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等待来信(散文)_杨星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0 2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笺.jpg
哥哥上大学的时候,我上小学。那时收到哥哥的来信,是全家人最高兴的事。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听父亲凑在油灯下念信,我们支楞着耳朵,唯恐遗漏了一句半句。若读到让弟弟妹妹好好学习之类的话,那是写给我们的,我们便高兴不已。父亲念完信,我们仍然意犹未尽,盯着父亲,盯着父亲手中的信。这时父亲便会把那封信再读一遍,而且读的比刚才慢了许多。

父亲给哥哥写信时,便教我写信,让抬头写“胞兄大哥”结尾写“此致敬礼,胞弟敬上”云云。信写好后,父亲便将他的信、我的信一同寄走,我的信只能算附言。慢慢的,我的信越写越长,而父亲的信越写越短。后来给哥哥写信,成了我的任务,父亲几乎不动笔了。我和哥哥通信,一直到我中学毕业。

工作后,给父母、给同学朋友写信,倾诉思念之情,汇报工作情况,几乎每周一封。那时,写信发信,盼望回信,天天往收发室跑。

写信.jpg

工作调到运城后,在邮电局干的就是封发工作,每天成千上万封信件从自己手中飞往四面八方。有时正在分拣时,瞥见熟悉的名字,是自己的信。看一眼来信地址,随手放置格眼上方。待忙过手头工作,从容地将信拿出,读着远方朋友的来信,感到分外亲切。看完信,写回信,贴上邮票,邮戳一盖,便发了出去。明天朋友就会收到,这样便捷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当了编辑,每天能收到数十封来信。给读者、作者回信,几乎成了我的主要工作。

居家赋闲,骤然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也没有了信件。

在一家单位帮忙时,发现单位里的年轻人不会写信,包括那些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我用手机给在外求学的小儿子发了个短信:每周写一封信来。儿子回复:马上写,今天就发出。

以我在邮电局工作的经验,这封信三天后准能收到。三天后我到机关取信,没有来;又过了三天再去,还没有。十天后,才接到这封姗姗来迟的信。

儿子几乎天天询问是否收到信,等我收到信后,儿子沉默了。后来他发短信给我:仍是每周一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母亲。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按理说火车已提速三次,邮递员也不骑自行车送信了,信件不快反慢,令人不解。如果是邮资问题,也不成立。原来寄封信8分钱,如今是1.2元,整整提高了15倍。

唯一能解释的原因,就是这种通讯方式太落伍了。如今电话、手机普及,还可上网发邮件,便当快捷,还有人用这原始方法联络,真是太土老帽了。我给儿子发信,看到熟悉的绿色门面,走进去,却只办理邮政储蓄,原来满街矗立的邮箱也了无踪影。跑遍全城,也只发现两个邮政营业厅有信函业务。买邮票时,营业员像看兵马俑似地看你。看来信件真的应退出历史舞台了。那红叶题诗、鸿雁传书慢慢都会变成了传说,也再不会有“家书抵万金”那样的心境和情感了。

那天,取上儿子的信,我与妻子带着孙子果果,来到西花园。我们坐在长廊上,四周鸟语花香。我们静静读着儿子的信,像是和儿子促膝长谈、窃窃私语。他说他的学业,嘱咐我们保重身体,那一刻,我们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

电话、手机、互联网……通讯工具越来越先进,人们联系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那传情达意的信函不能不退缩,这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我们是否又感到了那么一丝惆怅,一丝失落呢?

于是,我仍固执地等待。——等待来信。


发表于 2021-9-11 05:2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个人发信少了,发往政府部门的,人民来信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09:2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请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19:0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取代写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0:01 , Processed in 0.075269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