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马泉沟走“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0 1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泉沟的柿子红了。

串串柿子挂满廊檐、树丫,像节日的灯笼,将冬日的小山村点缀得生机勃勃。男人们忙着采收、挂柿、晾晒,女人们分拣、削皮、穿串,坐镇守摊,家家忙得热火朝天。远道而来的拍客,拿着相机、手机,蹲着或趴着,变着花样拍摄丰收景象……

继“红”过的红叶之后,特色柿饼加工再次让这个小山村火了起来。

用不了多久,这些“小灯笼”将变身柿饼销往远方。它们就是马泉沟有名的水化柿饼。

此刻,您不妨与记者一道,走近马泉沟,听一听马泉沟走“红”的故事。

天赐红叶

马泉沟地处中条山腹地,在平陆县城东50公里,海拔760米左右,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旱作农业区,山大沟深、群众分散而居,交通不便。

全村23个自然庄11个居民组共414户人,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贫困率近16%。很多年里,马泉沟都头顶贫穷落后、信息闭塞的“穷”帽子。

穷归穷,大自然赐予这里的自然风光,却妙不可言。最大的恩赐就是秋冬季节的一片红——红叶、红柿、红花椒。

马泉沟村域面积19.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2.4%。山坡上的红叶树种以黄栌木、红栌木为主,还有点缀在山坡山坳里的元宝枫、山枫树、柿子树以及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有上万亩。

听马泉沟的老年人讲,这红叶好像一直就有,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说不清。只是,在过去那些生火做饭烤火取暖靠上山砍柴的年代,这些灌木丛还来不及惊艳便被砍倒晾干,送进了灶膛,除非它们长在险峻地带。

马泉沟的红叶有贡献、有历史、有故事,是马泉沟人祖祖辈辈生命中的一片红。

这些年,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山上的树木得到了保护。于是,一入秋,红色便在山峦间日渐蔓延,先是不易察觉的熏黄,然后过渡到淡红、艳红,秋越深,红越浓。阳历十月是最佳观赏期,极目处,漫山遍野,层林尽染,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叠叠,四野八方都充满了节日般的红火,或热烈或温婉或冷艳,浓妆淡抹,扣人心弦。

而大自然赋予马泉沟的另一“红”则是水化柿,无核。顾名思义,加工成柿饼后遇水即化,这在国内独具特色。据平陆县志记载,马泉沟的水化柿有着1350多年的种植历史,相传清朝年间曾为皇家贡品。

马泉沟的又一“红”是花椒,这是马泉沟目前正在着力培育的新产业。

靠“红”吃“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马泉沟则是靠“红”吃“红”了。

5年前,依托万亩红叶资源,马泉沟成立了旅游公司。

在平陆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背景下,2016年,马泉沟尝试举办了第一届以“赏东山红叶,品水化柿子,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

景远就得多吆喝。平陆县电视台作为马泉沟的帮扶单位,凭借宣传优势,前期大量造势,邀请多家媒体、自媒体及许多摄影达人、网络大咖剧透踩线,期间又全程跟进报道。首届旅游节意外爆火,游客日均3000人。

“人山人海啊,村里从来没有过那样的热闹劲儿,想起当时的情景,现在还激动得不行。”马泉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建业说。

太火了,以至于村里预估不足,车辆堵了几公里,游客来了没饭吃。为了救“火”,马泉沟村“两委”紧急组织党员干部疏导交通,在村委大院做大锅菜,炸油饼、熬米汤,捧出山里人全部的热情……

尽管那年的旅游节并没有带来多少收入,但鼓舞了马泉沟的“两委”班子,振奋了全村人,也提高了马泉沟的知名度。

于是,一年一个台阶,马泉沟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快马加鞭,各项工作加速提档。从2018年开始,村里连续两年争取扶贫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拓宽改造了沿山公路、修建了循环赏景公路、接待中心、停车场、观景亭、登山步道、星级公厕等,景区大门、道路绿化、景区小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围绕“美食留人”,马泉沟着力打造农家乐。他们专门邀请平陆县利丰职业培训学校到村里举办农民专题培训班,组织群众免费学习烹调。同时,协调县餐饮协会现场指导农户开办农家乐。

营业是营业了,服务也要跟得上。为此,村里先后组织150余名群众赴陕西重泉古镇、河南重度沟参观学习,引导大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教他们如何接待游客、文明服务。

帮扶单位平陆县电视台不仅捐款捐物,还多次组织摄影大赛、拳击赛、篮球赛、文艺表演等,吸引游客。

2020年,村里在道路沿线群众房前屋后、景区内的承包土地栽种了各种花草,7月初花开后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景赏花,从而拉长旅游季。同时,穿村而过的长命河河道生态修复治理一期项目已基本结束。今年夏秋季节,已有许多外地游客带着孩子到此游玩。目前,长命河二期生态治理项目也已上报。

这每年一届的红叶文化旅游节,一届比一届火爆。

截至目前,马泉沟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以“赏条山红叶,品水化柿子,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万亩红叶美景连年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撂响全国。今年,旅游节因汛情被取消,但在红叶期,游客仍然日均200人左右。

马泉沟的口号是“让游客到马泉沟洗洗胃、洗洗肺、静静心”。

红叶文化旅游节显然已成了平陆旅游新名片。

“春到部官看桃花,夏到张店避酷暑,秋到东山赏红叶,冬到三湾观天鹅”。

马泉沟的一系列动作可不只是图热闹。

文化旅游节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注入了活力,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使贫困户快速脱贫。

去年旅游节有15户村民开办了农家乐。今年,村里的小吃文化大院投入使用,有30家摆出了小吃摊,旅游节期间每家毛收入日均1000元以上;16家在门前路边摆摊销售农副产品。一个旅游节,让马泉沟人卖空了家里的存货:蜂蜜、木耳、山核桃、红小豆等。

此外,景区共有31名环卫工从事景区服务获得劳务报酬。

依托红叶文化旅游节,马泉沟的水化柿饼品牌日渐走红走远,每公斤价格从4元提升到15元。

2020年,马泉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今年,因旅游节被取消,村集体经济收入比去年略低,但也在十几万元。

显然,马泉沟已经初步蹚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马泉沟村党支部也愈发坚定信念:走生态旅游经济之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使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旅游服务业,践行由生态资源向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的转变。

党建引领

从一个贫穷落后村迅速发展成远近有名的旅游村,除了自然优势,还靠什么?

采访中,村民们一致认为,是马泉沟强大的党支部。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

早在2008年以前,本村在外成功创业的葛元龙致富不忘故乡土,毅然回村竞选任职,在他的带领下,马泉沟健全了村民议事决策制度,解决了集体耕地、山林资源随意发包问题,化解了集体债务,成立了水化柿农民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20万元,将村原小学改建成了标准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建强了村领导班子,赢得了群众信任,他们是村子迅速发展的主力军,素质过硬,能力超强。

从那时开始,马泉沟有了发展整体规划,并有序推进。凡事民主决议,收支全部公开。

马泉沟村现有党员62名。“我们对党、对群众绝对忠诚。我说的‘绝对’二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张建业说。

马泉沟广大党员有这种觉悟——自己就是带领村民致富的火车头,在村里的各项工作中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每个骨干党员就近结对帮扶群众,骨干党员及时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所需。全体党员组建了“我是马泉沟一红叶”志愿服务队,每年旅游节期间,党员就是志愿者,疏导交通打扫卫生,紧急协调处理游客的大小事情。

多年来,马泉沟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及全村村民,立足群众需求,着力做好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针对村内道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党支部一班人多方筹集资金,日夜盯靠在施工现场,仅用一个半月就建成了江树爻道路4.36公里,硬化田间路8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针对自来水压力小、水流小、管道老化情况,村支部一班人积极与水利部门对接,建蓄水池6座,总容量达2300立方米,建泵站3个,铺设管道近7公里,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引到了每家每户,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浇地难”问题;针对群众没有活动场所、小麦没有晾晒场地、柿饼没有烤房的问题,村支部一班人主动谋划、亲自上阵,铺装晾晒场,搭建晾晒篷,建设粮仓,硬化文化广场,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群众对村领导班子的满意度空前提高。

这些年,马泉沟先后被评为省、市级文明村,多次受到市县两级表彰。2019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特色花海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乡村”;今年6月,马泉沟党支部又被山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未来可期

马泉沟红叶文化旅游节不仅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更大的价值在于带动了马泉沟村特色产业水化柿的良性发展。

马泉沟村的特色产业就是水化柿饼,马泉沟人努力的目标就是让水化柿饼成为乡亲们致富的“蜜罐子”。

马泉沟水化柿因特色鲜明,号称“居国内柿种之首”。但在几年前,因交通不便、宣传不够、销路不畅等原因导致村民发展信心不足,产业没有规模。针对这种情况,马泉沟村“两委”、帮扶工作队通过宣传发动,鼓励督促,引导村民树立发展特色产业水化柿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平陆县电视台免费提供柿树苗、花椒苗两万余株,分发给当时的贫困户,督促他们栽种养护,尤其保证贫困户户均两亩干果林。种了还要会管,为了让柿农椒农掌握管理技术,村里多次召集果农培训,组织群众到韩城学习花椒种植技术,到富平学习柿饼先进加工技术,到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相似的永济、芮城学习,到夏县祁家河参观,多次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交流经验。

柿饼的加工环节对柿饼的品质影响极大。之前马泉沟曾有过两年因连阴雨导致柿农分文未入的教训。因此,村里争取扶贫整合资金110万元,为村里新建四间柿饼烤房及800平方米晾晒棚。为了解决加工工艺落后的问题,村干部和工作队多次自费出外学习,回村后摸索推广,先进的加工方法获得了柿农的一致认可,提高了加工的效率,也能保证柿饼的品质。

同时,为了保证水化柿饼的品质,保护品牌,马泉沟水化柿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注册了“长命河”商标,统一包装销售。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又成立了柿饼公益协会。

目前,马泉沟水化柿已通过农业部检测被确定为绿色食品。

通过几年的努力,马泉沟水化柿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水化柿总面积达到了1300亩,今年村民外出观摩后信心大增,纷纷表示要扩大种植规模。

该村村民杨世红全家四口人,两个学生,夫妇二人勤劳肯干,以前靠打零工种庄稼为生,总是入不敷出。近几年,夫妻两人掌握了种植技术,一跃成了柿饼大户,去年柿饼收入超过10万元。在马泉沟村,柿饼收入在七八万元的农户还有很多。

今年雨水充足,柿子产量更高。村民马文红是种植大户,他家11亩柿子今年的产量约一万公斤,可加工约2000公斤柿饼,现在正是上霜阶段,再有几天就上市了,其中部分已被预订出去。

马泉沟第一书记贺胜华介绍,全村今年柿子总产量比去年多一万公斤左右,价格比去年略高,这么算下来,柿子总收入肯定比去年高,预估在200万元以上。

马泉沟人依靠红叶子、“蜜罐子”,荡起了生活的热情。有理由相信,随着柿树种植面积、品牌影响力的扩大,马泉沟人的生活将愈发红红火火。

李婉玉  郑宏伟 窦晓军/通信报道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0.06141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