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晚唐中兴名相河东裴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7: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裴度(765~839)(今运城闻喜人),字中立,封晋国公,拜中书令,故世称裴晋公、裴中令,唐代杰出政治家。历仕德、顺、宪、穆、敬、文六朝,为中晚唐之际名臣重臣,时人敬之赖之,后贤仰之颂之,北宋名相韩琦,于“近世宰相,独许裴度”。
临危主动请缨平定淮西


唐宪宗先任严绶为讨淮西统帅,严绶既懦弱,又缺乏军事才能,拥八州之众万余人,屯驻淮西界上,只是闭垒自守,一年多毫无战功。宪宗又改任宣武节度使韩弘为讨淮西诸军都统,韩弘本是一个半割据者,“欲倚贼自重”,不愿淮西速平,非但不积极进军,还公然为积极进军的将领设绊。元和十一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被淮西军打得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消息传开,朝野惊骇。到元和十二年,讨淮西已历时四年,十六道兵九万人徒耗军需,朝廷馈运疲敝,兵民困苦。一贯反对削藩的宰相李逢吉、王涯,竞相以“师老财竭”为由,劝宪宗罢兵。

裴度却向宪宗请缨,要“自往督战”。宪宗不敢相信,问:你真能为我上前线吗?裴度坚定地回答:“臣誓不与此贼俱生!”宪宗遂命裴度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为讨淮西军第三任统帅。裴度临行,对唐宪宗说:“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表达了不平淮西、誓不生还的决心。唐宪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来到郾城讨淮西军行营,立即亲到前线巡抚诸军,鼓舞士气。接着就改革军政。当时,十六道军中都有宦官监阵,进退不由主将,胜则抢先报功,败则百般责辱将领。裴度奏请宪宗,免去监阵宦官,诸将得以独立掌管军事,既有了作战积极性,又不再受外行掣肘,军法严肃,号令统一,因而出战多捷。


裴度虽为儒臣,却并不只是高坐行营,决策帷幄,还亲自上前线抓战略工程,甚至以身诱敌。唐隨邓节度使李愬经过一年多的秘密准备,计划于元和十二年十月,由西线偷袭吴元济的老巢蔡州城。



十月七日,李愬派人到郾城将计划秘密报告裴度,裴度赞赏道:用兵非出奇不胜,这是个好点子。紧接着,裴度就在北线部署沱口筑城,并亲自率轻骑督工。驻守洄曲的吴元济的大将董重质率骑兵大呼突至,张弓挥刀,杀向裴度。亏得李光颜奋勇决战,大败董重质,裴度才得幸免于难。

原来,由于李光颜勇冠诸军,数败淮西军,吴元济早已命董重质率精兵在洄曲专门对抗李光颜。诚如李愬所获的情报:吴元济的精兵皆在洄曲,以及对四面边境的防御,驻守蔡州的都是弱兵老卒,故可以乘虚直抵蔡州城捉拿吴元济。



这次裴度亲临一线筑城,李光颜勇救裴度并大败董重质,进一步令吴元济感到北线的重要和李光颜的声威,《新唐书·李光颜传》说:“由是贼悉锐士当光颜,而李愬得乘虚入蔡矣。”十月十日夜,李愬率军冒雪向蔡州进发,如入无人之境,当夜即攻占蔡州城,第二天吴元济就投降了。抗命中央三十多年的淮西随之归附唐朝廷,历时四年的讨淮西之战胜利结束。

平定淮西,唐朝廷声威大振,横海、幽州、成德三镇随之主动归顺。元和十三年,裴度劝宪宗乘势征讨淄青,宪宗“委裴度以用兵”,当年六月出兵,次年二月即杀李师道,收复其割据的十二州。淄青是地盘最大势力最强的藩镇,范文澜先生指出:“唐灭淄青,藩镇割据基本上被消灭,唐朝的统一暂时实现了。宰相裴度在这次统一战争中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


解民于倒悬 救人于危难


裴度宅心仁厚,爱国,爱士,爱民,常于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民于倒悬,救人于危难。


唐宪宗元和九年,裴度任御史中丞,职掌监察。唐代皇宫,专门设有为皇帝驯养猎鹰猎犬的机构,在其中供职的宦官五坊小使,每年秋天,都要到京郊训练鹰犬,所经之处,馈赠不丰不去,百姓畏之如强盗。到了宪宗的祖父德宗末年,横暴尤甚,竟然在百姓家门口和水井上罩上罗网,不准进出和打水,说是惊吓了他们供奉皇上的鸟雀。



又成群结伙到饭馆酒店肥吃海喝,临去留下一筐蛇,说:这是用以喂御用鸟雀的,要好好饲养,莫把它们饿了渴了。主家行了贿,才将蛇筐带走。宪宗元和年间,虽多次惩治,恶行未绝。宦官小使有次经过下邽,正直的县令裴环仅按常制接待,此外一无表示。宦官遂诬告裴环口出恶言,对皇上不恭。宪宗大怒,急命将裴环逮捕入狱,要处以极刑。宰相武元衡婉言谏之,宪宗仍暴怒不已。


裴度极言力争:裴环为陛下爱惜百姓如此,岂可加罪?这时的宪宗,正想做个明君圣主,自然不愿落个枉杀爱民县官的恶名,于是怒色顿收,次日即放了裴环,五坊小使京畿扰民恶行也随之得到根治。

宪宗元和十二年,蔡州平定后,裴度正要回朝,适逢宪宗以两柄上方剑给监军宦官梁守谦,令其“悉诛贼将”,把蔡州降将全杀了。裴度在郾城碰到梁守谦,即转身与之复入蔡州,商量诛杀之事。梁守谦主张照皇帝诏命办,裴度则坚持“量罪加刑,不尽如诏”,结果“全宥者甚众”,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身系四朝安危数十年


裴度生性耿直,时政有所失,必极言谏之,皇甫镈等佞臣乘机向宪宗进谗,宪宗信之。元和十四年二月灭淄青,三月即将裴度赶出朝廷,出任河东节度使。元和十二年淮西平后,宪宗立碑记其事,命韩愈撰文,韩愈为裴度讨淮西行军司马,以亲历亲见,如实记述裴度和李愬等人功劳,于裴度自然多所颂扬。这时,宪宗也以碑词不实为由,下诏毁掉韩碑,而命翰林学士段文昌撰文,另立新碑。


宪宗死,其子穆宗立,君既昏顽,相也庸才,朱克融、王庭凑乘机复乱河朔。朝廷命李光颜、乌重胤率兵十多万讨之,虽皆名将,却久无尺寸之功。又命裴度为招讨使,裴度一接到任命,就检阅部队,充实兵力,率军深入贼境,攻城斩将,频传捷报。



这时翰林学士元稹正勾结宦官,谋求为相,怕裴度立功,再度入相,妨碍了自己,凡裴度上奏谋划军事,多予破坏阻挠,又进而让穆宗解除裴度兵权,故事终无成。穆宗长庆二年(822),裴度复入相,然而仅三个月,又被罢免。时局遂无法收拾。

敬宗即位之初,深感“宰执非才,纵奸臣跋扈”。一次正用御膳,不禁停箸长叹。翰林学士韦处厚当即进言:“陛下当食叹息,恨无肖、曹。今有一裴度,尚不能用!”敬宗此时才十六岁,虽年幼懵懂,却知道敬重裴度,遂任裴度为相,待之甚厚。罢东都之游,改懒政之习,都是听了裴度之谏。所以《旧唐书·敬宗纪》说,敬宗朝政,“幸赖裴度”。


宝历二年(826)十一月,敬宗被宦官杀害,裴度定策立文宗,并以“冢宰”(百官之首)的身份,率群臣拥文宗即位。文宗勤于听政,却不善决断,宰相韦处厚劝其多听大臣意见,首先提到裴度,说裴度乃“元勋宿德,历辅四朝,孜孜竭诚,人望所属,陛下固宜亲重”。文宗从之。史称文宗初政,“可谓明矣”,裴度和韦处厚贡献尤多。



文宗太和二年(828),沧州李同捷反,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欲暗中助乱,裴度却待之不疑,在文宗面前,以全家百口保史宪诚不叛。史宪诚颇受感动,遂助朝廷讨平李同捷。太和四年以后,裴度到地方任职。


太和八年起,任东都(洛阳)留守。虽远离朝廷,仍心存魏阙。白居易有诗赞之,称其“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襟怀转潇洒,气力弥精坚。登山不拄杖,上马能掉鞭。利泽浸入地,福降自昇天。”

文宗开成二年(837),朝廷命裴度为北都(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此时裴度已73岁,在那个时代已属真正的高龄,且患有足疾。文宗特遣吏部官员到洛阳向裴度宣旨:“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并催其动身。



裴度带病到太原上任,病情日益严重。开成四年(839)正月回京养病,三月间就逝世了。此前,文宗曾写诗赠裴度:“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既称裴度为国家的柱石,更将裴度比之于孔子,评价之高,为历代君王赞臣下所罕见。裴度去世后,文宗又令人将这首诗重新缮写,放在裴度的灵座上,以示对裴度逝世震悼之深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3:38 , Processed in 0.06502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