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天涯笔客:水稻上山,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是乡村振兴中一道抹不去的创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1 1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是乡村振兴中一道抹不去的创伤!

  为了确保国家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数量、提高粮食产量或许是最佳之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以山区为主的云南,推出了一项伟大的创举:水稻上山。

  所谓的“水稻上山”,是根据云南农业大学一项“水稻旱作”技术,将山上的树林砍掉,开辟出田地,用于种植水稻。

  用官方宣传的说法,水稻上山,开辟了稻谷生产新途径,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体现。

  从理论上说,这是一项能给老百姓带来效益,创造价值的技术和举措。

  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是这样讲的: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我们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我们村277人,人均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并声称此成果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image.png

  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实施者们将树林砍掉,将山坡改造成有规则、有美感的梯田。规模宏大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另一个“元阳梯田”的翻版,是一件足以功在千秋的伟大政绩。

image.png

  尽管“水稻上山”的好处被宣传一大堆,被专家论证成“伟大创举”,但网上对这项工程的质疑声,依然一浪高过一浪。

  网友们质疑的主要观点是:实际亩产量低、种植成本高、骗补贴。

image.png

  就连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朱启臻亦曾专门发文予以警告,称“水稻上山”违背农业规律,破坏生态。

image.png

  作为一个从农村大山里走出来的非农业专业人士,“水稻上山”工程从政策上、产量上、可行性上,包括生态环境上的这些因素我不敢班门弄斧予以评论。当初云南轰轰烈烈推动这项政策的时候,我最直接的一个经验之谈就是:这种从山坡上开辟出的梯田,如果来一场大雨甚至暴雨怎么办?这些梯田能不能扛得住暴雨的冲击?发生泥石流的风险有多大?

  因为作为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我太了解一块光秃秃的梯田,面临大雨暴雨时其脆弱的抗击能力了。

  果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2023年的一场暴雨检验下,一片片突击建设起来的所谓高质量农田,梯田,在暴雨的冲击下,犹如纸糊的一样,到处一片狼籍,梯田荡然无存。

  刚刚改造成功的梯田,线条优美的画面,一下子被冲刷得百孔千疮,惨不忍睹,大山欲哭无泪。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老百姓哭了!

  有多少家当经得起这般折腾?造成的损失谁来买单?

  真理被检验出来了,但百姓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地方财政付出了巨大代价,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面对网友们的口诛笔伐,自然资源部于在6月14日出台文件称,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和人居环境、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突破红线底线行为,同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杜绝不顾农业生产实际,拔苗砍树、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为。

  虽然文件姗姗来迟,但对于深受其害的绿水青山,也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终止了“水稻上山”这种天方夜谭式笑话。

  水稻上山这么浩大的工程,完全经不起大自然一个小拇指的轻轻一弹,这打了谁的脸?

  这其间毁了多少树林果树,淹填多少良田,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几多国家财政资金流入个人荷包?

  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是乡村振兴中一道抹不去的创伤!

  闭门思过吧!

天涯笔客/文    2023-06-20 来源: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公众号  原标题:水稻上山惨不忍睹:百姓、财政、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谁来买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08:43 , Processed in 0.07000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