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人不光吃野菜,还将野菜写入诗词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8 15: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蛰一过,万物生长。春风徐徐,不少地方又出现挖野菜的场景。古人不光吃野菜,还将它们写入诗词之中,留下不少佳话。杨万里有诗:共看诗句煮春蔬。今天我们也来共看诗句,聊一聊这些野菜的历史。
苜蓿

东皋雨过土膏润,采撷登厨露未晞。

生处碧条侪苋藋,糁时白粲埒珠玑。

阑干敢效诗人讽,顑颔多惭战马肥。

还胜红蓝遍中国,冶容争不济年饥。

苜蓿做菜羹,历史悠久。这种菜分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都是西汉时传入中国。紫花苜蓿原产地中海沿岸,黄花苜蓿原产印度,因开黄花,又名金花菜。苜蓿这个名字源于古代引入地域的大宛语音译。它还有一个名字——怀风。苜蓿引入长安后,皇家园林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因“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怀风”。

唐时有福建人薛令之,考中进士,担任左补阙和太子侍读,因待遇不是太好,写了首牢骚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盘子里只有苜蓿菜,菜汤里飘着三五根绿叶,筷子都夹不起。这是夸张了些。唐玄宗看到后,很是生气,也题了几句诗,“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嫌这儿不好,那就到你觉得好的地方去吧。薛令之见了,立即以患病为由辞官归乡。

王翰这首《食苜蓿》,“阑干敢效诗人讽”用的就是典故。
菊花脑

铃阁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

身行异土老多病,路忆故山秋易荒。

西去想难陪蜀芋,南来应得共吴姜。

白云出处元无定,只恐从风入帝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位诗僧,和苏东坡交好。两人相识于1071年,当时苏东坡担任杭州通判。苏东坡偶尔在一亭内见到题壁诗: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署名为“昙潜”。苏东坡很是喜欢,知道他是灵济寺的和尚,便前往拜访。成为至交后,苏东坡还为其改名“道潜”。

因关系紧密,道潜两次受苏东坡牵连被责令还俗。1078年,苏东坡任徐州太守,道潜赶到徐州看望他,留下一首吟咏金针菇的诗;苏东坡谪居黄州,道潜又专程前往探望。两人相聚时日不长,又要告别。这首诗便作于离别之时。学者张平真认为诗中“葵心菊脑”指的是葵菜的菜心和菊花脑。若此说为真,菊花脑入馔的历史至少也有一千年了。

1864年早春,清军围困南京(太平天国首都),因城内食粮殆尽,洪秀全下诏: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甜露,就是各种野草,其中就有菊花脑。因它气味清香,适口性强,所以战后不少市民在菜圃里种植,把它变成一种家培蔬菜。现在菊花脑的拉丁学名的种加词“nankingense”,就表明了它的驯化地正是南京。
枸杞

谁道春风未发生,杞苗试摘已堪羹。

莫将口腹为人累,竹瘦殊胜豕腹亨。

枸杞原产中国,《诗经》《山海经》都有记载。因其茎像“杞柳”,茎条上的刺又像“枸”的刺,故名枸杞。

古人对枸杞有一种迷思,认为这是种灵药,枸杞老根化犬的传说屡屡出现在诗词之中。白居易就曾写过“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古人还迷信上年头的枸杞具有很高的灵力,吃了可成仙。如明代谢肇制《五杂俎》:千年枸杞,根化狗形,中夜时出游戏,烹而食之,能成地仙。

唐宋时人多栽种枸杞,并将它的苗叶当作蔬菜。陆游有诗“晨斋枸杞一杯羹”,早晨起来喝一杯枸杞叶做的汤羹。《本草纲目》中说:枸杞叶做羹,小苦。所以现代人吃枸杞头,一般都先焯遍水,去去苦味。

陆游晚年不做官了,收入骤减,所以在他的诗词中,常能看到野菜,枸杞、芋头、荠菜等等,他吃了几乎都觉得堪比“珍馐”。在“好饮食”这方面,他不比苏东坡弱。
椿芽

山僧藜藿肠,采拾穷野味。

灵芽漆园种,新摘带雨气。

盐蒸嫩绿愁,日曝微绀瘁。

裹纸聊扼许,珍重不多遗。

香椿芽好吃,但属时蔬,过了时节就不好吃了。《遵生八笺》说,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这也是保存的一个方法。

香椿树原产中国,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记录的。《庄子·逍遥游》写它: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正因其长春、多寿,得名为“椿”。在日本,高大的香椿树还被称为“冲天”“破云”。

椿树在唐宋之前是作为“佳木”使用的,它还是制琴的好材料。公元前555年,晋、宋、鲁等国联合攻打齐国,鲁国的孟庄子便砍伐了齐国都城临淄雍门旁的椿树制作了一把琴,当作胜利的纪念品。

至于食用香椿的记录,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到明清时便有驯化栽种的。这首诗出自苏州画家沈周之手。沈周与西禅寺僧明公友善,每入城,必寄寓寺中。1470年,沈周还为明公画了幅画,画题中写他与明公往来逾30年。有一年春季,明公送了把香椿芽给沈周,沈周专门写了一首诗答谢,说,他拿到香椿时,芽头上还带着雨气,这应该是新摘的,寥寥一把,但很“珍重”,明公不光送了椿芽,还传授了食用的方法,嘱咐他一定要“精试”才好。吃过后,沈周觉得“香甘流齿颊,食过发吁嚱”。简直太香了,吃完还发出“哎呀呀”的感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1 23:56 , Processed in 0.07043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