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卿头镇张坊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0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存有报纸1350多种、期刊图书7.5万余本。从1981年始建,该图书馆历经40余年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智囊库”和日常“充电”学习的好去处。

图书馆设有勤俭节约图书专柜,《家庭节约小窍门》《节水农业》《勤俭的故事》等勤俭节约类图书应有尽有。这些书籍不仅承载着创办者杜德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理念,更见证着乡村的发展振兴。除了推广勤俭节约类图书,杜德建还通过诗歌、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让厉行节约、崇尚简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克勤克俭建书馆

图书馆创办伊始,杜德建的手头并不宽裕。没有场地,他就将婚房腾出来作为书屋;没有书架,他就自己动手垒砖搭板,并把家里仅有的一张方桌、四条长凳搬来充当书桌;没有启动资金,他便找同学、亲戚去借去凑……靠着这样的克勤克俭,杜德建在举步维艰中建起了“农民家庭图书馆”。

40余年来,杜德建始终勤俭节约,新衣服舍不得买,新房子舍不得盖,家中几乎没有添过一样值钱的东西,但他却坚持每年自费3000多元订阅《人民日报》《半月谈》等上百种报刊。为了攒钱购买图书,他省吃俭用,用辛苦积攒的钱先后40余次奔赴北京、太原、西安、郑州等地购书。在外地购书期间,为节省食宿方面的开支,他冬住候车室,夏宿街道旁,渴了喝凉水,饿了啃馒头。杜德建的父亲是名老党员,临终前,最放心不下图书馆,反复叮咛他道:“我死后别设宴待客,省下的钱用来买书订报。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把图书馆办下去。”

在杜德建家里,书住好厦,人住破房。直到2016年,杜德建一家才搬出漏雨透风的房子。看着乡亲们送来“为大家,舍小家,一家辛苦富万家”的条幅,杜德建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图书馆办得更好,让乡亲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以身作则树家风

杜德建热爱写作,多年来精心创作了200余首诗歌,他一直秉承节约理念,写作所用的纸张都是正反面写满。

杜德建不仅自己厉行节约,也将这种传统美德作为家风传承发扬。在他的家中,坐凳垫子是方便面包装盒裁的,扇子是硬纸片剪的,背包和帐篷是废弃化肥袋改的,淘米水洗头浇花,洗脸水涮拖把擦地……在杜德建家,每一样东西都物尽其用。

杜德建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勤俭节约教育。女儿小的时候有一次将吃不了的半个馒头偷偷扔了,杜德建发现后罚女儿背古诗《悯农》50遍,并让女儿写出检查与承诺,让其从小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2015年,杜德建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荣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荣誉称号。

身体力行倡节俭

杜德建在家庭图书馆中开设了勤俭节约图书专柜,存放有《勤俭美德故事》《公民道德故事》《只有一个地球》等大量勤俭节约主题的图书杂志,让村民能够通过阅读书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群众因为距离远或农忙无法来到图书馆阅读,杜德建就联合志愿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送书下乡、送书到田间地头。

杜德建不仅是勤俭节约的践行者,更是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不仅注重在日常交往中向村民传播勤俭节约的理念,还将所思所想用诗歌、快板等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与大家共享,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影响身边的人。

杜德建说:“我希望能尽我所能去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让这种美德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大家携手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20:17 , Processed in 0.06482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