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曾经流行的“拉洋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3 08: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晚清、民国时期,许多地方的集市上都会出现围观“拉洋片”(又名“西洋镜”)的盛况。它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工具是一个装有凸透镜的大木箱,负责播放的艺人通过操纵简单的拉绳装置来移动箱子里的图片,使观看者能够在凸透镜放大影像的作用下,看到不断变换的画面,再加上合辙押韵的唱词、解说,敲锣打鼓的伴奏,一定程度上能够带给观众视听兼备的享受。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这种类似于“简易版电影”的娱乐方式对男女老少都很有吸引力。

在我国一度流行的“拉洋片”,既体现出传统的说唱艺术,也吸纳了舶来的技术。它的英文叫raree show或者peep box,据说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建筑师、艺术家阿尔伯蒂发明的。阿尔伯蒂利用光的折射和小孔成像原理,在玻璃片上用透明颜料分别绘制了星空和白昼的景色,将它放置在开有小孔的封闭盒子中,并在背后设置专门的光源,就可以将画面通过小孔投射到黑暗房间里的白色幕布上,类似于后来的“幻灯片”。

在17世纪的荷兰,随着制镜技术和绘画透视技巧的发展,名为“透视盒”的装置开始流行,人们可以透过箱子上安装的凸透镜,观看里面的画片,操纵它的艺人通过改变画面背后的光源,还能达到场景在白天、夜晚之间相互转变的效果。这种表演很快风靡欧洲各地,城市街头、乡间集市上都较为常见。

18世纪至19世纪,还产生了一种叫“中国烟花”的透视盒,它的原理是在光源和图片之间放一个能够转动的轮轴,上面贴着彩色透明纸,转动的时候,观众就看到了烟花效果。

瑶华/文 (《今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1 03:30 , Processed in 0.04206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