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关公(关羽)史料、遗迹及地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9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公故里在河东运城,古往今来,无可非议;仅此一处,没有第二。主要依据和特征,且从四个方面谈起:
果亲王拜谒解州关帝庙亲笔指绘的关帝五十三岁真像.jpg

一、典籍记载

1.西晋时期著名史学家陈寿编著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三国志》作为我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的“正史”,基本史料无疑是可靠可信、真实权威的。

2.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刘备纳贤》中记载:“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资治通鉴》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自然引证严谨、考据翔实。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往往要高于生活。《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生活题材应当是言之有据、析之以理的。

3.其他史料也有记载关羽祖籍。如北宋张预编写的古代名将传记《十七史百将传·蜀关羽》等史料中,记载道:“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十七史百将传》作为我国第一部阐释《孙子兵法》的古代兵书,一部官修正史的古代军事题材传记、百位名将人物传记,基础史料一定是严肃认真、毋庸置疑的。

4.清世宗雍正皇帝加封关公“山西关夫子”,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关帝庙置有“山西夫子”“山西神圣”等巨幅匾额。清高宗乾隆皇帝敕封中的“山西”二字,无异于告诫世人,关公故里就在山西运城。

二、史存遗迹

1.祖祠墓塔

常平关帝家庙,史称关帝祖祠。祖祠内有座七层八角砖塔,砖塔高约15米,底部为正方形基座,四壁镶嵌金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年)、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以及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四通碑碣。砖塔历经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

常平关帝祖祠《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中,记有关公杀死郡豪吕熊党族闯祸后,其父母慑于官署法令的压力,投井而溺的记载:

“关帝于灵帝光和二年己未,愤世嫉邪,杀豪伯而出奔。圣父母显忠遂良,赴金井而身死。至中平元年(184年)甲子,里人为帝有扶汉兴刘之举,遂建塔井上。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又有本社工兴,重加弘峻。凡往来过客,知建其塔,不知其塔为墓者十有八九。即询知其来历者,亦不过揖塔而三。叹曰:‘圣父母其在斯乎!圣父母其在斯乎?’”

清代康熙年间卢湛编撰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卷一》中,也有关公“诣郡陈言”和“悯冤除豪”的图文记载:

“圣帝生而英奇,及长臂力敌万夫,忠孝性生。读书明易传,尤好左氏春秋,以古今事为己任,及戊午生子平。次年巳末圣帝二十岁,遂谢父母曰,儿已有后,足奉祖祢,今汉室将烬,盈廷觚稜辐邪,谁为扶红日照人心者?遂诣郡陈时事,不报。”

“圣帝至旅舍,闻邻人哭甚哀,叩之乃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七姓,黠猾事珰,蔑职纪。圣帝眦裂发竖,命守义至七所,悉斩杀之。”

解州州守王朱旦立石的《关侯祖墓碑记》与《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卷一》记载,大意相近:

关公生来魁梧雄壮,幼承家教,曾学《春秋》《易传》,有救世济民之志。将近20岁弱冠之年,娶胡氏女为妻,生子关平。他告父母:现在已有后代,可以继承宗礼,如今汉室衰败,我想报效国家。于是,他来到解州城求见郡守上书言事,不料没有接到批复。

一天,他回到旅舍,听到隔壁哭声凄惨,遂询问事由?哭泣人说他叫韩守义,其女儿被当地恶豪吕熊强占。恶霸吕熊党连七姓,上与朝中权贵串通,下与当地豪族勾结,称霸一方,无人敢惹。关公听后,义愤填膺,身带利器,让韩守义带路潜入豪宅,一气杀了豪霸吕熊及党族暗地逃去。官府派遣差役搜捕,关公父母深知大祸临头,双双跳井身亡,妻子胡氏抱着关平躲避而匿。

关公斩杀吕熊,悯冤除豪的身世,正与陈寿编撰的《三国志》首篇中“亡命奔涿郡”衔接呼应。也就是说,关公“亡命奔涿郡”的缘由,虽然《三国志》中没有交代,但《关圣帝君圣迹图志》作了补载:因郡豪吕熊荼毒百姓,关公为民除害,斩杀吕熊及其同党,因此转行五载,至于涿郡。

2.石磐沟祖茔

常平关帝祖祠对面、中条山麓石磐沟遗存有关帝祖茔墓地,墓地前建有献亭、祭台,祭台前立有碑刻:“汉寿亭侯关公祖考石盘公之墓。”该碑既无立碑人姓名,也无立碑年月,确切年代不可考究。

在通往关帝祖茔的山路中,还保存有青龙门、洗脸盆、马蹄印、宝剑窝、巨石像、结义亭、驯马坡、分云岭等遗迹与传说。

关帝祖茔历来为地方官府重视而受到维修保护,经常有官员前去祭奠。《解州全志》中就有《关圣祖墓记》《重修关圣祖墓记》等记载。《解州全志·卷之八·人物·林墓》中《汉关圣先茔》这样载述:

“在州东十八里石磐沟,三面条峰,前临鹾海,深藏雄秀,实为诞圣灵区,墓麓有关圣祖茔墓道碑。又里许有常平村古庙,相传为关氏祖宅,有塔屹立。金大定十七年,里人王兴重修,有碑记。每岁清明、十月朔,知州亲祭。塔下有井,俗称关圣避难出亡时,其父母葬于内,后人建塔表之。墓址东至黑嘴怀,西至发鼓台,南至青石坂,北至石梯子。”

常平祖祠里的墓塔和石磐沟内的祖茔,不仅仅是关公先祖的长眠之地,不可移动的历史遗迹,更应当是探源关公精神不可取代的文化圣迹。

3.关公庙宇

解州关帝庙,亦称解州关帝祖庙。它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现建筑多为清代遗构。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为“春秋楼”。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保存最全、规制最高、面积最大的关帝庙。

常平关帝家庙,史称关帝祖祠。它形成于隋朝初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地震后整修、增建多达16余次,现遗构主要有山门、献殿、崇宁殿、娘娘殿、圣祖殿和坟茔塔等,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城市中心城区内的关王庙,俗称财富庙。它创建于元代,明正德年间(1505年—1521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大地震倒塌,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巡盐御史吴楷偕盐商大贾重建落成,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巡盐御史吴楷出任河东巡盐御史期间,体验盐丁采捞之苦,绘制《河东盐池之图》。同时为使河东盐务商人秉承关公精神,确立信义理念,满足众人之愿,组织带领商贾百姓捐献金银、施财助工,对元代年间创建的关王庙动工修缮。

在关公故里河东运城,还有一些名字稀罕、寓意独特的特殊庙宇,如盐湖区龙居镇曲庄头村关帝行宫、盐湖区北城街道原王庄村关帝行辕、盐湖区北相镇西古村关帝阁等。

行宫,旧指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室官署。曲庄头村原称三十里铺,地处原解县与安邑县的交界处,村前南同蒲铁路原为古驿道(又称官道)。在此修建行宫,意为关帝出行时临时休息的处所。

行辕,旧指高级官吏在暂驻之地所设的办事处所。相传,关公大战赤牛怪时,选定原王庄村地势较高之地,作为大战时的制高点、驻扎地、指挥所。此处亦称“疙瘩庙”,又叫“关帝行辕疙瘩庙”。

阁,旧指建于高处,周围开窗,一般为两层且可凭高远望的木质楼房。西古村关帝阁规模远小于蓬莱阁、滕王阁,它是用于专门祭奉关公的一处仿古建筑。

据了解,运城市13个县(市、区)登记建档的关帝庙约有100座,分布较多的为:夏县20座、稷山县15座、新绛县12座、芮城县12座、河津市8座等。

在运城市102处“国保”单位中,关帝庙有7处,分别是解州关帝庙(1988年第三批公布)、新绛县龙香关帝庙(2006年第六批公布)、盐湖区寨里关帝庙献殿(2006年第六批公布)、常平关帝庙(2006年第六批公布)、新绛县泉掌关帝庙(2013年第七批公布)、盐湖区关王庙(2013年第七批公布)、夏县墙下关帝庙(2019年第八批公布)。

4.虞坂古盐道

运城南部中条山,现遗存有春秋战国时期人工开凿修建的一条长约8公里、宽2米至4米的青石槽大山通道。据记载,古人借助这条通道把河东食盐运至中原、西北等地。因该地位于古虞国地境,又名虞坂古盐道。2013年5月,虞坂古盐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古代中心区域,就在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其食盐多由河东盐商供应。河东盐商们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不仅带着家乡的关帝神像寻求庇护、寄托平安,并且还以“以义制利,义利兼营”的经营理念和信义精神,求得了较好发展,同时也为遍布全国各地的关帝庙宇、山西会馆、山陕会馆、山陕甘会馆等,注入了活力。

盐引,始于宋代,是古代官府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简单说,盐引就是宋代以后官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票号,始于明末清初,是山西商人所使用的以汇兑为主要业务的有效凭证。清末,票号已经操纵全国金融市场,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资本。无论是盐引,还是票号,都是信义的符号,诚信的积淀,财富的凭证。盐商是晋商的先驱,晋商又是盐商的发展。

虞坂古盐道,不仅是古河东盐运之道,同时也是盐商、晋商传承关公信义精神的见证。

三、方志碑刻

方志,是记述地方大事年鉴的史志。《解州全志》《安邑县志》以及《山西通志》都有关公故里史料遗迹的大篇幅记载,其中《解州全志》记载最多,篇幅最大。

如《解州全志》记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五月十二日,恭遇皇上御书‘义炳乾坤’匾额,特遣大臣躬赍致奠。”

又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初二关帝庙惨遭回禄。四十二年(1703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幸临解州时,有关公后裔关居斌进奏《请建关庙疏》文,康熙恩准,调拨帑金千两作为修庙资金,历经十余年修复而成。”

《解州全志》还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谒庙,指写圣像,敬留诗章联额。”又载:“关圣遗像碑在西门外庙内,相传为关圣五十三岁真容,汉建安年间所写。面有七痣,须髯则稀疏而满颐。海内敬奉摹榻,日不暇给,旧碑模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州言如泗重摹上石。”

这是说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康熙十七子、果亲王因其善诗词,工书法,擅指画,好游历,进而在拜谒解州关帝庙时,亲笔指绘“卧蚕眉,丹凤眼,面有七痣,美髯飘逸,头佩幞巾,身着蟒袍,腰系玉带,左手执腿,右手抚带,侧坐磐石,凝视远方”的关帝五十三岁真像,并题写诗章及联额,其墨迹与重摹碑刻宝藏于庙中。

同时,明代著名理学家吕柟,字仲木,号泾野,西安府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曾在翰林院讲授义理,主持修史,后因获罪贬谪为河东解州判官,摄行州事。吕柟主政期间,善理关乡朝政,抚恤鳏寡孤独,减丁役、劝农桑、兴水利、筑堤护盐池,政绩卓著。他代理知州三年升迁临行时,解州士民千余人到黄河岸边哭送,并立碑刻纪念他的政绩。《义勇武安王集》又称《武安王关公集》,为明嘉靖四年(1525年)他在解州代理知州时整理编著。

《解梁关帝志》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时任解州知州张镇整理编撰的。他在《关帝志序》中写道:“而先是元朝胡光玮、明吕泾野(吕柟)、赵新盘及国朝张运青诸君子,代有辑书。但或略而未备,且历年久远,椠本亦复残缺。遂公余之暇,悉心采辑,加以管见。”

另有清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王朱旦、张起龙等撰有碑文、立有碑刻。如被乾隆皇帝恩赐为“贡生”的言如泗调任解州知州时,他依据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加封关公为“山西关夫子”敕封,在解州城西立有“关夫子故里”题名碑。

相关碑刻在河东不计其数,仅常平关帝家庙就有碑刻22通,其中金代1通,明代7通,清代13通,民国1通。

四、主要地标

运城多处设置大型户外关帝雕像,除着力打造关公故里城市地标外,还寓意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福佑故里,惠及乡民等。

1.运城火车站广场关帝雕像。该像位于市中心城区凤凰路火车站广场中央,外形为关公提刀勒马回首望故里,1991年5月落成。雕像通高12.5米,重达7.5吨,底座为大理石贴面,底座上有“关公故里”四个大字。此为运城市区首座户外关公雕像。

2.中心城区西圣惠广场关帝雕像。该像位于运风高速路引线口、市区西圣惠广场环岛中央,1999年9月落成。雕像通高21米,寓意运城奔向21世纪;底座高8.8米,寓意运城发展、发达。雕像选用优质铜材15吨,底座上刻有著名演讲家、美学家景克宁先生所撰评颂。

3.南山80米高关帝雕像。该像位于常平关帝家庙对面中条山端,2010年9月落成。雕像通高80米,其中像高61米,寓意关公卒年61岁(民间有老人去世,考虑闰年、闰月之因素,多加两岁等习俗);底座高19米,寓意关公在家乡生活19年。雕像选用优质铜材500吨、钢材2000余吨、混凝土1.8万吨,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

4.运城北站广场关帝雕像。该像位于运城北站广场中央。雕像通高9.5米,寓意九五至尊,旧指帝王尊位。底座高3.6米。2017年7月落成。

5.盬街关帝群雕像。该群雕像位于中心城区关王庙门前新修竣的盬街中央。包括《桃园结义》《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五组群雕像以及高8米(基座高6.8米,像高1.2米)、长6米、宽3.5米矗立于关王庙门前小广场骑马提刀攀越石磐主雕像。该组雕像今年4月底落成。


文/关新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23:20 , Processed in 0.13079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