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1978年黄村公社在山西先行改革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8 1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今年5月上旬,《新华社》发了《1978年,改革从农村开始突破》的文章。2018年10月上旬,《新华社》又发了《一个红手印,一个政策,一个开始》文章。“1978年那个冬夜,小岗村18位农民决定划分作业组时说,宁肯坐牢,也不能饿肚子,于是,按下红手印”(见10月8日《山西日报》)。这事,确实有风险。通过学习总书记关于振兴乡村的讲话,我不由地想起了黄村公社40年前,在山西农村先行改革的情景。“1978年秋季,黄村公社67个生产队,全部划分了作业组。有人在县委常委会上建议撤我的职。”

    1977年秋,黄村大队的一队修村,大队的五、六队,率先划分作业组,联产计酬,粮棉产量倍增。1977年末,我根据他们的经验、教训,编写了《黄村公社经营管理九十条》。在上下反复讨论之后,修改为“十章一百条”。1978年秋,全公社67个生产队,全部划分为2—3个作业组,联产计酬,超产部分,队、组五五分成,大大释放了生产力,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粮棉产量大增;一个工的分红值,由三四毛增加到六七毛、八九毛,群众欢欣鼓舞。春节时,有的家户贴上了联产承包的颂联。1979年运城地委、行署授予黄村公社河津唯一的“大寨式公社”锦旗。联产承包这件事,传到省上。1980年1月,三中全会结束不久,省上便派了著名记者宋新柱等四人,进行了三天采访。1980年2月7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四化英雄谱”栏发表了《从门外到门里——黄村公社党委书记张俊祥钻研经营管理的事迹》,约4500字的长篇通讯,并配发了《希望有更多的管理专家》评论员文章,号召全省学习。2月25日,运城地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学习。3月9日河津县委将本“通讯”翻印2000份,发文要求全县学习并发出《关于开展向张俊祥同志学习的通知》。县志《1980年大事》唯记了这一条。

    黄村公社的改革,已过去40年了,想不到,省上还惦记着这件事。今年六月下旬,《山西农民报》主任记者前来采访,并在7月20日从头版到二版,刊登了《张俊祥,山西农村改革的先行者》长篇通讯,并配发了我当年编写“十章一百条”照片和近照。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大庆。此时此刻,回首1978年黄村公社率先改革的历程,感悟深刻,启示颇多,主要有四:

    第一,继往开来,将改革进行到底。任何改革,都会有冷风、有困难、有阻力。我是1973年初,到黄村公社担任党委书记的。几年的大批大斗、割资本主义尾巴结果,粮棉产量徘徊,农民收入不增,我心里着急。1977年小麦碾打时,在卫庄搞了超碾一万斤,奖二斤白糖、多记五个工的办法,加快了碾打进度。对此,仍有冷言冷语,说我违背了大寨评工计酬办法,反大寨,但我仍在全公社推广。1977年秋,修村五、六队划分了作业组。这两个队耕地、水地面积相同。六队作业组中途流产。秋收结果,五队比六队多产粮三四万斤。我召开公社“三干”会讨论,在全公社推行了修村五队、黄村一队的经验。但有的领导和队干说,“十章一百条”是资本主义,破坏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云云。我又组织全公社讨论,统一了思想,继续推行。正如《山西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说:“张俊祥同志……在打倒‘四人帮’后,较早地、大胆地支持了少数生产队实行定额管理、作业组联产计酬责任制……三中全会以后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吹来一股否定作业组的冷风,他毫不动摇,毫不退缩,坚决抵制了这股冷风,把联产计酬作业组坚持办下去,并且逐步推广,充分表现了他大无畏的勇气和革命的坚持定性。”通过学习总书记关于振兴乡村的讲话,联想1978年黄村公社的改革,看到40年以来我国发生的举世瞩目变化,深感出路在改革,发展在改革,乡村振兴在改革,人民日益追求的美好生活实现,也在改革。现在正推行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一村一品,“互联网+”,特色兴农,美丽乡村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无疑,也会有阻力。但是,只要不违背群众自愿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停顿,不退缩,锐意进取,将改革进行到底,一定会成功。

    第二,注重问题导向,注重补短板。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目前在农村反映的比较明显。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三农”。因此,深化改革,振兴乡村,是“三农”工作战略性总抓手。我们退休人员也要尽其所能作为。

    第三,中国梦,是我们的梦。4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40年前,我是公社党委书记,以民为本,重任在肩。实行改革,理所当然。退休了,也要尽力而为,发挥余热。要继续探讨河津古代“一都四国”历史;研究禹凿龙门和鱼跃龙门,以传承河津的优秀传统文化。

    黄村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像样的企业,是一个纯农业村。1978年在山西率先进行了改革。40年以来,黄村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抓改革,一年比一年有变化。近日,我到黄村看了一天。这些年,黄村一班人,继往开来,勇立潮头,在土地流转,产业转型,特色农业,品牌兴农,生态文明,发展文化旅游,壮大村级经济等诸方面,先行一步。产业兴了,农民富了,在奔小康大道上走在前头。河津像这样的典型还有许多。我们退休了,根据所知、所及、所能,热情予以点赞,为振兴乡村,为宣传我国40年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尽力而为。



    第四,2018年10月8日,《山西日报》载:“金秋时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人流不断,人们通过一张老照片感受历史。”建议我市也可借鉴。

张俊祥/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9 01:37 , Processed in 0.06174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