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稷山怒吼剧团——民族觉醒的怒吼强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3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茜 王捷 /文
1938年,怒吼剧团在清河镇三交村演出期间合影的翻拍照。.jpg
在稷山,只要提起抗日救国的那段峥嵘岁月,人们便会联想到稷山第一个抗日宣传团体——怒吼剧团。

原来,这是一群由爱国师生组成的抗日剧团。在抗日救国的危难时刻,他们积极宣传抗日思想,为人民群众做了一次次生动有力的战前动员,发出了民族觉醒的怒吼强音。

虽然现在怒吼剧团的成员均已离世,但这份宣传抗日的精神凝聚,穿透历史的光晕,仍然回荡在稷山人乃至晋南人的心中。
王彬(右)向记者介绍,现在的稷山县清河初中,就建在原清河三高的旧址上。.jpg
前不久,笔者在稷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王彬的带领下,探访了怒吼剧团旧址,稷山县清河县立第三民族高级小学(如今为稷山县清河初中)。为进一步还原怒吼剧团的面貌,我们拜访了第一位搜集整理、撰写怒吼剧团史料的后稷文化研究会会长宁水龙。透过宁水龙和王彬的叙述,印刻在运城抗日斗争史上的这个抗日剧团,渐渐有了轮廓。

剧团怒吼为了觉醒

1975年,20多岁的宁水龙是一名教师。当他得知稷山县档案馆正抽调人员,参与采写稷山革命史工作,便毅然报了名。成为其中一员后,他先后挖掘抢救了许多革命史料,怒吼剧团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后采访了13位曾发动或参与怒吼剧团的当事人,他们那时已五六十岁。而1937年,他们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宁水龙感慨道。

1937年9月18日,八路军总部北上抗日,途经稷山。八路军鼓舞人心的抗日宣传,在人民群众中传为佳话,特别是八路军“火线剧团”在清河镇为广大群众演出的抗日活报剧(即现在的话剧),深深感染了清河三高的爱国师生。

宁水龙说,三高是个素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七七事变”以前,就曾发起过反封建、反劣绅、反奴化教育等学潮斗争。据怒吼剧团的老人们讲,尽管如此,但信息还是比较封闭,不知道当时日本人打到哪里了、全国形势什么样。直到总部的人来后,人们才知道日军已占领太原,马上就要过临汾了,局势十分危急。人们无不忧心如焚,清河三高的师生们更是满腔悲愤,认为不能再麻木不仁了,必须奋力反抗。

1937年10月,二区牺盟会特派员吕光辰和三高进步教师赵之梁、骆真、刘健等人一起商议,鉴于眼下大敌当前、时局紧张,一些学生已被家长唤回家中,不再上学,可以动员一些思想进步、抗日热情高涨的学生,组织一支剧团,运用戏剧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当地民众开展抗日宣传。同时,刘健提议剧团名字叫“怒吼”,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清河三高的爱国师生们认为,抗日救亡,人人有责,虽不能和八路军一起上前线,但可以向群众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为抗战贡献力量。”宁水龙说,“他们认为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要通过怒吼,唤醒睡着的民众。这也是他们叫‘怒吼剧团’的原因。”

剧团成立的消息一经传开,三高很多学生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最终,段文保、贾坤南、梁忠保、王富荣(王冰)、支十铨等30余名学生加入了剧团。

抗日宣传催人奋进

1937年10月至次年2月,怒吼剧团在稷山、汾南、新绛一带巡回演出,进行抗日宣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当地抗战工作的迅速开展,并对以后新军212旅54团的组建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剧团成立之初,幕布、戏服、道具、乐器等要啥没啥,怎么办?师生们的“妙招”就是一凭募捐、二凭借。宁水龙说,教师骆真和学生梁忠保、冯守昌家里比较富裕,就带头从家里拿了不少钱置办道具。梁忠保为了解决剧团的幕布问题,还从家中拿了一大捆蓝布。学生王富荣家里开茶叶店,但因家人思想比较守旧,便对父亲称学校让做童子军衣服,讨了10元钱交给剧团。有的学生家境贫寒,也尽量节衣缩食,捐点钱来尽心意。后来,剧团购置了侧幕和部分道具,二区牺盟会赠送了前幕,而剩下的戏装和道具等都是靠大伙儿四处借的,有的人干脆拿自己的东西来代替。

宁水龙介绍,当年剧团演出以活报剧和歌曲为主,内容均以抗日救国为题材。演出没有现成的剧本,师生们便自己创作,并凭着记忆,将运城“民先”抗日团体成立的“大众”剧团演出时的节目重新整理改编,以对话韵白、间或夹插歌曲伴唱和音乐伴奏的表演形式,令剧情集中、节奏明快,使观众一看就懂。其精心编创的《放下你的鞭子》《死亡线上》《逃难》《捉汉奸》等剧目和演唱的《救亡进行曲》《九・一八小调》《五月的鲜花》《保卫黄河》《救中国》等歌曲,饱含了对日军暴行的血泪控诉,是唤起民众奋起抗战的冲天怒吼。

除了一场场振奋人心的节目外,每到一处,剧团成员还会在墙上书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宁死不当亡国奴”等抗日标语,有的走门串户,动员群众抗日募捐,有的到街头进行抗日演讲,用一切形式呼吁民众一致抗战。

“那时条件比较艰苦,剧团的师生们步行到周边村庄演出,大村演两天,小村演一天。”宁水龙说,但无论环境怎样,他们都坚持演出,并延伸到汾南、新绛等一些村子,足迹遍布30余个村庄。

渐渐地,“怒吼剧团”在汾南一带很快扬了名,得到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欢迎,也把抗日救国的理念传给了更多的人。许多人看了他们的演出后,报名参加抗日自卫队。仅一个三交村,当时就有30余人加入了抗日队伍。

革命精神赓续绵延

然而,随着形势愈发严峻,怒吼剧团的演出也渐渐受到限制。“怒吼剧团人数最鼎盛时有90余人,但因时局变化,一些人离开剧团后无法返回,到后来还有二三十人。”宁水龙说,1938年3月3日,日军入侵稷山县城,清河三高被迫停课,怒吼剧团自此也彻底画上了句号。尽管如此,但参加过怒吼剧团的一些同志,分散在各地依然坚持抗战。

“怒吼剧团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汾南一带广大民众中扩大了抗日宣传,在日军入侵稷山的关键时刻,实际上是对当地人民群众的一次生动有力的战前动员。”宁水龙说。

他介绍,怒吼剧团锻炼了一批向往革命的进步青年和积极分子,引导很多人争相投军参战,致力于抗战工作。其发起人吕光辰、赵之梁、骆真、刘健等人先后加入党组织,担负起更重要的革命工作。

而梁忠保、段文保、贾坤南、王富荣等人,后来都参加了稷山县抗日游击队(后编为新军212旅54团),梁忠保还曾担任游击队队长。他们为党做了很多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也因此,在宁水龙看来,怒吼剧团的诞生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个意义就是为共产党在稷山建立党组织做了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通过怒吼剧团,上级党组织发现并提拔了一批干部,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后来组成了中共稷山第一届县委。”他说,“第二是扩大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让人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真实面貌。剧团中很多人都参加了革命,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跨过40余年的岁月更迭,直到现在,宁水龙依然记得关于怒吼剧团的点滴。“退休干部贾坤南曾对我说,他再不讲这段历史就没人知道了,让我十分感慨。”他说,也因此,他希望这份团结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力量能被传承下去。

“怒吼剧团是在日军入侵、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诞生的,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有志之士奋力追求思想解放、探索抗日救国之路的满腔热血和不懈努力,我们有责任让这份精神不断延续下去。”王彬说。

如今,整洁一新的稷山县清河初中两侧,写有“稷王山下师魂铸就,代代园丁丹心育人传道授业;清河域外宏图展昭,莘莘学子矢志成才脱颖折桂”的楹联格外抢眼。校园内书声琅琅,像是纪念革命先辈的声声追忆,又像是赓续精神的铮铮誓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8:10 , Processed in 0.07235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