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茅津古渡今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3 1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峡束春涛万丈深,

唤船人立石岩阴。

棹声欸乃连山应,

旗影悠扬隔水临。

宿雨乍收山积翠,

夕阳倒射浪浮金。

南来北去人空老,

浩浩东流无古今。

(明 王翰《茅津晚渡》)

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在笔者走过的黄河渡口中,茅津渡是很特别的存在。

一般渡口大都商业繁盛、水手辈出,这里却造就了一批批入围列榜的文人,可以说是人才辈出。

这个渡口,更是驻足过唐太宗、王维、钱起、韩愈、顾非熊、薛逢、司马光等人。他们在这里登高望远,吟诗作赋,诗中高拔的意境、浓郁的情感,熏染了一代代文人文风,滋养和酝酿了当地的文化传统。

军事要冲

中国军事史上的两个经典案例、文学史上的两个著名成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都发生在这里。大军出征,必经之地一定是茅津渡。

春秋时期,虞、虢两国相邻,虞国北邻晋国。晋献公野心勃勃,兼并控制了邻近诸多小国,胃口也越来越大。接下来的目标,晋国瞄准了虞国和虢国。

此时的虢国比较强大,而虞国弱小却地势险要,是晋国吞并虢国的必经之路。面对强大的晋国,虢、虞两国抱团取暖,结成联盟。

晋献公老谋深算,他深知不灭虞国难以兼并虢国。于是,他对虢国先施“美人计”,再施“离间计”,削弱其国力。对虞国,晋献公用“假途”之计:他用白玉之璧、千里宝马贿赂虞公,请借虞国之道出兵伐虢。虞公贪财,竟许诺晋国借经虞地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说:“虢,虞之唇也,唇亡齿寒。晋今日取虢,而虞明日从而亡也。”虞公却把这忠言当成了耳旁风。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借道于虞,率大军由茅津横渡黄河南下。车辚辚,马萧萧,晋军旌旗指处,所向披靡,虢国告灭。此时,失去了近邻盟友的虞国唇亡而齿寒,被班师的晋军顺道轻松拿下了。

回看历史烟云,时局变幻,几多感慨,几多叹息。

悠久繁盛

茅津渡又叫“陕津渡”,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云:“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戌邑也,津亦取名。”此为茅津的由来。后因别于茅津村,人们才将之称为“茅津渡”。《平陆县志》载:“茅津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据载,茅津在春秋战国时,已形成渡口,且是兵家必争之地。

茅津渡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春秋时期,晋国重臣先轸为晋国崛起立下大功,晋文公为表心意,封其弟先茅为大夫,封地在“先茅之县”,即现在的茅津渡。公元前627年,晋国与白翟在箕地作战,元帅先轸、先茅及儿子不幸战死,晋文公又将先茅封地赏给荐贤有功的胥臣。胥臣为纪念他敬重的先茅,便将封地改称为茅城,又令先茅家臣一律改姓为茅,茅姓从此诞生。作为一代贤者,无论先茅还是胥臣,都是文化深厚之人,此地人才辈出、文化繁盛,是必然的。

西汉初,大阳县(唐代改平陆县)县城定于茅津村。新城规模宏大,建制完整,楼宇高挺,街肆宽阔。县府大堂、东西六房、知县宅、典史宅、监狱、察院、布政分司、府学、税课司,一个比一个漂亮。茅津村尽得地利,享受了全县最好的教育设施,同时也引动了私人办学的新风。而南移的古虞文脉,则给了茅津人空前的艺术浸润,奠定了茅津人重视精神文化的传统。

同碛口一样,茅津镇是一个因渡口而兴的大镇。不同于吕梁山区,晋南从春秋战国时期陶朱猗顿开始,就有兴商传统,是晋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先不说蒲州故郡,单说新绛县、盐湖区这些地方,一直到民国初年都是北中国非常重要的商埠。

在1937年之前,茅津镇作为晋南地区货物转运的枢纽,运城的盐,平陆东山的煤炭,在茅津渡装船,再走陆路散运中原各地。民国初年,陇海铁路只修到河南观音堂一带,山西出晋货物大部分要靠走三门航道外运。

(王伟/文《新华每日电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21:42 , Processed in 0.076388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