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水井(土井、深井、浅井)_运城水利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3 18: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9年前,除各村人畜吃水井外,仅有中条山一带和涑水河两岸的一些抗旱土井和少数砖、石井,且大部分为富户人家所有。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土、砖、石井逐年增多,扩大了水浇地面积。

1952年,安邑县、解县掀起了打井高潮,当年打砖、石、土井1000余眼。

1956 年,农村实现了合作化,并随着提水机械的发展,水井建设又形成髙潮,在井型上也有所 变化,有大口径砖井、一字井、排子井、梅花井、串连井等形式,砖井直径有的竟达7米,土井开口面积2-3亩。泓芝驿寨里村打了一个面积达3亩的泊池井。

西张耿、曲庄头等村一字井开口长50米,宽10米,造成安装设备困难,常因一时不慎,将提水设备部件掉入井内,但从客观上讲,这次水井建设对扩大水地面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年,解虞县一次购回锅驼机500台,打井苦战50天,基本实现水利化,受到中央、省、 专署的表扬。

安邑县发展水井的经验也在中央《农田水利》、《山西水利》等刊物上发表。

之后数年,这些井大部分被废,特别是面积大的井被填,只有少数小口井仍在使用。

1960年,省政府抽调地质、煤炭、水利、冶金等部门勘探钻机13部,在龙居、车盘、大渠、运城等乡(镇)打木竹管自流井102眼,井深200米以上。每眼井涌水5-7 公升/秒,其中羊村有一眼井,涌水量达12公升/秒。不几年,全部断流报废。

1964 年,又发展河南省创造的“五六”型井,口径60-70厘米,深度40-60米。井管结构有车 辋砖、混凝土(留孔)、无沙混凝土等。当年共打“五六”井200多眼。

1970年,连续数年干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浅、中层井多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1973年,省政府援助三路里、上郭、王范庄高垣地区试打深井成功,丘陵、平川地区亦 步亦趋,全县出现打深井热。至1976年,除沿中条山一带外,深井遍布城乡,代替了浅、中井。

1977年,运城县委、县政府又组织“打井会战”,集中井架,成片开发。县委、县 政府组织专职人员,抽调钻机17台,职工300余人,投资113.1万元。到1978年8月,在峨嵋岭、杨包滩、鸣条岗、长乐滩和安邑一带16个公社103个大队打成配套深井155 眼,新增水地2.9万余亩。

1979年,经省政府批准,泓芝驿、上郭两个乡(镇)的张岳、郭半、泓芝驿、董 杜、孙余、北店、北古、累德、王过、西陈、中陈、寺朵、上郭等14个行政村被列为万亩井灌开发区。

1982年,特聘省地质局水文二队李连生、二一四地质队王云洲、地质科研所郑履晋、地质学院教师孙寨权、李怀杰等人指导,并抽调120余人,抽水试验,确定 了打井方位。

至1985年,全市共打深井47眼,新增水地7120亩,改善水地650亩。

1986年后,除生产队集体集资打深井、浅井外,还有一部分农民自发组织起来,集资打井,一般井深100米左右。

到1990年,全市共有各类深、浅井(包括钢管、灰管) 3800余眼,灌溉面积达到53.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5.6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9:44 , Processed in 0.06599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