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故事] 修孝悌之德 守成仁之本 感念父母之恩 鲁黎明 情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0 10: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相敬如宾

image.png
2007年春节合影

我的父亲鲁腾云出生于1934年6月3日,于1994年9月10日去世,母亲石秀英出生于1937年2月2日,于1997年4月21日去世。父母来到人世间虽然只有60年,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我从出生就没有见过爷爷,听长辈们说,爷爷逃难时死于日军的炮弹之下。爷爷兄弟四人,他是家里的老大,三个弟弟都有自己的家庭。爷爷去世时,父亲只有六岁,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四岁,一个一岁。父亲和两个妹妹还有奶奶只能寄住在老奶家里。时间一久,家里缺吃少穿,为了寻一条生路,奶奶只好改嫁,一个妹妹也被迫送到别人家寄养。

父亲在这种环境下,早早就当起了家,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父亲。父亲到邮电局做了一名投递员,再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与我的母亲结了婚。他们结婚时,母亲家境特殊,兄妹四人,她排行老二,为了生存,家中老大从小就离开家从军了,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姥姥去世时,小舅舅不到一岁,也不懂事,还趴在姥姥怀里哭闹着要吃奶。母亲还有两个幼弟需要照顾,在那种情况下,如果离开,这个家就撑不下去。为了家人,母亲最终选择了留在家,并担当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那种艰辛和付出是不可用言语来描述的。当然,婚后母亲能够留下来照顾姥爷一家,最应该感谢的是父亲的宽宏大量和敢于担当。父亲从结婚那天起,就成了类似于倒插门的女婿(只是我们没有改姓罢了)。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生活在只有20户、百十口人的山村里,距县城百十里。那时生活条件很艰苦,村里人去县城的机会很少,一旦去了县城,找到父母,自然要解决的就是吃饭、住宿问题。父亲是个很热心的人,在县城上班遇到这种事,自然会大包大揽,吃住全管。父母每月只有27斤供养粮(其中45%是细粮,55%是粗粮),那时人的饭量又大,在那里住一晚,吃一天饭,父母就要饿上一星期。村里人虽不知道这些,但回来后都会伸出大拇指夸父亲的热情和踏实。

父亲在单位里更是受人敬重,他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真诚体贴。他最令我敬佩的是在与改嫁奶奶的相处方式上。奶奶改嫁后,父亲与继父及其家里的堂兄弟关系相处得很好,奶奶去世后才能顺顺当当地与我爷爷合葬。在父母的影响下,至今我还和那边的叔叔伯伯们来往一切如常。每逢家里遇到事时,亲人们都会鼎力相助。

父亲是个爱操心的人,他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到什么季节,孩子们该穿什么衣服,换什么鞋子,他都会提前购置好布料。母亲是个贤妻良母,她会把这些东西合理搭配缝制起来,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让我们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每逢过年,父母总会在年三十晚上、初一早上祭完祖后,带着我们去村里挨家挨户地拜年,感谢乡亲们对我们一家人的关照。

父母的言传身教,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力行兄嫂担当

我的父母都是在刚过60岁就离开了我们,那年我32岁,爱人28岁,大弟弟25岁,刚结婚三年,小弟弟不到23岁,还没结婚。父母的离世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让人束手无策。

为了带领好这个家,我们齐心协力,有事多协商、多沟通,担当起了长兄长嫂的责任。从1994年至今,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兄弟三家初一下午总要一起到舅舅、姑姑等长辈家走亲戚。在这之前,我爱人都会给侄子、侄女及弟弟、弟媳置办一些衣服。她在购买时不用打电话询问尺码和颜色,拿回去时,他们穿戴不仅合适,而且还特别喜欢。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山沟里娃娃,由于父母情况特殊,高中一毕业我就主动挑起了耕田种地这些活。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敬重生活、珍惜一切所得,懂得了打铁还需自身硬,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努力付出,才会获得满意人生的道理。

这些道理对我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一个合同工,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山里走到运城,时刻怀感恩之心,用心工作、关爱员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工作上有了成就,家庭相处也十分和睦,这些一是得益于我有一个贤妻,她时刻扶持着我,为我一大家子操劳着;二是我们每遇到事情都会反观、内求,这样就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一家人从饮食起居、行走坐卧开始,遵循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原则,家里充满了烟火气息,亲人间伴随着爱意,其乐融融。

当日子过得可以缓一口气时,生活又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2009年7月的一天,大弟弟来了一通电话,说他身体不适,需要到太原的医院做检查。安排好工作后,我也来到医院。经过一年的治疗,大弟弟终究抵挡不住病痛的折磨,于2010年撒手人寰。大弟弟走后,我和小弟弟担起了应担的责任,患难与共。

但生活总是在时不时地考验着你,2017年小弟弟突然脑出血入院,我和爱人一起帮助照顾弟弟四个多月。我在医院帮忙,爱人在家做饭,那时小弟媳爸爸也在医院住院,不久便去世了。为了给弟弟治病,我和家人去河南南阳、洛阳学艾灸,去河北唐山学针灸,是亲情和爱的力量促使我去付出。真正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爱和行动,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除了平时经常回垣曲帮助弟弟治疗外,我和爱人还把弟弟接到家中精心照顾,他从来时被背着进门,恢复到能够拄着拐杖行走,大小便也基本自理。坚持了五年,小弟弟于2023年1月5日去世。

弟弟去世时疫情刚结束没多久,下葬那天,许多乡邻都到了现场,亲戚们也来帮忙,丧事办得十分顺利。我虽然离开家乡40多年,但每年都会回家看望乡邻,遇到村里红白事时,也会回村帮忙,表达对家乡人的敬意。不吃家乡粮,不喝家乡水,没有家乡人的照顾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以身传承家风

儿女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如今,儿子长大,也有了小孩,这几年除了处理好家庭关系外,每年我都会把双方唯一的老人——丈母娘,接过来孝敬伺候。

丈母娘小脑萎缩,行动不能自理,说话颠三倒四,我们除了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外,平时也会给老人做艾灸,提升免疫力。作为女婿,我也坚持每周给丈母娘洗脚。对于我的细心,丈母娘很享受,我爱人内心也欢喜。在这期间,女儿基本每天都会陪着姥姥睡,儿子在疫情期间也陪着姥姥睡了一个月,小孙子也学会了“察言观色”,及时给太姥递上拐杖,领着太姥上厕所、回房间,提供板凳就座。

同时,我们一家人从身边做起,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家里的活都是抢着干,时常是一个人做饭,另一个人洗菜,再一个人洗碗,可谓其乐融融。

一个家庭就像一棵大树,祖上是树根,父母是树身,儿女是树枝,子孙是叶和果。要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就必须常浇树根。也正因此,我们一家人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感恩他们的护佑之恩、养育之恩。

就连四岁的小孙子也把行礼仪式做得很扎实、到位,懂得敬爱老人、爱护父母,并明白在行礼时应长幼有序,这些都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鲁黎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0:56 , Processed in 0.044326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