演讲。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推出一期简报,全文刊登了这篇演讲稿,并向夏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驻村帮扶队和第一书记推荐,要求认真学习。

2018年,刘纪昌受邀走进更多的机关单位、学校,讲述有关扶贫的感受和体会,让更多人了解党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情况。

2019年,他还为村民上了一堂名为《农民为什么要入党》的特殊党课,为他们解疑释惑。后来,他被邀请为夏县基层干部作了《投身脱贫攻坚,创造诗意生活》的讲座。

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发布后,刘纪昌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为村民作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乡村的美好前景》的讲座,让大家了解了当前农村的不足和缺陷,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每一场讲座,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几年间,村里的大型LED屏亮了,村里的井出水了,村民们种植能力提高了,村里的核桃注册了商标,村里的高标准葡萄示范园基地建起来了……

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和实事,改变了大吕村村民的生活,也见证了帮扶工作队的努力。

融入思考,将见闻倾注笔端

“村里最贫困的一户人家一家三口都是残疾,每天的饭几乎只有充饥一项功能,家里的环境也非常潮湿……”

“有一位好心人,照顾盲童几十年义无反顾……”

“有一位农民大哥,非常热爱土地,科学耕种,种地更像是一种创作……”

如今,提起扶贫工作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他依然如数家珍。“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刘纪昌不禁陷入沉思。

起初,他只是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而,随着素材和思考越来越多,他决定将真实记录的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

2017年10月,在对全村尤其是贫困户有了全面了解后,刘纪昌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将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思倾注笔端。

他的笔下,既有贫困户的困境,扶贫工作中的趣事,也有和他一样的其他扶贫干部,更有对农村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村子里很多动人的故事,缓缓流淌在他的笔尖。他撰写的《扶贫纪事》系列文章,刚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推出,便引起了一定反响。

随后,这些文章先后在《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原《黄河晨报》)《山西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走进乡村的那个早晨》《初识常木林》《跟上双定去卖菜》《好人范锁义》《孩子,有我们在》《玉米啊玉米》……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故事,扶贫干部扎根农村、一心为民,助推产业发展,和群众一起战贫困、拔穷根、奔小康的真实事例,感动了许多读者。

2018年4月,运城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刘纪昌撰写的部分文章编辑成册,以“扶贫纪事”为题,印发给全市扶贫干部阅读、学习,振奋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结集出版,为乡村振兴助力

刘纪昌在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得到了一万余人的点赞,很多人看完后还对文章进行了打赏。而有时他应邀去演讲,一些人深受感染也会为村里的贫困户捐款。最后,他用这些打赏款和捐款共计3800余元,为村里的每个贫困户送去了一件棉大衣。

不仅如此,他还撰写了近10万字的调查报告,探索扶贫内核和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等,部分文章在《南方周末》上刊发。

“我希望让人们看到我们做了什么,帮扶队做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哪些效果,让更多人了解‘精准扶贫’究竟是什么。”他说,希望这份文字能够具有力量,为扶贫尽一份力。

2020年,在帮扶工作队和大吕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吕村的2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如期实现运城市委及夏县县委的既定目标。

就在2020年3月,刘纪昌的《扶贫纪事》系列作品引起了山西省作家协会的关注,并将其收入“山西现实题材长篇作品丛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经过不断落实推进,今年6月底,刘纪昌结束了在大吕村的下乡生活。此时,距离他来到大吕村,已有整整四年。

11月,经过反复打磨,《扶贫纪事》一书终于付梓。手捧着这本书,刘纪昌说:“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把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活呈现出来,为党和政府解决农村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一些资料与借鉴。”

王捷/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3 21:45 , Processed in 0.05341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