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探访平陆民居地窨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5 1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陆地窨院.jpg

“看远不见村,入村不见人,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说的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古老民居——地窨院。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地窑,与普通窑洞不同的是,它属于下沉式的窑洞,被誉为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除了最先引起大众瞩目的三门峡地坑院外,位于我市平陆县的地窨院,也进一步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古老民居的神秘面纱。

“深藏不露”的地下四合院

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不仅能将黄土高原的风貌尽收眼底,还能远眺黄河滔滔、树木林立。抵达山顶的同时,也就来到了平陆县杜马乡东坪头村。

刚进入东坪头村,我们就遇到了在打谷场上拾秸秆的袁阿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她热情地当起了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走访了6家地窑。

这些地窑,远看就如同平地一样,只见四周有一圈矮矮的、防止人跌落的围堰,中间是略高于地面的果树树冠。可等靠近围堰,向下俯瞰时,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这儿就像是将北方的四合院原样嵌到了地下一样,底下有贴着窗花的格子窗,有红彤彤的对联和灯笼,有冒着炊烟的烟囱,还有在院子里喂小孙子吃饭的老人……这一切仿佛是隔绝于世的。而地窑的入口,一般都是从地面挖出的一条长长的向下的甬道。也有向上走的,不过这种通常是依山而建的靠山窑。

地平面以下的生活,令人称奇,但在外人看来,多少觉得有些不便。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排水。在院子中间、窑口通道的最低处都可以看见一个叫“旱井”的地下排水系统,雨水和生活废水可直接由此排入地下。至于人畜用水,在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水窖,现在则改换成了自来水。从院里进入窑内,会发现有的窑顶还有一个通风口可以直抵地面,这是因为窑的上方多为打谷场。通风口的作用,就是连接打谷场和院内用作粮仓的窑洞,这样晒干的粮食就可以从打谷场直接灌入窑内,省时又省力。

看似一马平川,走近却“别有洞天”,这样“深藏不露”的四合院,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起居需要,也将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地窨院人家的生活哲学

为我们引路的袁阿姨,是村子里一家农家乐的老板。

近几年,民俗旅游越来越热,村子里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袁阿姨便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办了农家乐。“鸡是自家养的,菜是自家种的,用柴禾烧锅,饭菜炒出来香得很。”袁阿姨自豪地说道。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还可以到袁阿姨家的地窨院参观。“夏天热得受不了,空调吹着也不舒服,我们还是习惯住到地窨院去,那里冬暖夏凉,舒服得很。”袁阿姨说。

袁阿姨的“农家乐”,坐满了游客,在山水相依的环境里,吃一碗地道的平陆油泼面,别提多幸福了。滚烫的热油浇在辣椒面上滋滋作响,用筷子在碗里搅拌开来,顿时满碗红亮,挑起一根送入嘴里,似乎拥有了治愈一切的力量。到了晚上,食客们便坐在院子上头,脚下,是袁阿姨家的地窑,对面,是逐渐亮起灯光的三门峡市,食客们可以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河对岸城市的灯光从星星点点到如银河般璀璨。这样闲适的夏日夜晚,定会令游人终生难忘!

如今,村子里不仅发展了吃住游一体的旅游业,村民们种植的菱枣、核桃、蟠桃还被销往多地。自然的馈赠,加上人们的智慧,成就的不仅是美味,还有愈发幸福的生活。

除了让生活越来越富裕外,东坪头村的人们,还在努力地追求着生活的品质化。在各家各户窑洞的窗户上贴满了各种造型的剪纸,于细微处昭示着主人手艺的精湛;逢年过节,村民家里还会摆上许多造型精巧、颜色绚丽的花馍……古朴、静谧的村子,催生了大量璀璨的民间艺术,剪纸、纺线、织布、捏花馍,这些都曾是多少女人的拿手绝活。

朴实的村民,在黄河岸边,用勤劳和智慧诠释了地窨院里的生活哲学,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黄河民谣!

如今,大多数人已经不住在地窨院了,但村民们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如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一般,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文/王新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20:24 , Processed in 0.04815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