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李悝调丰补歉稳人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7 10: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侯杰

“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私人讲学兴盛,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李悝(kuī,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正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改革家之一。

当时李悝所在的魏国,经济、军事实力皆无优势可言,唯一的优势是拥有睿智精明、励精图治的魏文侯。征战正酣的年代,魏文侯仍不忘“招才引智”,他邀请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来到西河地区(山西西南部黄河沿岸)讲学,并带头拜师,李悝、吴起等皆集聚子夏麾下,后来形成著名的西河学派

在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对外连年交战,相互蚕食,对内发展新兴封建势力,打击奴隶主旧势力,变法活动此起彼伏。魏文侯即位魏国君主后,熟知李悝品行才学,便任其为相,开启轰轰烈烈的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增加播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和“善平籴”(dí,买进,跟“粜”相对应)政策;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功国家的人,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的农业私有化,导致粮食和产品货币化、市场化,富商买贱卖贵,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荡,李悝建议实行“平籴法”。改革的实质,是政府背书,以财政为后盾,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资,建立粮食储备,以储备粮调丰补歉,实行“宏观调控”。

李悝的平籴法,就是将粮食收获分为丰年和歉年,按照产量的上中下三等,分情况收购储备,并在灾年视不同情况售粮救济农民,以丰年之有余补歉年不足。在具体实施中,法令规定以“治田百亩”的一个农家作为计算单位,上熟、中熟、下熟时由政府分别收购其余粮三百、二百、一百石,以防止粮价下跌。如遇歉收年份,小饥则政府以下熟所收一百石出售,中饥则以中熟收购的二百石出售,大饥则以上熟收购的三百石出售。

事实上,“平籴法”也是“平粜法”,平粜者,即以平价卖粮,借此确保百姓们不会因为灾荒导致歉收,无粮可吃而逃亡,同时打击囤积居奇,回笼货币,国库收入也随之大大提高。李悝的改革不仅仅是“重农”“重法”“魏武卒”(训练部队特种兵)的简单变法,更是一次根本上的政治革新,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使得魏国国力迅速增强,西伐秦国,北伐中山,南攻宋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古往今来,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朝历代都对粮食仓储给予足够的重视且不遗余力进行建设。隋末大乱时,粮仓成为影响称王的关键。瓦岗军将领李密夺取洛口仓后,大量饥民和缺粮的义军闻讯投奔,为瓦岗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随后,李密大意丢失洛口仓和回洛仓,数十万之众一瞬间崩溃。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与其“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九字箴言也不无关系。

李悝的贡献在于政府手段与市场调节相呼应,干预影响物价,确保人心安定,社会平稳,“平籴法”成为后来均输、常平仓等办法的始祖。

(《现代家庭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5:03 , Processed in 0.06651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