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运新城说盐湖,前生今世话盐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 18: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建国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的故事,每一座城市里都有其讲不完的子丑寅卯,我们盐湖当然也不例外。

盐湖区这个名字好美,听来都让人心醉。盐是生命之源,湖有山光水色,两者结合,必是人类起源和发祥地。得名于盐湖,并非信手拈来,有着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理意义。

这里古为盐贩之泽,以盐著称,城南之盐湖,广35公里,袤3-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基地。史载其在新石器时期已被开采利用,为历代帝王府库重要财源之一,被誉为“国之大宝”。

汉武帝、汉章帝、唐太宗、清康熙等数位皇帝曾驾临亲巡,包拯、欧阳修等重臣名宦,亦曾在此驻节经营。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盐湖区,即原来的运城市,后因设市而更名。


古今中外,以城命名的城市很多,如聊城,晋城,郓城等等,不过运城却是因盐湖而设立,其韵味浓郁,别具一格。

盐湖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流域中游,境内涑水横贯,川岭相间,“外则砥柱之险,内则盐地之饶。”《安邑县志》称其“面临神稷,背负中条,虞坂峙南,鸣条踞北;远则大河环卫,近则二水交荥。俯瞰龙潭,万顷琼瑶夺目;仰瞻云岭,千峰翠锦如屏。地不爱宝,池献其祥,国赋斯充,民财以阜,是三藩之都会,实两海之咽喉。”如此优美的赞誉,盐湖区当之无愧。

运城因盐而设城,盐因城而聚散,自秦之后,商通三省,人集五方,庙观学校,官师武备,坊市保甲,一应俱备,延及清朝未见衰落。

至今仍然欣欣向荣,充满勃勃生机,向着美好明天迈进。

盐湖这个名字不仅好听,而且内涵也非常深厚,为市府的所在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今天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不过盐湖也不吝啬,自古以来,它都以其丰硕的胸怀和富有的乳汁,孕育着灿烂夺目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华夏文化的诞生与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浩浩之力。

确切的说,运城的含义是“盐运之城”,或者再简洁一些,就是“运盐之城”。

且此处的“运”,非他处所谓运气的“运”。

运城者,即为了盬盐的运销而设立的城邑也,在中国仅此一处。如此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名字,是何等的大气,何等的深邃,所以说我们在了解古河东风情时,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所住的城市——盐湖即运城的前世今生。

运城古称河东,文化深厚,物产富饶,素有“古中国”之誉,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运城独占鳌头,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

而其特殊地理地位,决定它是因盐湖设城,而盬盐则因城而聚散,城市始终与盐湖“共存亡”,这是不容置疑的史实。

可以说在中国大地上,只有运城的城市名称,是和盐的生产、运销、管理息息相关。人们说:运城没有盐池的存在,它就不会建城;

而运城盐池没有运城这个城市,也难以统管。这种说法,充分说明了运城和运城盐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且从古地名中亦可窥见其端倪。

《山海经》称之为“盐贩之泽”,相传为黄帝氏族的居住地,西周时期为周穆王第五个儿子的封域。春秋时属晋,为苦城,也叫盐邑,是晋大夫郤氏采地。

那时候运城虽然称作城、邑,地盘却不甚大,倒是“苦”因盐而立意,盐因苦而为邑,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盐湖最早见于史书是在战国时期,归魏管辖,名为盐氏。《史记·秦本记》载:昭衰公“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共攻秦,至盐氏而还”。

就是说时由齐国、韩国、魏国、赵国、宋国以及中山国联合出兵攻击秦国,“七国联军”到达盐氏便退回去了。

这个“盐氏”就是盐湖的古地名。到了汉朝,朝廷在全国28郡设置盐官,河东盐官称河东均输长,便驻节在运城一带,当时名为司盐城,驻有司盐都尉,到汉章帝时,又称作监盐城。


不过那时候虽然名为“城”,但是并没有城池建筑,当时的地方行政官吏,都没有设衙门于运城,仅有朝廷盐官驻守于此。所谓的司盐城或监盐城,充其量不过是个小村镇而已,其地位并不高,也不显要。

汉代以后,虽然运城盐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运城的建城问题并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唐大历年间(776年——779年),置两池榷盐使,此地又被称作潞村,是因为路姓人家住在此地,而又濒临盐池水域而得名。现在看来,潞村可为天下当时最大的“村”子了,五代因之不变。

何以被称作为村,而与城的名头相去甚远呢?想来大约是因为面积不大,功能不全,权作一个乡村罢了。只是以村为名,乡土气息味道更浓,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更接近于地气,所以潞村这个名字至今还在使用,运城市区里至今还有一条街道名字叫作潞村巷,很受当地人们喜爱。

不过这种猜想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山西按察使监管河东盐务的蒋兆奎在其所编撰的《河东盐法备览·运治·城垣》一书中写道:“运治之在河东,初不过弹丸一乡镇耳。”

可以说,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对运城盐池的经营均很重视,都相应地采取过一些重要措施。不过当历史发展到元代的时候,其经营运城盐池的举措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建城之动议,并很快付诸于实施。

在此之前,宋、金代时均置盐运使司,只是将管理运城盐池的盐务机构多设在州城解州或安邑。元太宗八年(1236年),时任河东盐运使姚行简为了管理盐也方便,“芟莽夷榛”,向皇上建议在潞村修建一座城池,他“绘图献议,始立司于池北之路村”。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不知什么原因,朝廷又将运司迁回解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运司再次迁回潞村,此时潞村已筑有池神庙、学宫、谯楼和隶役处所等。

元延祐年间(1314年左右),“仁宗以淫雨败池,减免引钞十之六七,民怀帝德”,遂将潞村更名为圣惠镇,“时犹未有城也”。是说由于盐池遭受雨灾,生产受到严重损失,朝廷减免了“引钞”,老百姓感谢皇帝的“恩德”,所以将潞村改名为圣惠镇。

元末在圣慧镇筑城时,是先建运司而后筑城的,有史料介绍,元延祐六年(1319年),圣惠镇改为河东陕西都转运盐运司。不过此时规模并不大,尚无城垣壕沟,且以后都荒废了。

直到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八月,盐运使那海德俊上报朝廷,才始筑新城。是时“丁夫星布,畚插云集”,除庶民输财赴役者外,另有兵丁二千五百人参加,共历时五个月,于当年十二月峻工,初名曰凤凰城。

运城初建成时比较简陋,城垣周长九里十三步,呈正方形,城墙高二丈,池深七尺,绕城一周开有五门,各筑城楼。门的内外左右筑有军庐、稽察所,是巡警稽察所在处。城四角各筑烽火屋,是觇伺防御之所,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又称运司城,简称为运城,于是在我国历史上,惟一因盐务而建立的城池,就出现在河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六百多年来再未曾改姓更名。

运城籍进士,明朝兵部尚书刘敏宽在其《重修运城记》中亦称:“运城草创于古圣惠镇。”运城自元代出世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都充满着浓郁的盐务专城的氛围,说明这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出于盐政的需要。

河东盐利历来是封建政府的重要财政入项,所以“历代治鹾皆设官司,以为经理”。不过,元代以前“榷沽之政,而或入少府,或归大农,或隶度支,即行榷之吏大约分摄于军州郡邑之卒幕,未置专廨”,故“解盐多莅治于解州”。

就是说在元代以前,历代管理运城盐池盐务的官吏,大都设衙门于解州。解州虽然是州府地方行政要员驻地,而且靠近盐池西部,但是由于环绕盐池一周,先是在唐代筑有“壕篱”,到宋代又有“拦马短墙”,其后更有明代筑的“禁墙”,对运城盐池封闭很严,仅开东、西、中三个禁门通行客商。

有些朝代还把东、西两禁门封闭,仅开中禁门通行,于是解州的地理位置就相形见绌,它既不适中,又失之于偏,对运城盐池管理不大方便。

而位于运城盐池东部之安邑县,也不是理想之所在。尤其是至元代时,“盐为诸赋之首,解之盐泽又诸鹾之首”,“会其岁之入,以缗计者二千万”,“租赋外,惟以盐课佐经费”。所以说运城盐池盐务管理事业的繁杂,需要一个较之解州、安邑更适中、更大的城市去统辖。同时由于自唐、宋以后,运城盐池的产盐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生产就需要采办大量的、必需的各种物资,而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盐运事业的兴旺。运城盐池的盐历来行销于秦、晋、豫三省,其时盐的运销全靠车马驮运。在这种形势下,向运城盐池销售物资和往外地运销盐的商贾云集,车马不绝,而解州、安邑城小而且偏,潞村又属弹丸之地,完全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盐业经济的需要。只有建造一个较大的盐城容纳商贾,解决盐业生产供需、运销中的矛盾,才能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再就是元末时期,由于全国各族人民反抗元政府统治的斗争不断深入,蒙古军事贵族的统治已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面对这一状况,元政府为了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保护盐政官吏自身的安全,从而筑城于潞村,更是有着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元人黄觉就说道:潞村“室庐联骈,楼阁辉映。惜乎!散漫纵横,无山溪城隍之固。加以河南不轨之徒。猖狂恣逞,阖镇之民,宵肝蹙额。止以天堑为倚,倘有不虞何可以生?”故当务之急“莫先城事。”于是元政府出于控制池盐业,搜刮盐课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庞大的盐政官僚机构——河东都转运盐使司,专门管理河东盐政,搜刮盐课,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由于盐务繁杂,“解州城小,且偏处一隅,鞭长莫及”,因此“为掌榷近便”而“徙运司于潞村”。

当然城市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宝贵财富,其规模的大小,象征着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所起得作用。而城市的建立,不仅仅因为是战争的需要,而且还催生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用历史发展的视观考量,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着它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宝贵财富。明人许赞说道:“城何义,曰盛也;城何盛,以盛民也,民何以盛,曰盛之以图安也。”河东运司山川开盐池之利,地土负猗顿之富。士庶丛萃,官署森列。“官立而驭御宜严,此城河东之要义也。”

由于运城地理位置的优越,地处于运城盐池中部的北面,尽管它最初不是通都大邑,只是一个小村镇,但是对运城盐池来说,它位置适中,处于交通要道,南来北往,东去西来,极为方便,可以说在这里建造盐务专城是最为理想的。再现古代社会发展的脉络,运城以盬盐而著称于世,猗顿以盬盐业而为商祖,所以以盬盐池为中心建立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河东盐法备览·运河》这样写道:“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城因盛而设,盛即因城而统也。”

运城的建立,也是盐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河东盐法备览·运治》曰:“运治非盐池不立,盐池非运治莫统。”运城于元末建城之后,驻节于此城的多是盐务官署,集中了众多的盐务机构,仅据清代盐业志记载的盐务机构就有:巡盐察院、盐运使署、运同(判)署、经历司署、知事署、库大使署、三场大使署、解州州判署、都司署、把总署、运学教授署等,所以享有“盐务专城”的称谓。随着地方行政机关的移驻,运城城区内的市政建设也逐渐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具有浓郁的盐业特色。

明天顺二年(1458年),运城城改建为四座城门:东曰放晓,西曰留辉,南曰聚宝,北曰迎渠,很有象征寓意。后来到明清两朝又多次进行增修、扩建,使运城城池建筑更加完备,规模更大,逐渐发展成为河东一座名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河东盐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将河东兵备道从蒲州移驻运城,至清末时,城内已建成九坊,即:厚德坊、和睦坊、宝泉坊、货殖坊、荣恩坊、贤良坊、甘泉坊、永丰坊、里仁坊;九坊总分为四街,而且还建成了运储仓、运阜仓、储备粮食;设有养济院、习艺所、公桑园、牛痘局、养病所、育婴堂、粥厂、同善义园、义仓等。这些街坊的命名有很多是与盐池相关的;众多的公益慈善事业,大都是由盐商和盐务官员出资兴办的,它的服务方向也多和运城盐池有关。

为了适应盐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运城城内百货、手工业、饮食业、旅店、盐栈、票号等也纷纷兴起,形成了一个围绕盐业生产、运销事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和繁荣市场。

至此,运城商通三省,人集五方,庙观学校,官师武备,坊市保甲,一应俱备。“百货骈集,珍瑰罗列,几于无物不有”,堪称“四方之通阜”、“三藩之都会”。清朝道光年间,有位山东举人郭书俊来到运城后,身临其境,不胜感慨,在其《鹾城绝句》写道:“居人艳说凤凰城,百货纷纭闹市声。向晚葡萄美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可以想见运城当时热闹繁华的气象。时间推移到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军驱逐道尹,翌年元月二日,在这里建立起河东晋军政令府。

“天下盐治不一,举无专城,河东何以独有专城?”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事实。有旧史称其它盐区未筑城之故,是因为“煮海者商灶延绵沙际,千里相望,如淮浙长芦皆非一州一邑之地,故但居要以临之,而所附则皆通大邑,已有提纲挚领之势”。而河东盬盐生产集中,潞村地理适中,筑城于潞村便于管理,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运城便应运而生了。可见天下万物,成败皆有因果,往往并非偶然为之。由此可见,运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池盐业的生产,搜刮盐课以满足国家政权财政的需要,保护统治者自身安全的目的而兴建。这和西欧中世纪以来的城市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原理,显然是不同的。

地域也和人一样,其优秀与否,不在于自我标榜,全在于自己的实力打造。盐湖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群居从耕,而且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相传境内的稷王山因后稷稼穑而得名;黄帝战蚩尤于盐池;“舜卒鸣条”、“禹践天子位于安邑”;自古为尧舜甸服之地、神禹建都之邦,有着“夏墟”之称,“魏都”之誉,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特别是战国时魏绛徙治于安邑后,更是成为中原重镇,或建都、郡,或设州、道,或置县、邑,久盛不衰。又因其地处要塞,始终为兵家角逐之地。从西汉始,境内为安邑、解县分县而治,历代相袭,直到共和国成立,最终合二为一,归于运城。二零零一年因设立运城市,原运城市改为盐湖区,再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欣欣然彰显于华夏大地。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盐湖区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用人类学的发展眼光来看,地杰人也就灵。盐湖区全境三山一水六分田,而且山、岭、川、滩齐有,既适林牧、宜粮棉,又聚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地理环境,使盐湖区农工并举,五业俱兴,成为山西省重要粮棉基地,晋西南经济、文化中枢,秦、晋、豫三角地带物资的集散地。而且古往今来,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古有风后、关龙逄、关羽、柳元景、关汉卿、曹于汴等名臣贤士,今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程子华和景定成、李歧山、李健吾、阎逢春、丁绍光等革命先躯及艺术巨匠,可谓济世贤地,满园春色。此外,还有池神庙、舜帝庙、关圣家庙、唐泛舟禅师塔、太平兴国寺塔及蔡伦墓、杜康墓、刘伶墓等一批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古建筑物,为炎黄子孙所神往,所以享有“九曲黄河一明珠”之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20:04 , Processed in 0.04594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