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收音机情结(散文)_彭建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4 1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音机情结

在我的书柜里,一直放着一台木壳的老式收音机。这台收音机已经失去了播放功能,调谐和音量旋钮的齿纹被磨得有些平滑,但我还是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宝贝,好好地珍藏着,始终舍不得丢弃。每当看到它,我便会想起它陪伴我度过的难忘岁月,心里总会流动出一股暖流。

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的生活很平淡,人们除了干活外,就是吃饭睡觉,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为了丰富精神生活,我想买台收音机,可是,收音机在当时还没有普及,算是奢侈品。那时,我在村学校当民办教师,每月除挣工分外,国家还发给五块钱生活补贴。省吃俭用积攒了一年多,通过在我们村插队的知识青年,从天津买回这台可以安装4节1号电池的台式半导体收音机。全家人如获至宝,妻子给它做了漂亮的有绣花的罩子,我把它摆放在家中最为显眼的位置。要知道,这可是我家唯一的电子产品啊!

从那以后每个夏夜,家中的小院里就聚满了左邻右里,热闹非凡。大家坐在小木板凳上,一边扇着蒲扇纳凉,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戏曲和评书,一边评论着演员的唱功或复述着评书里的故事情节。无线电波,为清苦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每天晚上,我都会备足电池,以防收音机在播放时突然没电。在那个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买电池的钱成了家里不小的开支,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从来未说什么。

每当夜深,收音机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束语,乡亲们就会意犹未尽地回家,第二天晚上,大家又准时来到小院里。这台收音机,记录着邻里之间淳朴的乡情,也带给我许多难忘的快乐和期盼。

每天早上,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听天气预报,吃饭时也要收听午间新闻。收音机让我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收音机成了我了解外面世界的桥梁。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活多了,晚上妻子要加班摘棉花,剥玉米,我们一边做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聆听着收音机里主持人温婉柔和的声音。除了收听新闻、歌曲、戏剧外,还连续收听了评书艺术家刘兰芳老师的《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田连元老师的《水浒传》《欧阳海之歌》,王刚老师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正是从刘兰芳、田连元、王刚等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演讲中,我了解了中华民族一段段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历史。那些情节曲折、精彩纷呈的故事令我如痴如醉,我的心情与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一起沉浮,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令我牵肠挂肚,寝食难安;他们壮烈不朽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同时,也是收音机的陪伴,让我领略了文学作品的魅力,走上了热爱文学创作的道路。可以说,收音机是我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启蒙老师。

记忆中,由于痴迷于听收音机广播,妻子大声喊我吃饭、干活,我经常听不到,因此,我没少挨妻子的“责骂”。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生活,虽然贫困清苦,虽然紧张忙碌,但有收音机的陪伴,也不觉得乏味劳累。

如今,经过40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们已经进入高科技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手段更加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收音机到彩色电视机,再到电脑、智能手机。一路走来,年逾花甲的我很荣幸地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历程,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虽然我现在已经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但这台承载着我青年时期美好时光的收音机,仍是我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是我一生求知向上的良师益友,是我一份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7:12 , Processed in 0.03882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